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矮矮的窑润高高的坡,远远l寮得见大黄河,羊皮筏子毛护驴车,窑头上晒粤一片火。啊,故乡是黄河边的一幅画,画中有一个小小的我,我是黄土地上一裸草,恋着那方土,恋着那条河。单扇扇「1)L双扇扇窗,热乎乎的炕头奶奶的歌,挑苦菜的女人板舶的汉,五月的傀花九月的果。啊,故乡是黄河边的一幅画,画有一个小小的我,心尖尖上拴着份乡土情,走不出那方天,丢不开那份热。故乡是黄河边的一幅画@张枚同!山西大同矿务局工会 037003~~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2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3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教学重点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 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三、教学难点1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 黄河的治理措施。四、教学用具 :《中国地形图》一幅、黄河断流景观照片两幅、小黑板一块。五、教学方法 :讲述与引导讨论、读图相结合。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七…  相似文献   

3.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上“大器”的刘成章! 咆哮汹涌的黄河阻塞着沟壑垄断的莽莽山峁;五千年黄土养育了纯朴的高粱般的躯体;在刘成章的笔下,走进了新时代:这是生命与力量的诗性礼赞,这是一幅幅锤鼓搏击,激情燃烧,思想觉醒,人在奋发的北国风情图!人与鼓,生命与力量,在这  相似文献   

4.
高小语文第一冊“黄河水”一课,是由黄河两岸人民唱的五节歌谣組成的。论字数不过144个,但它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歌谣一开始就写着:“眼望着黄河水,心想着共产党”,这就把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感激和敬爱的课文中心思想揭示出来了。全篇課文生动形象地在读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又一幅生动的画面,它使我们看到了,解放前滔滔黄河冲倒房屋和树木,淹沒田园和村庄,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慘遭遇;它又使我們看到了,解放后黄河两岸万頃良田起伏着金黄色的滚滚麦浪,人民生活步步向上的繁荣景象;它更使我們看到了,黄河两岸无限光輝灿烂的远景,人民在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新的时代,黄河更是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桑原先生的诗歌《巴彦高勒》就是一首为黄河水而唱的颂歌,是一幅优美迷人的山水画卷。  相似文献   

6.
海阳二小少先队扎扎实实地开展热爱祖国的活动。发动每一个少先队员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查看有关祖国的资料,组织了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各中队都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爱祖国活动。五(1)中队介绍祖国概况,一幅空白大地图,让少先队员勾画黄河、长江两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豫省黄河全图》是一幅绘制精美的彩色地图,图的大致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比例尺约为1∶270000。图中用不同的颜色标明不同的地理事物,并给予文字注记,对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反映十分完备,特别突出黄河、沁河两岸新修的十五处堤坝工程,是一幅实用性很高的,对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河南新修黄河堤坝反映全面的河防工程图。  相似文献   

8.
孙恒振 《历史学习》2005,(12):22-22
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标出黄河流向的地图共有35幅。在这些图中,最明显的是黄河入海口的变化,北宋之前黄河的入海口均在渤海,北宋以后至1855年在黄海(古代称东海),到1855年又回到了渤海。初中《地理》第三册曾提及“历史上,黄河就曾多次迁徙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却对黄河改道的流向没有说明,那么黄河改道的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上中游行进于高原峡谷中,水流急迫,泥沙难以积存。因此,古今河道变化不大。黄河的改…  相似文献   

9.
读了邓子恢副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在我的面前展开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几千年来,黄河在我国一向是多灾多害的一条凶龙,可是,在不久将来会变成一条驯服的为人民造福的河流了,人们该是多么兴奋啊! 当我还在学生的时代,就从老师和老者们的口中知道了黄河,后来又从书刊上了解了黄河,但听到的只是些灾难的回忆,看到的只是些灾难的记录。自古以来,黄河平均每隔两三年就要决口、氾滥一次,每次都给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一九三八年卖国贼蒋介石不顾广大人民的死活,在花园口掘开了黄河大堤,淹没了数省,受灾受害的人民达千余万,全国人民更永远忘不掉这笔血债。  相似文献   

