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秦观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融合五代小令与柳永慢词之长,结合江西诗法,使词雅俗合流、含蓄雅藉、深婉曲折、情韵兼胜,被誉为北宋婉约词之宗主。秦观词不仅情韵并美,也含有深沉的文化意蕴,渗透着宋代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和风流儒雅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3.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4.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秦观好假托“闺情”来抒写自己的感受,极尽委婉缠绵,而李清照则直接抒写妇女自身的真情实感,更为真切细微;秦观词柔媚深微,气格较为纤弱,而李清照词则在婉约中有一股劲直爽快的疏朗之风;秦观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创造出一种迷离幽微的意境;而李清照词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秦观词稚正清新,音韵和谐,李清照词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婉约词有其独特风味.辛的婉约词虽与婉约各家在题材运用上有一致,而其思想立意、语言风格与情感内蕴毫无共通之处;而以经典婉约词的创作要求,稼轩词之差距非止毫末.就此而言,可谓辛稼轩词无婉约.  相似文献   

8.
秦观(1049——1100),是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作家。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起用了“穷凶稔恶”的章惇为相。他一上台,即和蔡京、蔡卞一伙大兴党籍,打击元祐旧党不遗余力,统统加以“诋毁先帝,为臣不忠”等罪名,一概斥逐外地。秦观就在被贬之列。秦观是绍圣元年夏秋之交到处州的,他在处州监酒税。在此期间,秦观先后写下了七、八首诗和四、五首词。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秦观在处州时期生活、思想与创作的  相似文献   

9.
从剖析宋婉约派词家秦观的词体特征,对历来争论的宋词婉约与豪放之“派”、“体”之争,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对三绝碑刻的《踏莎行》真伪之悬案,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秦观,后人称之为“婉约之宗”,在唐宋词坛上饮誉甚高,苏门四学士中,他的词远远超过了同门的黄庭坚、晃补之和张耒,黄尤推崇秦观,曾于诗中写道:“东南淮海惟杨州,国士无双秦少游。”苏轼也颇为赏识秦观,他曾说“秦少游、张文潜(张耒)才识学问为当世第  相似文献   

11.
秦观的婉约词如同北宋词苑中一支奇葩,在给人视听上以美妙的欣赏的同时,更给我们情感上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本文试图探寻其婉约词中蕴含的柔婉、幽微、感伤、凄美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研究秦观的感伤词的艺术特色和词史价值,就是要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作者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用他婉约的笔触创作出的不朽之作,感受作者细腻的婉约情怀,汲取其作品的艺术精华,敬重其在中国词史上的伟大成就,为后人学习领会其作品铺砖引路。  相似文献   

13.
秦观(1049-1100):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然而秦观之纤柔敏感之心性绝不是与生俱来,秦观少年时也曾有报国之志,登第后与苏轼、黄庭坚交往,同为旧党一侪,后来旧党失势,他们同被贬到偏远地区,几次宦海沉浮之后,使得秦观认为世事无常,从此一蹶不振.本文通过其作品探究其未入仕时而心怀入仕,未治国而心存治国之理想的复杂心态,还原一个词人胸怀祖国但又报国无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词中,清照词被称为“李易安体”,并有“婉约以易安为宗”之论。清照前有二晏、欧阳修,柳永、秦观;同时或稍后,又有周邦彦,吴文英,姜白石等。她的词为何能独成一体,又被人推为婉约之“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而又一直未解决的问题。对清照词历来所论繁多,总而观之,大致可归为两点:一是语言明白如话,二是感情缠绵委婉。这些评论大都是多就字句或一首几首词而论,显得零散、抽象、空泛,没有把握住清照词艺术风格的全貌,更不足以说清楚清照词为何独成一体,并被人推为婉约之“宗”。  相似文献   

16.
在评论词时,人们常用豪放或婉约来概括词的风格,并为它们在词格上谁高谁低争论不休。其实,作品的产生和作者本人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词作是词人心灵轨迹的显现,人的风格不同,决定词的风格差异。人的风格以外,还可能受到其它风格的影响,故此单用豪放或婉约来概括词作、评论词家,往往容易造成偏差。北宋词坛的秦观,就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不公正评论的例子。历来对秦观的评论是贬多于褒的,从人们频频引用的“少游词虽婉美,然极力失之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出自清新,却是《花间》、《尊前》遗韵”(刘熙载《艺…  相似文献   

17.
被人们称为“婉约之宗”的秦观的词,虽然题材不外乎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自己的愁苦,但长期以来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词人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秦观的词和婉清丽、富有画意、语浅情深、情韵兼胜,故被后人尊称为婉约词派的正宗词人,然而在繁多的婉约派词的代表作中,秦观的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面貌。它吸取苏轼词的浓厚大气、柳永词的细密铺叙、欧阳修的清雅隽美、晏殊的婉转玩转天成,将这些精华聚集糅合,最终形成了自己“情辞相称”与“情韵兼胜”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宋代写婉约词的作家众多,著名的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等。而“闲情”是婉约词的一大主题。所谓闲情,一方面是闲情雅趣,赏花踏春,醉酒听歌,及时享乐,安逸闲适。如晏殊的《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  相似文献   

20.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