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文科”建设是一场新时代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运动,涉及人文教育、文科教育以及相关学科教育改革。人文具有精神和学科两方面的含义,人文教育与文科教育既相关联又相区别,“新文科”建设不是要否定传统文科,而是要明确文科教育的人本理念,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高新科技丰富文科学术范式,并将全球变革和人类命运纳入文科及其教育教学之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文科建设的难点和特殊性,基于《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开创性意义,指出艺术学科是关于人类艺术传承与拓新的重要领域.针对新文科建设提出探索和建构中国艺术教育自主之路,以艺术语言的研究和开发为重要任务,着眼艺科融通、打造艺科融合新格局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文科”探索初步形成了“理念思辨”“学科创新”和“知识整合”三大发展理念,为认知传播遵循“知识整合模式”的新文科实践理念提供了谱系定位。根据迈克尔·吉本斯首创的知识生产模型学科体系,认知传播有待于以“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逻辑为出发点,以计算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融通的知识生产方法论体系,以着眼全球、回应时代命题、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服务目标凝聚学科核心价值,为当前我国新文科建设提供基于“知识溯源—知识生成—知识服务”的认知传播系统性跨学科改革探索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和通识教育均是我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变革、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在理念内涵、本土创新、目标定位、资源融合等方面迎来发展的全新机遇。与此同时,“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偏离以及“精英课”与“水课”之间的差距是通识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路径是:精准把握通识教育的定位,构建基于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体系,建立完备的通识教育管理系统、具有深度的通识课程体系,探索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理念的兴起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聚焦文科和基础类学科领域,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优化。首先,本文分析了“新文科”的核心特点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本研究的成果可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适应不断演变的高等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艺术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是当今我国人文学科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新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过程中艺术学科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艺术学科属于新兴而快速发展的学科,亟待加强、完善和提升学科建设内涵。其跨学科带来的新型艺术学科的发展形态,应当起到积极推进艺术学科朝着更加符合新文科创新理念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及科研成果的极优化,为艺术学科的进一步提升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宽广平台。质言之,在时代发展语境下要求艺术学科建设从重塑学科结构、改革学科教育教学以及开放跨学科姿态等多角度来打造新型的学科体系,使之在人文学科大家族中呈现出“艺术+”的焕然面貌,展现出重视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交融发展、接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元学科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广告行业以及广告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广告专业教育亟待升级。当前广告教育面临人才“断层”与“术”“道”分离的双重困境,基于“新文科”的时代内涵,我国广告人才的培养应当从数字技术、学科建设、创意实战、价值导向四个维度进行建设实践,坚持“术道均沾”,合理利用技术而不囿于技术;坚持新文科语境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坚持“超学科”理念与“共同体”思维的融通;坚持作为学科与作为产业的广告同频共振;坚持中国广告价值观,立足本土化广告实践,守正创新,从而完成对传统广告教育的解构与升级,以适应数字营销时代的新广告人才和泛数字化专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建设作为引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举措之一,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中国特色文科发展新范式、构建人文社会学科“中国话语”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新文科建设不仅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层面的技术性革新,更强调中国特色的结构性探索、学科的文化价值建构以及学术的自主性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为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从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国际理解、建设文化强国多个维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与此相应,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也需要在价值导向、育人模式、学科融合和对外交流四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既是一场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文科学科建设的革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新文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不成熟的双重挑战。从学科定位、学科价值与品格、学科主题、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以及学科方法等维度反思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和困境缘由,进而从应对新文科建设挑战的角度提出适于中国情境的学科理论话语体系、发展问题主导的学科研究范式以及探索指向科际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等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1.
重建一批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我国实施建设高水平的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学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之道”理念的回归与创新,而准确把握学校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是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本文在分析当前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观念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试提出以欧陆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城市科学的综合研究为突破口的同济大学文科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2018年新文科首次官方亮相,各界开始致力于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本研究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入手,明确了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结合现实问题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以期改变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课程,实现师生角色转换,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的转变与重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包括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理论过度西化、学科设置单一等。对此,以“新文科”建设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出了把握“新文科”建设基本规律、重塑管理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知识体系、重设学科科目、创新教学模式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应用特征的新一代5G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和颠覆传统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形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推动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体系的结构性变革,成为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新文科内涵及要求出发,结合5G新技术的内在特征,在创新认知理念、重塑学科模态、探索研究范式等方面提出了5G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意义,为5G时代新文科研究和探索提供全新的数字思维和科技理念,更好地回应和阐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技术科学与文科教育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好时期。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文科建设讲究学科交叉和新技术的融入。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建设有其独特的“四新”内涵,即它的格局新、理念新、导向新、方法新。其时代价值则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跨越思想藩篱,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服务国家长远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而要建设好新文科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明确新文科建设的定位,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加强新文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康作为医学新文科建设内涵的探究,在人文医学学科变革的基础上,将健康人文学有机融入与其具有内在逻辑的人文医学核心课程和所有学科专业课程。医学新文科建设的实践途径,需要高校更新人文教育理念,汇聚人文研究力量,构建健康人文教育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正>新文科建设指的是在既有文科教学基础上,以产业变革为基础而形成的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的建设工作。新文科建设的前提是把握新时代社会科学发展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推动科技与产业交叉融合。国内高校为了迎合新文科建设需要,着重开展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虽然严格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属于专业教学范围,但其旨在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政治观点、道德水平进行培育,对高校和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长久以来,高校学科教学对学生价值观培育不够,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建设。因此,无论从宏观高校建设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9.
创意写作可以说是一门具有新文科特征的新兴学科,它培养的不是拘泥于某一类既有写作方法和风格的文字操作者、使用者,而是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对文化事业的总体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创新者、创造者。顺着这一思路,建设、发展创意写作和创意文化需要做到“四个融合”:与交叉互补的学科融合,与科技融合,与时代问题和生活热点融合,与民族经典文化融合。这“四个融合”正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新文科的核心就是推动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新文科之新在人文精神、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和落脚点。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以新文科之新为指导,探索“公共管理学”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的路径和课程内容,提升“公共管理学”课程在育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重塑课程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