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经济社会要素的耦合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环境功能带动、根植性的共性特征。本文以淮安为例设计了"河湖联动—外延开发"生态文化模式,各个功能分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支持发展型、资源型、复合型等不同融合方式产生创意民俗、原生境生态实景演艺、创意休闲农业等嫁接形态,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居改善,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目前,云南乡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升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农业生产的严重束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种植,保障农田基本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提高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是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瓶颈期",其发展亟待优化升级。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开发严重不够的问题。国内学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在此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日后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元素,着重挖掘文化内涵和创意思维、方法的运用。因此,把文化创意融入河南旅游业,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勤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收录汇总):24-2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文章以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茶叶品牌“玉皇剑”为例,从提升襄阳乡土文化品牌韵味、增加品牌乡土气息、乡土文化品牌宣传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在商业科技化、品牌乡土文化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湘西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同时也是湖南省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湘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定位研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湘西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业、文化资源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与紧密结合,支撑了这个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聚居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涉及的多数项目已经成为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软实力,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进一步把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由此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发展的模式与业务类型,可不断增强村寨发展的活力,有利于多民族聚居区走上乡村经济文化兴盛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效可持续利用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课题.乡村公共空间是集中体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状况的宝贵资源,合理的景观营造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当前,村民可达性强的典型乡村公共空间已基本得到关注、发展和利用,而一些特殊公共空间虽然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却鲜少得到关注.以龙岩市永定区龙门寺前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为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典型的公共空间景观,它在环境、功能和营造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在营造时,应从满足村民的需求出发,融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的寺庙等资源形成良性互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冀中乡村的社会向下流动变得越来越普遍化与常态化了,农业生产资源的贬值、民众生活的贫困和乡村金融的恶化成为了冀中乡村社会向下流动的三大重要表征.就冀中乡村而言,天灾人祸、剥削加剧、社会陋习、分家析产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等因素涤荡着乡村民众的一切精力与财富,造成了冀中乡村的社会向下流动.  相似文献   

10.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研究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生态、基层党组织、人才和乡风文明等五个方面的效用,掌握目前发展的不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创新乡村特色品牌产业,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的语境下探讨我国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主张各地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充分发挥创新思想,依据周边资源和自身潜力,尝试在不断实现优势企业集聚的过程中,通过多维度的中介活动将集聚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并依托当前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构建起一个能连通线上线下和产业各个环节的服务性网络枢纽,通过建立园区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沟通,努力为园区企业及自身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与外部能量,并以此实现推动地区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是区域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但要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必须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天水市后川村乡村旅游极具开发潜力,旅游品质提升有较大空间。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乡村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后川村乡村旅游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包括结合乡村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进行乡村旅游创意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乡村旅游与非农产业的整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乡村旅游的产业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体育赛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模式,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贵州特色乡村体育赛事村BA、村超为例,详细论述乡村体育赛事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价值体现,并针对贵州省及乡村赛事旅游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乡村体育赛事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振国民经济、传播传统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加强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统筹规划、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创建“体育+节庆+旅游”模式、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利用新媒体营销宣传等路径来推动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5.
信阳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加强信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传承意义重大。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探讨乡村文化的价值,分析信阳乡村文化要素,提出信阳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河北省邱县新鲜庄村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影响居民乡村旅游开发意愿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开发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农村居民对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支持存在差异性,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不同.另一方面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认可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从事生产方式,家庭收入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支持与否有着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文化越低,健康水平越差的人越不支持旅游开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更支持旅游开发.家庭收入对于是否支持乡村旅游开发具有正面的影响,这表明家庭资源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意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传统民居资源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以载道”的智慧,是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完美融合。快速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环境巨变,让鄂西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珍贵传统民居资源变为濒临消亡的闲置资源。目前传统民居保护与活化方面存在着保护与活化机制尚未完善,保护与活化过程没有有效、深度整合乡村经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发展,村民与乡村基层组织的保护与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地方传统民居闲置资源保护与活化机制,才能实现本地区传统民居闲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国家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明确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价值意义,提出通过明确乡村居民需求、挖掘乡村各方资源,依托体育赛事活动和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使之多元化、多样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最终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落实,全面优化和整合乡村体育、文化、旅游等资源,提高乡村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潜力,实现乡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模式,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家校社协同创新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具有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培养生态意识、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培养乡土情怀、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家校社协同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仍面临着职责割裂、理念欠缺、资源不平衡、支撑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明确职责联动,增强合作内驱力;促进理念提升,培养共同体意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协作新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等,以寻求新的路径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业态,是贯通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乡村旅游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面临原真性和传承性缺失、开发深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尝试利用结构化理论来探讨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从当地居民和游客、文化保护与开发、本土性与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期待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