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协同培养视角,打通国内研究生培养与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之间的通道,构建了中外研究生协同培养系统。介绍了中外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途径,以事例说明了如何形成特色鲜明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并对该模式的顺畅运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文章首先概述了多学科、多专业研究生协同培养理念,然后论述了基于多学科、多专业研究生协同培养理念的材料物理学课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研究生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必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尤其有利于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巨大。通过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对财税专业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特点,在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措施和培养内容等方面对财税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强,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层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校企协同创新为基点,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联合培养方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教师队伍结构单一、高校与企业合作不足等问题,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模式,借鉴美国研究生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实际,提出了以高校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分析了在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目标、申请程序、培养年限与学期安排、课程设计以及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协同创新理念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南华大学核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为例,分析并提出了"厚基础、宽实践、重创新、大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探讨了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相关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承担了该领域科研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此,初步探索了面向地球物理学科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集学科交叉融合、企业需求导向以及国际化跨越式发展为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以及推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方面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国家高职院校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校创新及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理念,已成为法学教学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国内外对法学教学的需求。本文从我国高职法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策略等三个方面来对我国法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方向等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近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为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要,文章认为首先须以学生为中心,建设“3S”研究生团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开发和自我超越,并通过师生互促推动团队发展;其次,激发学生自我驱动力的同时通过多维协同的方式提供外部支持和目标导向,增强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最后,以“3S”团队为中心,更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重视过程管理,动态监督和跟踪掌控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培养成果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基地式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单兵式导学培养模式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交叉协同优势逐渐凸显。立足需求共振、主体协同、资源融汇、团队聚合及要素交叉五个维度,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构建了“交叉协同”团队式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交叉协同”团队式“2646”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面提升了农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联盟是高校合作的高级阶段,是教育领域应用协同进行创新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高校联盟的发展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联盟的规模和形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将联盟战略引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双手模式"的构建,一手抓联盟高校的合作主题,一手抓联盟组织的管理过程,以协同为途径,聚集创新元素,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与教育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教育资源的共享共通,我国高校也应加速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单位船海特色及自身从事的海洋多平台协同导航技术领域,分析提出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生教...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地方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地方优势及学校特点,提出了从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及加强交叉与融合下的专业实践等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期为陕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该培养模式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业革命和新工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文章探索基于校企联盟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和实践了政府、校企联盟内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建立了联合培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从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系列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四个方面,探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以项目为依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该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提出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从项目确定、导师遴选、招生录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研究等环节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