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理论框架,以江西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 2个基础指标构成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对该培养体系的反应较好,学到的内容较扎实,但培养效果有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偏弱。因此,在未来研究生培养中,高校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天台县”实践模式为例,通过企业搭建培养基地,高校提供创新人才与技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校—县—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最终,该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县域政府、企业与研究生培养的多赢目标,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紧贴国家能源战略、石油与天然气以及安全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2461”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并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些困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分析了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紧迫性,以及当前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围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建立“明目标定规格、调结构重交叉、深融合强实践、建机制严评价”的课程建设模式,完善了与工程研发力、实践创新力、职业胜任力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把教授、年轻副教授、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组织成科研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和分工日益成为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式。作者从吉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突出了科研团队在培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构建了基于团队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在长期探索和30余年来培养专业学位人才实践的基础上,以“开放式”办学理念、“分类培养”教育理念,以及“重实践 提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校通过“中心制”运行管理、“项目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校内外资源,围绕培养目标和定位重塑课程体系、强化能力拓展、提升职业素养,促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校正在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形成具有“质量保障、科学评价、特色发展、卓越贡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对工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从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从研究生选拔、培养机制、毕业考核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比较,特别从需求会、项目制定、经费支持和考核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校企产学研培养模式在中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差异,并从建立选拔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校企联合多元化管理和加强研究生导师质量4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国际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实力竞争以及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必然结果。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的实践来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改变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缓解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对电子类职教师资需求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水平和电子类职教师资的实际需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程能力+师范技能”的电子类应用型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了与该模式相对应的“431”(“四层次、三阶梯、一目标”)能力培养体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类中等职教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明确定位与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影响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如何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22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以线上的方式召开。本届论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生教育”为主题,围绕“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质量评价与监测评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成长”“招考选拔与培养改革”和“服务需求与创新发展”五个专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经过研讨认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服务国家需求,完善评价体系,立足立德树人,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硕士研究生“学研创”培养模式,指出该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开展教、学和研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论述了“学研创”培养模式的价值,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为基础,对“学研创”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大国竞争时代的科技人才需求强化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但培养制度与社会需求的协调性仍然不足。如何实现供需协调是亟需思考的“瓶颈式”命题。首先基于需求侧“教学-科研-实践”正三角模式和供给侧“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倒三角模式构建供需理论的沙漏模型;然后通过多案例比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构建实证模式;最后进行理论模型与实证模式匹配,运用“供-需”和“理论-实践”二维框架解释政策供需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治理改革可以围绕管理团队、导师队伍、实训基地、治理机制和培养方案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形成产教融合新格局,完善研究生教育数字化治理的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把握行业需求转变和人才特点,构建了行业特色管理类研究生项目拉动式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构建了校企联动平台,深度对接行业需求,细化了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并进一步对研究生开展个性化测评,分析行业需求和研究生素质之间的差异,通过项目拉动式培养方式,切实提高管理类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基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化高端人才,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设置,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搭建了化工实验平台,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基地,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与质量;针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了适应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学位论文管理措施等.目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形成了学科、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数字战略对创新型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提出了重要挑战:数字化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未明确,课程体系与目标不符,复合型人才培养缺乏经验,政产教合作缺乏有效机制,导致研究生知识结构优化、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定义了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关键要素,构建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政产教合作平台为核心的“四要素”创新型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探讨了要素间相互关联与影响,为优化数字经济计算机类研究生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数字矿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为例,具体介绍四要素方面内容为提升高层次数字化复合型计算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诸多发展矛盾,江西财经大学以案例为载体,遵循案例驱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理实融合”能力培育、强化“持续发展”特色属性和“中国管理”精神内涵烙印的“三个驱动”变革理念,把握“用案例讲好中国管理故事”的核心,围绕Why、Who、What、When和Where五个“W”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5W”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构建起支撑该培养模式的“154”实践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环工专硕”)和相关环境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在高层次应用型环保人才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基于此,构建了《资源环境与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案例库和素材案例库,确定了案例教学实施与改进策略。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探索,除提升环工专硕的工程实践能力,还为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改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协同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四结合、三提升”的教学理念。四结合是指通过项目研究集群与导师指导集群相结合、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项目训练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企业研发需求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拟定与科研管理制度相结合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提升是指通过“四结合”协同式培养,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协同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了导师指导模式、建设了研究生优质课程、改善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