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责任思想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时代发展的新内涵,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关于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和重要的现实依据,应从理想信念担当、国家民族担当、党的责任担当、人民群众担当、人类命运担当等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对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历史中总结出的奋斗经验之一,也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入新时代,党始终立足于世界变化的大格局,从人类发展的大潮流出发去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履行世界和平建设者的国际责任,在应对时代课题和全球挑战过程中践行全球发展贡献者的世界使命,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中主动承担起国家秩序维护者的责任担当,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公共产品提供者的中国力量,这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担当。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牢牢扎根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还包容、吸收和消化世界上的一切先进事物。她站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巅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她把外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她科学分析和总结了别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与发展国际经贸关系、争取外援相结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准备。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她从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成功地转向建设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从不断扩大商品、要素流动开放走向规则、制度性的开放,成功地把中国推向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阶段。它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还把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的主题之一,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扩大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出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深刻认识中国国家观的历史意蕴与新时代内涵,既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作为上层建筑,国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在多民族视域,国家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从文化基因视域看,国家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全球视域看,中国倡导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时代、世界和人民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从时代的维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担当,这是一种时代的担当,是对历史和民族的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主基调、主旋律;从世界维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担当,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新模式的国际担当;从人民的维度看,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一种理想和道义的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重要论述     
《教育文汇》2021,(1):1-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置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即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民族大家庭”思想,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两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等思想,再到新时代明确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看到党在民族工作中始终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明确提出则进一步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价值目标是为人类发展提供生存基础、生态公正和生态安全,从而彰显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基础性价值、共享性价值和安全性价值。这些价值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间本没有冲突,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文明与落后之间、文明与愚昧之间。“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信奉西方文明为“优质文明”,并企图用“优质文明”取代“劣质文明”,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文明冲突。新型文明观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各文明应秉持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从而实现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贯彻新型文明观,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文明伙伴关系,构建公平正义的文明交流秩序,坚持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方向,谋求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前景,塑造共建共享的文明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类解放不仅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命运的必然旨归.通过阐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入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人类 人类命运 自由人联合体"的"解放逻辑",并依此探寻实现人类命运终极样态的现实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解放逻辑".在厘清"人类""命运""人类命运"等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困境,进而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持续创新将政党外交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人类发展事业高度结合,坚持政党的责任和初心,提出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和新形象等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的交流规模日益扩大、交流规格日益提高,体现出引领性、主动性和联动性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6.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立场,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明观的文化基因,賡续了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生动实践,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其丰富的内容体系蕴含着释放文明正能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论、坚持平等对话与僭越文明优越论相统一的立场论、尊重文明多样性与促进文化认同相统一的方法论、秉持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相统一的关系论,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难题、治愈各种“文明病”开出了中国处方。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应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搭建文明交流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文明传承发展,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打破阻碍文明友好往来的壁垒隔阂,彰显人类文明的包容属性,努力构建人类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近年来突出强调的话题之一。就理论渊源而言,其承袭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彰显了青年担当的深厚意蕴;就思想内容而言,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何担当”“担当什么”“如何担当”的问题,体现了新时代对担当青年的期待和要求;就实践价值而言,其为青年工作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青年力量、为全球青年培养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其分工理论的“诞生地”。特殊利益、共同利益与虚幻共同利益的矛盾是“虚幻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而分工的发展是造成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分离和虚幻共同利益的根源。通过辩证考察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批判性呈现共同体虚幻形式、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展开了对分工的前提性反思,确认了分工的文明与异化的双重面向,并提出“消灭分工”的现实道路。只有消解受资本逻辑主导的分工的异己性质,充分发挥分工的历史进步作用,使之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普遍交往的桥梁,重建共同利益,才能破除共同体的虚幻形式,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在命运互联的现代世界,马克思分工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提示出生成人类真实的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在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更为自主、更加公平、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更是对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万国咸宁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际观、推己及人的治道观在当代转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准则: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性和文化差异性、推进各国间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坚守中国在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性.传统天下和合观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