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0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180条校规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文,引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管理究竟应该“管”到什么程度?“理”成什么样子?学校管理的“度”在哪里? 学校管理不是越少越好,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也不用多讲。管理薄弱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但学校管理是否越多越好?有的人却不太清楚。否则,别谈180条校规,便是1800条乃至更多,也都没有了议论的必要。为什么学校管理不是越多越好?粗略归纳,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一、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界定学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是指学校对违反校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增长智慧。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口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出示如下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学生:“图上画的是猴子。”老师:“这些猴子都呆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猴子在树上,有的猴子在地上。”老师:“树上有几只猴子?地上有几只猴子?”学生:“树上有4只猴子。地上有3只猴子。”老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些猴子都一样吗?”学生:“有大猴  相似文献   

5.
问什么     
现在学校里一般都有课间餐。因此,孩子放学一回来,母亲就拉着孩子问这问那,问的中心离不开一个“吃”字。“今天吃的什么?”“吃多少啊?”“饱了没有?”孩子充满稚气地一一作答。而有的母亲却常常是另一种问法:“今天老师提的什么问题?”“你答对了吗?”等等。同样是“问”,都体现出父母的体贴和爱心,但问的不  相似文献   

6.
每当新学年开始 ,学校向学生收取各种费用时 ,其中一项冠以“自愿”字样的保险费 ,总要引起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家长因其是“自愿”收费项目而合上了打开的钱夹子 ;有的学校收取了保险费 ,又被称为“乱收费”……一时间众说纷纭。那么 ,这一保险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是否可有可无 ?为此 ,记者走访了开办学生保险业务最早、承保学生最多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的负责人。问 :请问什么是学生保险 ?分哪几项 ?答 :人们常说的学生保险是指所有以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因承保对象中学生占比率较高 ,所以人们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学中的“走班制”实在并非什么新事物,许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早就实行了走班制,眼下有的学校只是在适用范围上有了新的扩展而已。 走班制,为什么?算起来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目,即以上所说的选修课;二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论角度看,模糊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模糊性。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模糊理论,根据小语教材中模糊语言的特点对比进行科学处理,这对于引导深入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是颇为重要的。 一、不定性处理。“不定性”是模糊语言的显著特点,引导学生搞清楚模糊语言中的“不定性”内含,可促使学生灵活理解内容。如《在仙台》一文以“物希为贵”来说明“我”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这就显示了“优待”的不定性。对此我这样引导理解:鲁迅在仙台受到什么优待?真是优待吗?这说明什么?以使学生知道:鲁迅虽说受到优待,但搬家前住处蚊子较多,搬家后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这就算不上什么优待,而这是由日本政府造成的,说明他们对中国留学生的岐视。这时,学生都以为鲁迅并没有受到优待。为此我又问:真不是优待吗?为什么?说明什么?以使学生明白: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政府腐败,中国留学生受人岐视,而鲁迅在仙台能得到“学校不收学费”和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各中小学校有了较快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时在这阶段校园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这对班主任管理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班主任只注重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而忽视了对突发事件的善后教育。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就班主任对突发事件处理后如何做善后教育工作做一点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一、班主任处理好与当事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做善后工作不在于经常说教和要求,而在于"以身立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歧视学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后几乎都有思考题,有的要求“想一想”,有的要求“说一说”,究竟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好呢?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或是整理好答案叫学生抄,念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体育课堂突发事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体育课堂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依法、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迅速妥善处理,把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教师及学校合法权利受到的损害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尝试,让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1 自主选择探究内容自主、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假设、无拘无束地探究。例如,在教《耳朵的科学》一课时,我提出:“关于耳朵的科学,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有的说:“想知道耳朵有哪些器官?”有的说:“想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有的说:“耳朵各部分有什么作用?”还有的说:“动物的耳朵和人的耳朵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提的问题自由研究,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探究中去了。  相似文献   

13.
有位老师在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疑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具体做法是:当讲到课文第三小节时,老师问“一纵一纵”的“纵”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纵,猛然向前或向上。”有个学生举手反对,他说:“有时候我也看见过日出,太阳不是一纵一纵的。”其他学生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答复,那神情仿佛在说:是啊,太阳出来怎么会一纵一纵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一定看过描写大海的书,那些文章里所描绘的海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波浪滔天”,有的说“一浪赶一浪”,有的说“波涛汹涌”。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起一伏的海面。老师模仿波浪,打着手势问学生:“从远处望去,这一起一伏的海面是不是‘一纵一纵’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回答。老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5.
《教书育人》2007,(7):58-58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中的许多突发事件,都可能是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运用迁移规律,灵活、巧妙地处理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一次描写景物的作文课上,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作文要求,便让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地各就各位,小声讨论着。这时,窗户边的一位同学尖叫一声“好香”,秩序井然的讨论被打乱了。同学们都停下来,有的还故意作出一幅沉醉的样子。一阵风吹来,果然带着一阵淡淡的香味。我灵机一动,这不是现有的课程资源吗?“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香味是什么花散发出来的吗?”同学们望着窗外那一片火红,整齐…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地方;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当前最令不少学校领导头痛、教师心寒的就是校园治安问题。有些学生与不务正业的闲散青年为友,甚至与不法团伙厮混,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偷盗等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社会青年向学生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人身安全。我们在剖析他们的错误言行根源时,发现用“各有个的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概括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纪律处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围绕有关学生纪律处分问题展开的相关新闻报道可以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新闻,诸如《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江淮晨报》、《武汉晚报》等多家在各地有影响的报纸都对相关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女大学生怀孕被开除案”、“武某作弊被开除案”等有关学校处分的个案更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处分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处分吗?处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对学生纪律处分的功能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比热”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点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对这一节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设计,并取两所学校进行“研究课”作一比较。一、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着手 [提问]1.热量的单位是什么?2.热量的单位“卡”是怎样规定的?关于“卡”的规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接着问:1克其它物质(如煤油)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呢?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同,回答各异,有的学生不知所  相似文献   

20.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提问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一句的质疑就展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问:“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问:“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达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的阳光能射到草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