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级:二年版本:教科版课型:综合性学习)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目前,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语文学习重活动轻知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读写轻实践的现象。为此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说、写、贴、看、画、演活动递进式进行的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学习日益重要,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特点,可是很多教师在教授综合性学习时出现误区:1.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缺少必要的指导。2.忽视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3.重课堂"效果"轻课前准备。为了更好地促进综合性学习,要注意:1.提供导详细有序的指导。综合性学习重在语文学习方法应用、重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2.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3.大胆尝综合试各种语文实践方式。4.做好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诸如此类的弊端,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淡几点浅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在语文综合课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重活动形式、轻语文色彩的问题,语文教学活动“语文味”不足,有舍本逐末、偏离语文教学目标的倾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就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突出“语文味”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重双基知识的积累,而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活动流于形式,时效性不高。那么,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提升,则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种种迹象表明,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研的状况是令人忧虑的,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面窄目前,农村小学研究单项的多,整体的少。对有利于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的专题尤为重视。据了解,具体表现七重七轻: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语言文字学习研究轻思维训练探索;重读写轻听说;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智力因素发展的探讨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摸索。很少学校去研究“从农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的讲解、轻教法的改进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数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交流等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有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我校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合作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  相似文献   

10.
江山 《物理教师》2012,(11):22-24,38
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学物理学科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练习轻活动的教学误区,介绍了优化设计预习提纲、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精心组织多边活动等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老师们组织课外作业存在三种倾向:一、重数量轻质量。有些老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而又单调的练习,认为多做比少做好,少做比不做好,做错了以一罚十才放心;二、重书面轻口头。有些老师要么不留作业,一留就是写、写、写,很少留朗读、背诵、复述和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的实践性作业;三、重课内轻课外。课外作业的设计随意性很强,缺乏层次性和目的性,只求巩固,不求迁移;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课外作业的“三重三轻”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作业“自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无疑也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我们学校三(1)实验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老师们组织课外作业存在三种倾向:一、重数量轻质量。有些老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而又单调的练习,认为多做比少做好,少做比不做好,做错了以一罚十才放心;二、重书面轻口头。有些老师要么不留作业,一留就是写、写、写,很少留朗读、背诵、复述和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的实践性作业;三、重课内轻课外。课外作业的设计随意性很强,缺乏层次性和目的性,只求巩固,不求迁移;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课外作业的“三重三轻”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作业“自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无疑也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我们学校三(1)实验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全国小语会理事、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副主任陆云指出,当前,新课改教学的重要问题是"虚",表现为"五重五轻":重自主,轻指导;重感悟,轻训练;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此言可谓切中时弊.现在一些地方上观摩课,确实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都课改了,你怎么还这样上课?""这一节课没有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给人的感觉,似乎传统的教学、接受性学习就是保守落后的,只有新课改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才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14.
陆兵 《广西教育》2008,(26):38-39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的落实,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教学目标,使综合性学习获得了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重“写”轻“读”的倾向。近年来,在若干介绍语文教学经验的材料中时常可以见到下列这样一些说法,诸如:“读只是个手段,写才是目的”,“读是过程,而写则是结果和标准”,“读中学写,读什么,写什么,读是为了写,课文就是学写的范文,学习课文要落实到写上”,“抓写就是抓主要矛盾,能写自然会读”等等。说法虽不完全一样,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轻“读”重“写”,把“读”仅仅视为学“写”的手段,只承认学“写”才是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学“写”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至1988年的语文教改中明确提出: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大块组成。这一提法明显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存在的求异性和创新性。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轻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于是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改的产物,它力图改变现行教学中重系统知识轻综合应用、重考试成绩轻学习能力、重抽象智力轻实践技能等偏颇倾向,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它以综合、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动摇了传统课堂教学死板封闭的旧观念。开课以来,从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反映看,对这门新课程,师生积极参与,兴趣较高。但由于缺乏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了种种未曾料到的困难,最困惑的问题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一、从前台到后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是灵魂,如果说学科课程的学习是一种讲授——接受学…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的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轻积累;重模式,轻创新;重范文,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愁作文、厌作文,学习多年仍不会写作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应当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自觉积累习作素材。日常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兴趣、广积素材、指导构思、由说到写、互动批改等措施,真正让学生放手写作,逐步由"怵写"变成"乐写",让写作天地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合起来的学习活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