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而现代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正是我国文化的标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当前传统文化元素广泛应用于现代文创包装设计中,但也存在没有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内容、色彩及其时代性等问题,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设计师需要增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理解,提高对传统色彩配色技巧的应用,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代性相交融,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到现代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也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包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发掘,对中国传统艺术做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设计教育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当前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站在民族化发展的立场,寻求中国传统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活力。就现代陶艺的当代精神与传统化的完美结合,传统化的再创造及融合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探索民族性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将优秀的传统资源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观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继承,是其本土化的表现,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远近闻名的瓷器之国,中国的陶瓷艺术文化可谓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历史巨著,它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在世界陶艺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指导下,陶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让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陶艺文化的精髓,提高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和自豪感。因此,主要讨论陶艺与陶艺文化的基本特征、陶艺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及传统陶艺文化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创产业化,把"非遗"资源与创意结合,使其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而实现完整的由"创意"到"产业"的全过程,转化出真正的生命力。将非遗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衍生到文创产品的模式中,或直接以非遗的新文化来进行文化产业创新。锡伯族"非遗"的活态传承发展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其动力的根源来自于对文化内涵的再生产。这些探索既可以给"非遗"传承人群带来经济效益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其文化自信意识,促进了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而使文化的跨地域交流融合成为生活化可能。进而,促进文化创新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地位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在“文化强国”的号召下,我国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修复,在文创产业方面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对于提高当地文化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展开研究,通过多样化的融合路径助推学校课程的体系建构,可变通的融合节点促动身心一体的协同发展,无边界的融合场域营造古韵今风的浓浓氛围等具体实践途径,实现了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鲜明课程特色的形成,并为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志作为视觉语言的图形符号,具有先于语言的特点.在当今社会,标志已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标志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标志已不再仅仅是依附于产品的识别符号,超越了传统成为表达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载体,标志设计更成为一种创造性文化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标志在当今的设计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了全球与一体化的发展,新的技术与生存状态形成了标志设计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和徽州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发掘馆藏资源和徽州文化资源,突出徽州特色和馆藏文物特点;对我国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现状分析,以徽州三雕、徽州建筑等为切入点,进行元素提炼,将提炼的元素转化为设计符号,最后将设计符号与家具设计相结合,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参加15th"大师奖"福到——中国春节形象创意大赛的指导过程为例,探索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教学。以学生设计的参赛作品为例,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构与互融、传统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以及谐音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并行融合设计。以期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教学提供广阔的思维,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设计产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教育就必须创新。本文力图探讨如何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 ,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 ,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62-164
文章从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祈求生命延续、希望婚姻美满幸福、追求富贵的心理等四方面概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陶瓷中常见的吉祥符号及其视觉呈现、从造型、纹饰、色彩、审美性、实用性、文化价值、创作理念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14.
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现英语课堂的人文属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文化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通过师生共建教学资源库,促进师生对河南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融合教材和传统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文化的影响,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就必须创新。本文力图探讨如何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张驰 《教育与职业》2006,(32):100-101
通过揭示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本元文化”特质,可为现代艺术设计全面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的教育中,乡土意识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汲取和利用乡土地理中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渗透、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乡土地理教学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建设家乡的志向,同时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旅游业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育人方式,培养精通地方文化的旅游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文旅融合为背景、以闽南文化为例,通过线上收集536份有效问卷,通过具体分析闽南地区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四方面进行细分改革,全方位提出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1、通过细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地方文化人才培养方向;2、从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两方面进行课程细分改革,将地方文化知识全面融入课程体系;3、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双边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和体验;4、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当代学生的德育素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武 《师道》2008,(5):19-20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启了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传承之门,显示了国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尽管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众评热议,其内容、方法和统一性要求等还有待研究探讨,但其积极意义已被大家公认,实施价值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