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是1953年的事。当时,我是河南日报驻南阳地区记者组记者。元月下旬,我去内乡县采访,在县委听一些机关干部议论说,最近有干部带头囤粮,扰乱粮食市场。开始我没在意,一天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向我反映。县粮局干部苏明山囤积粮食。我想,身为粮食局干部,对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政策是熟悉的,明知故犯,性质严重。第二天我就到县粮食局采访,局党委负责人向我介绍了内乡山区县的特点,说明了市场粮价出现波动的原因。他说,苏明山是县粮食局的总务干事,元月16日在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7日,省电视台《新闻末班车》播报:我省准备平坟还耕,到本世纪末实现农田无坟头。听此消息,我很高兴,因为这会刹制乱修坟碑风,减少耕地浪费,扩大播种面积。以前,我针对我省不少地方乱修坟碑现象,写出来信《乱修坟碑风当刹》投往《西安日报》社,该报派记者赶来了解情况。并到田间拍了坟牌照片。5天后,《乱修坟碑风当刹》刊于《西安日报》二版头条,文题醒目,短文右边是言论《莫让“死人”吃活人》,下边是两幅坟碑照片。同一题材同时用图片、言论、来信三种表现方式同版集中刊登.形成宣传规模与气势,具有说服力、吸引…  相似文献   

3.
一篇批评性稿件,在即将付梓的最后一刻,副总编断然决定,撤稿退部送审。围绕对稿件事实的重新调查,引发出一段曲折而令人深思的故事。欲知故事原委,先看稿件原文(摘录): 标题:《重病老人盼卧铺,贪财车长太黑心) 我是一个临时工,我父亲是位老工人,一年前,他受单位委派,14国外参加工程建设,不幸患重病回国治疗。今年8月底,单位通知我们家属到北京接人。  相似文献   

4.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提高写作水平有多种办法,诸如阅读新闻书籍,向专家请教,多采访勤写作,等等。我的办法是:自己采写的稿件见报以后,和原稿对照仔细地加以分析研究,向编辑学习,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一手抓造林更新一手抓多种经营沙湾林区立体开发经营模式已经形成》的稿件,《新疆林业信息报》编发以后,我和原稿对照起来反复研究,使我学到了一些写消息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每逢重睹这份剪报和几张照片,我就不由想起42年前的一段特殊经历及其衍生出的一串故事。  相似文献   

7.
挑灯夜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稿件不能见报,这对于“爬格子”的人来说本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当你应约写了一篇“征文”,并且已经通过报社领导的审查,上版准备刊载时却突然被撤掉,那就不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了。此事发生在我身上,自然还是由我来现身说法,把原因查找清楚,这既能使自己牢记教训,也便于同行从我身上吸取教训。9月中旬,我接到《前卫报》李编辑的一个电话,说是最近《前卫报》与总政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一个“国门卫士征文”让我赶快写一篇给寄来。放下电话后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原因有二:一是这是我…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稿的同志大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篇稿子寄出去之后,总盼着能够早日发表;一旦稿子见了报,高兴得甚至跳起来。就在这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不要忘记去做,那就是把底稿翻出来,同见报稿对照一下,看编辑是如何给改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改。通过对照,将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先看标題有没有改动。一篇新闻作品的题目很重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能把题命好,将会有力地吸引人们去读。我常常为命不好题目而发愁。有的稿子尽管已经邮走,但题目仍不称心。然而稿子发表之后,看到编辑给改的题目,不由暗暗  相似文献   

9.
用原稿和见报稿对比着看,是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对照阅读,可以细细品味编辑修改、润色之处的高妙,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对照阅读,我对如何写好文章几个方面的认识加深了。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初,我向《新闻汇报》编辑部寄去一篇题为《有感于颁发“特困职工证”》的稿件。原文如下: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处境不好,出现严重亏损,这些企业职工家庭生活亦十分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报载,四川攀枝花矿务局为特困职工颁发“特困职工证”,为特困职工解困创造条件,帮助脱贫致富。该局规定,凡持有“特困职工证”的家庭,人均生活费不足60元的,凭证每人每月可到指定的扶贫粮站免费领取大米  相似文献   

11.
“原稿与改稿”是本刊过去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曾受到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的欢迎和支持,但因故未能坚持下来。我们现在重新推出这个栏目,希望大家踊跃赐稿,并及时提供有关线索,以便组稿。  相似文献   

12.
个别见报稿件出现的一些数字差错,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也有损报纸的整体形象。报纸上出现数字差错绝不是小事,必须严肃对待,尽量杜绝。粗心大意是出现数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记者、编辑在采访过程中要细心再细心。记者对  相似文献   

13.
我是近千人口的农业连队的司务长,虽然核算发放的日常琐事较多,但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业余为党报积极写稿。1984年和1985年,平均每周刊用一篇稿子。一些新通讯员问我写稿的诀窍和刊用率高的“奥妙”,委实叫我犯难,如要讲点练笔的体会倒有几条: 一是败不气馁敢于拚搏。我深知自己是凡夫俗子,既无“才华”也无“灵感”,我从顽强拚搏的运动员身上得到启发——心想再“笨”的人,只要有了拚搏的劲头,不信得不到较好的收获。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不怕失败,也才能坚持不懈。因此,我每周至少写两篇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个拿自己的见报稿和原稿对照比较的习惯,每上一篇稿,总要从抽屉里找出留下的底稿,从标题到正文,都仔细地品味二至三遍。通过比较,看原稿与见报稿的区别在哪。我作会到这样做的好处有三:其一;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写稿作风。把见报稿与原稿作对照比较,常常发现由于粗枝大叶,把本可以写好的主题和章节没能写好,倘若再马虎一点,稿件必定被编辑“枪毙”无疑了。认识到急躁情绪的危害后,我就下气力改变它,很快养成了快中求好的习惯,稿件见报率明显提高。其二,对写作技巧会有提高。一般来说,发表的稿件体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有…  相似文献   

16.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17.
胡新刚 《军事记者》2001,(12):17-18
面对摆放的3篇新闻稿件:两篇通讯,一篇消息——为与初学新闻的同志共同探讨写稿应注意的问题,这是我从半年来特意留下来的一大捆稿件中随意抽出来的。这些都是“欲编不能。欲罢不忍”的稿件。所谓“欲编不能”,就是这些稿件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主题不明,或交待不清,或不合情理,或不合逻辑等等;所谓“欲罢不忍”,就是这些稿件又有可取之处,或问题抓得准,或事迹突出,或角度新颖等等。有的稿件如果作稍微注意一下,动动脑筋,就完全可以见报,甚至刊登在重要位置上,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不能见报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在见报稿中被其他新闻事实所淹没的新经验,经过一番发现与深化写成的消息,却获得了第十八届云南新闻奖一等奖,回顾《我市吸收群众代表参与查结一批基层信访案件》一文的采写经历,我感受颇深。让见报而未显出重要性的消息“升值”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月下旬,我在村里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干部群众对市交通部门花七十多万元建的石灰窑和油库,废置一旁不用,很有意见。他们说:“今年,我们全乡认购两万六千元国库券,费了好大的劲。难道上级部门就应该公款公撂了吗?  相似文献   

20.
我写的第一篇,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它,一股复杂的感情便涌上心头。1982年,我在部队服役。一天晚上,班里开茶话会,备有糖果糕点,大家边吃边唠。战士刘长江一直没到会,熄灯时才回来,他向班长大发火气,问为什么不等他。班长耐心等他发完火,把给他留的一份糖果递过去,作了解释,刘长江满面惭愧作了检讨。我想,报纸上经常表扬好人好事,班长耐心做思想工作不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