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大庆石化总厂教师进修学校李桂芹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侧重于认知而忽视情感生活体验,重理论说教,轻生命叙事。但在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情感生活体验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培养,并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认知转化道德行为的纽带。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激励、强化、内化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点燃原有情感、学会借助事例,开展情感体验与联想、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激发情感体验、合理引导,内化学生积极情感体验,重新审视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感体验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努力使学生接受道德认识,相信道德观念,确立道德信念,形成对事物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就要注重观点内化的教学。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观点内化呢?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心灵,要看学生是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实现了道德内化。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才干,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道德观点,并主动地将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乃至行为实践,变他律为自律,变“必然”为“自由”。实现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品德课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深感品德课教学单靠文本观点的灌输,缺乏活动和体验,缺少合作与交往,缺失班级与家庭的配合,难于奏效。由此,教师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演绎灵动有序的课堂,促使教学各个层面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倾心打造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底色。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7.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经历情感体验,利用情感因素这个中介力量,促使学生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内化成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张有军 《教书育人》2013,(22):31-32
目前,学生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过程中总感到枯燥无趣而且难以理解,要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效率不高的局面,必须满足学生成功需要,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思想品德在主动的探究中获得内化提升。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在思想品德课中倡导体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一些社会实践,少一些课堂模拟   基于课堂教学的特点,思想品德课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因而很多活动便被老师们设计成了课堂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在感慨“ 5+ 2=0”的同时,是否也该反省一下…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思想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2.
谢武林 《教师》2010,(31):93-94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道德观念内化李丽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则包括对道德概念、道德观点的理解,对相应道德情感的体会,对行为规范的认同.以及把执行行为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含义和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对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而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活动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内化。  相似文献   

16.
"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在后天的生活中学习和内化的过程。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学习中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活动的实效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促使品德主动化性内化。思想品德教学重要视情感的引发,开采情“源”,以“源”引情,以情催化,感动生情。教师要创设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气氛,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会同情、学会依恋、学会移情、学会自强、学会爱憎。教师要拓展情感投射的领域,重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如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为学生情感投射提供广阔的领域,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去体会,全验…  相似文献   

19.
虽然说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内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已成共识 ,但纵观当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不难发现 ,人为地造成情感机能性缺陷还是比较突出 ,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 ,促使品德主动性内化。一、情感引发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赖于道德情感的引发和鼓舞。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内化的催化剂 ,如果道德知识没有染上情感色彩 ,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情感的引发 ,开采情“源” ,以“源”引情 ,以情催化 ,感动生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简论□陈聪抟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