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宝琪 《阅读》2011,(5):17-17
《特殊的葬礼》一文中,“从天而降”与“一泻千里”都是描写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枯竭前的壮观景象。不过瀑布根本不可能从天上降下来,  相似文献   

2.
裕海 《阅读》2007,(5):15-15
一放学,敏敏就拉上亮亮,迫不及待地向杨老师讨教问题来了。《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杨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一道练笔题:"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本文从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谈谈悬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一位敢于反抗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具有鲜明反叛精神的先知,而文中的上帝亦不再是往日面对叛逆人群的愤怒形象,而是一位循循善诱、谦谦可亲的长者,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神特质,成为一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朱志军 《阅读》2009,(6):16-16
同学们,读了《海底世界》,你一定觉得课文写得挺有趣吧? 有趣的开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是呀,海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往下读吧。  相似文献   

6.
李琳 《阅读》2006,(2):22-23
同学们,在你阅读这篇章之前,请你先读读本期《青青草》栏目中的章《我们班的“金陵十二钗”》,然后再耐心地把同学和老师的点评看一下,这是小作所在学校少儿学院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实录,你有兴趣参与吗?[编按]  相似文献   

7.
张国宝 《阅读》2010,(12):21-23
好的文章开头常常被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漂亮,有吸引力。在苏教版国标本的教材中,许多文章的开头值得我们品味借鉴。学习这些文章,能使我们根据文章的需要,写出最合适最精彩的开头,让文章更加跌宕生姿、意蕴无穷。  相似文献   

8.
朱亚青 《阅读》2008,(5):23-24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分享如何写好文的开头。也许有的同学很不解:开头,不过就是一小段话,还有什么玄机?呵,开头虽然短小,即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群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苏联的大文学家高尔基把写作中开头比输成音乐中的定调,文章开头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习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体大而虑周"(清人章学诚语)的《文心雕龙》,处于它们之间的西晋陆机的《文赋》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中国古典文论、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从文学的自觉着眼,试图对"文学"这一概念展开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以”的“率领”、“执拿”意义及其动词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仅可以作介词,而且可以作动词;作动词的“以”,其词汇意义为“率领”、“执拿”、“携带”等。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词源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一词的来源有来自西方传教士、来自日本、源自中国等三种说法。笔者通过查阅日本出版物发现:"教科书"一词的使用,日本早于中国使用,也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时间。根据是:《广辞苑》中有"教科"一词,而中国的辞典没有;日本明治六年(1873年)的国家文件《近代教科书的成立》中已出现"教科书"一词,这早于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877年;渡边小三郎编写的《中等教育代数学教科书》出版于1889年,早于中国可考的最早使用的1897年。  相似文献   

12.
“失落的文明”是Discovery频道最受欢迎的系列节目之一。这一系列节目以考古为题材,抓住人类文明史上几个重要的谜一样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进行探寻,趣味横生。它不仅能够让人领略叹为观止的奇迹遗存,也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述,让观众了解了人们为解开秘密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失落的文明”不仅题材吸引人,它采用的故事化包装和设置悬念等叙事技巧,同样也是其能够受欢迎的原因。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借用叙事学理论对其特色进行浅略分析,以期对同类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顾石红 《阅读》2012,(6):18-19
《黄河的主人》一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艄公带人们乘坐的不是船。而是羊皮筏子。那么“羊皮筏子”究竟是什么呢7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意识外化过程中符号系统的体现,其表征背后是主体意识的活动内容与活动过程。《边城》浓郁的诗意性语言,反映了作家沈从文的心理诉求。通过《边城》的语言景观探究语言表征背后的主体意识,解读沈从文对于人性的思考,探索作者对于现代意识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碰撞所产生的价值抉择,而非简单的语言结构,由此形成对小说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杨树亚 《阅读》2006,(5):17-19
许多同学喜欢冰心奶奶,更喜欢阅读冰心奶奶的章。因为她的章字里行间常常流淌着对少年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南化四小五(1)班的同学在学习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时。对课中“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围绕句中“旺”这个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讨论后语课代表把大家对“旺”的理解以及困惑进行了整理,老师还对同学们的讨论作了点评。让我们看看吧。  相似文献   

16.
《好兵》和《黑暗的心》分别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约瑟夫·康拉德于19世纪左右发表的精品小说。两部小说作者有着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在经历了长久探讨和磨合之后,其世界观和写作技巧都有了惊人的相似。两篇文章皆以意象"Heart"为主线,诠释了作者们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7.
翟和喜 《阅读》2010,(9):15-16
小红:《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爱情悲剧《伤逝》、亦舒向鲁迅致敬之作《我的前半生》和秦雯改编版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三部作品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作为女主人公的“子君”经历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选择了不同的出走之路,相比《伤逝》中子君的无可奈何的时代悲剧,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塑造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出走后的多种可能性,剧版《我的前半生》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娜拉”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性以及自我构建成长之路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9.
顾子莺 《阅读》2008,(10):26-27
人人都所训斥,毕竟那是挨批评,心里总不好受。可我,训斥像家常便饭伴着长大,这都是因为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20.
智君 《阅读》2011,(3):22-22
“辛”老爷可真不简单,它呀,对四个儿子管教有方,不管是谁,非得学好一门手艺。这不,今天可是向“辛”老爷汇报成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