10.
相传在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水中,浮现出一只大乌龟,背上有一幅奇特的图案,如图1所示。这就是传说中的“洛书”。实际上,这是由1~9共9个数组成的一个3×3方阵,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被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有对这首诗的佳话。传说它是歌女中最美貌的一个唱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说:那源远流长一泻千里的黄河,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高远的云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在高山峻岭的环绕之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旷远荒凉的  相似文献   

12.
李准是当代文学史上循着共和国“车轮的辙印”起步、前进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命运很引人注意。新时期以来,李准经历丁一次涅槃,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黄河东流去》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果同他前期的整个创作放在一起考察,则可见李准创作的新追求和新成就。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尽管今天我们对这句话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但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仍是我们评价作品的一个基点。《黄河东流去》描绘了一幅中原人民群像  相似文献   

13.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古老的黄河在咆哮。她一身深黄的河水奔腾翻滚,诉说着她的漫漫旅程。黄河,她太古老太古老,又太辉煌太辉煌。五千多年间,黄河岸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黄帝似的伟大人物,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黄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东流去>是河南作家李凖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杰作.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东流去>是一幅世俗风情的万千画卷,第二部分从形式方面详细阐述了结构和语言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16.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古老的黄河在咆哮。她一身深黄的河水奔腾翻滚,诉说着她的漫漫旅程。黄河,她太古老,又太辉煌。五千多年间,黄河岸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黄帝似的伟大人物,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炎黄先祖与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创造了这个文明古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篇章中。  相似文献   

17.
说说纵横图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跃起一匹龙马,马背上驮着一幅图;洛水里浮出一只神龟,龟背上也驮着一幅图.这两幅图上都用圆点来表示一组数字,马背上的那幅图称为“河图”,龟背上的那幅图称为“洛书”(如图1),再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洛书”其实是一幅纵横图,即用1  相似文献   

18.
农清海 《广西教育》2013,(26):53-53,82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目录处有,单元提示处有,综合学习处有。其中插图最多的属七年级:上册30篇课文里共有插图33幅,下册有25幅。这些插图有介绍人物的,如《音乐巨人贝多芬》里的贝多芬肖像;有介绍事物的,如《竹影》里的《风竹图》;有介绍风景的,如《黄河颂》里有关黄河的图片;有介绍事件的,如《口技》一文表演者利用简单道具表演  相似文献   

19.
王之焕的《登鹤雀楼》是一首烩炙人口的佳作,千百年来,历久弥新,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究其原因,是这首小诗蕴含着强烈的美学魅力,它不但描绘了一幅大自然雄浑的图景,创造了美的意境,而且还包含了丰厚、耐人寻味的美的内涵和神采。请看上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就超凡脱俗,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夕阳西下,晚霞满天,远山巍巍,小河奔流的广袤无垠的世界,顿时令人胸襟开阔,情绪高昂。这样一个情景的展现,是由于诗人善于抓住具有特点的景物:太阳、高山、黄河、大海。它们是大自然壮丽、崇高的化身,是人们崇拜的宏伟形象,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骆驼的哭泣     
穿羊绒衫吗?你知道什么叫生态难民吗?你可见过骆驼的最后一滴眼泪?在北京大学的百年大讲堂,我有幸参观了一个影展,主题是“骆驼的眼泪”。一幅幅图片都是一个退休老工人近10年自费走遍内蒙古全境和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拍下来的生态一步步恶化的情况,沙逼人退,已经到了黄河边上,草死沙进,昔日高可没人的草原现在连骆驼都无法生存而成批饿死!一个个被黄沙淹没的村庄,一堆堆惨不忍睹的白骨,一具具死不瞑目的骷髅,一群群看似滑稽穿着各种衣服的山羊!因为山羊饿得吃彼此的毛充饥,牧民不得不以此来保护羊毛!我约会了摄影展的主办者退休工人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