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城市景观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性着眼,以呼和浩特市的景观发展为例,阐述了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个需要关注的课题,即要从本质上理解地域性的概念、民族性的体现不一定直白,可以采用含蓄的方式、要把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认为不断寻求对传统民族文化景观精髓的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才能让地域性与民族性得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域性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少,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辨识度也越来越低。当前在某些地区已经很难看到赋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本文以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展示和融合为研究对象,树立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应用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阐释地域性文化与景观设计中的融合方法,将地域性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项设计理念进行挖掘,构建出赋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和重建台州文化景观,借用西方文化景观概念,参照世界文化景观分类标准,对台州市90处景观进行调查和梳理。筛选出71处兼具景观和人文双重价值的景观,分别归为“人为设计和创造的景观”、“有机演进类景观”和“关联类景观”三大类,并依据台州文化景观现状进行细化,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讨论和补充,为台州市文化景观申遗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文化景观的分类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高红色旅游中红色文化感知水平,研究以金寨县红军广场景区为例,结合眼动技术与主观评价方法,测定被试者对景区图像刺激的视觉感受,其次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感知评价数据,以此探寻红色文化景观的有效载体与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红色文化的融入,对游客感知景观空间的地域性、色彩变化、视野开阔度等综合评价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且游客对不同红色文化载体的视觉感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此从景观感知、设计要素层面提出红色旅游景观的相关设计策略,为红色文旅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地域性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建筑方面研究较多,而本文所研究的地域性虽然特指的是南京地区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但文章的重点在于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地域性在展示设计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立足于展示设计本身的特征,挖掘出地域性在展示设计中营造的切入点以及构思实施的角度和途径,并从设计师的角度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八景"是一种景观塑造与资源利用文化模式,具有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宣传等功能。通过对"保山八景"文化景观现状、景观类型和变迁机制分析,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深入阐释八景文化景观作为保山文化的社会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构成要素看是一个由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在价值取向上,“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必须要具备旅游价值,既要展示独具乡村特色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生态性、经济性、参与性、特色性、文化性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校园景观小品应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力求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有形象特征的校园景观小品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本文首先通过对地域性在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中重要性的阐述,然后再对景观小品的定义进行阐述,并以湛江师范学院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为例进行优缺分析,最后提出地域性方法对校园景观小品营造的启示,从而进一步为高校校园景观小品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以APP技术为支撑,中医养生理论与二十四节气有机结合,探索中医关于饮食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相关知识,深入探究“二十四节气养生”科普系统手机APP模块设计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存在"千城一面"问题,新型城镇化应强调自身文脉的传承,要求充分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城镇,首要任务是对区域文化特征进行识别与分区研究。将综合评价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角度构建古村镇文化景观相似性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化,评价分析了湘西古村镇文化景观的相似特征,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文化景观区划研究,将湘西地区分为侗族景观区、瑶族景观区、土家族景观区和苗族景观区,并对区域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区域规划与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基于本土化的研究之上,既能体现文化底蕴和地域性特征,又能与国际化相结合.包装设计结合地域性特色,在提高同类产品包装识别度的同时也能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精神;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不仅能提升品牌及企业形象,也能促进当地地域性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左江花山岩画始终创造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与艺术价值,运用在各种领域的文化景观设计与展示方面都独具特色。基于左江花山岩画的起源和图像符号分类认识,着重论述左江花山岩画图像景观造型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个现代化领域中的艺术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化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景观的概念1.文化景观的内涵“景观”这个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一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于19世纪末在他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认为文化景观(当时称历史景观)是一个独特组合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研究文化景观最有成效的是美国的苏尔,1927年他在《文化地理的新近发展》一文中,把文化景观定义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  相似文献   

15.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社会事业。青少年科普宣传素养发展实践活动,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条件和环境支持下,围绕一定的主题走出课堂,到校园和社会开展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不自知的喜剧演员》是巴尔扎克晚年对巴黎城市景观描绘最丰富的一部作品。该小说叙事的突出特征是在核心情节线发展中出现大量叙述时刻的分岔点,即文本内的叙述者随着“漫游者”人物角色在城市中行进,不断插入对各种城市景观的描绘。这些景观描绘涉及巴黎城市空间各个角落和场所,从现代商店、议会大厦、戏院、报社等商业、政治和文化景观再到妓女私密空间和吉普赛人算命屋等异质空间。国内外学界对该文本中的城市书写均有过研究,但是对都市景观书写与城市形象生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尚缺乏深入阐释。本文力图从法国经典叙述学及空间理论等批评视角,依据作家在文本中所绘制的分层明确的都市景观地图,对这些景观符号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关系及意义进行再探析。  相似文献   

18.
从景观记忆视角出发,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铜陵大通古镇调查、参观、记录,访问古镇的游客和当地村民,梳理铜陵大通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分析典型的景观记忆要素感知,发现古镇的历史文化景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地域性文化特色不显著、常住性居民人数不断减少、景观要素旅游开发单一、非物质要素认知体验差等问题,并提出强化古镇地域文化特色、产业化留住常住性居民、丰富景观要素旅游产品、提高文化要素体验感知等对策,为大通古镇的活态化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非遗展示的空间正处于从传统博物馆向非遗文化市集变迁的过程之中,设计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展示设计由“阐释性展示+展演+活动”向叙事性展示转变。静态叙事空间、时间线性和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全知性叙事视角在淮河非遗主题展示设计中仍然常见,而互动式叙事空间、沉浸式叙事空间、数字叙事空间、交互式叙事结构、第一人称视角和角色代入视角已成为趋势。当下的淮河流域非遗展示应在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上持续创新,打造故事驱动型展示的精品,这样才能更好地唤醒非遗蕴含的淮河文化记忆、传承淮河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奖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加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宣传,满足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政策的迫切了解,增大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科普奖励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的势头。这些科普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进公众,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作为科技奖励事业的诞生地,早在19世纪举办的科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