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植物被动物吃掉似乎天经地义。然而,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却有一类奇异有趣、本领非凡的植物,不但能捕捉活的昆虫,甚至能捕捉像青蛙、蜻蜓、小鸟之类的小动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或食肉植物)。食虫植物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有一种奇异的植物,这种植物食虫,因此我们称它为食虫植物。 食虫植物的外形同一般植物一样,也是有根、茎、叶和花。不同的是,这些植物的叶片逐渐演变,发展成了形形色色的奇妙的捕虫器,捕捉活的昆虫等,并能分泌消化液消化吸收,作为营养,维持生命。食虫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500多种。其中,最易辨认的是毛毡苔,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毛毡苔的捕虫叶呈枝叉状,长有大量红色棒状腺毛,远远望去,成片的毛毡苔像一大幅浓红的地毡。腺毛顶端有一个状如美玉的腺体,腺球总是抱覆着一层粘液,一旦小虫被…  相似文献   

4.
<正>昆虫和节肢动物以及某些软体动物的头上长着长须,生物学上将其称为"触角"。由于昆虫种类、性别不同,它们触角的长短、粗细和形状各不相同。你可能无法理解,这小小的触角对昆虫来说具有何等的重要意义,有的昆虫把它当成"鼻子"和"耳朵",有的把它当成最重要的"吃饭家伙",有的拿它来打"电话",有的则用它来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5.
<正>达尔文:植物的肌肉收缩全世界有675种以上的食虫植物,其中许多都采用守株待兔的捕食方式。圆面包大小的捕虫堇长满胶黏的绒毛,困住昆虫的脚步,直到消化液开始工作。一只饥肠辘辘的苍蝇在松林中横冲直撞,它被地面上鲜红色花朵形状的  相似文献   

6.
正法医昆虫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死亡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面对死亡,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远非征服与被征服,保护与被保护这么简单。事实上,人类和所有其他动物一样,生于大地,最终也将归于泥土,在死亡面前,众生依旧平等。尸体与昆虫人死亡后,尸体组织蛋白在体内外细菌的共同作用下分解,同时释放出腐败气体。这些气体会吸引一些食腐昆虫前来定居产卵,某些敏感的蝇类甚至几分钟内就可赶到"死亡现场"。由于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影响较大,所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底层的。然而也有例外,这就是奇妙的食虫植物,它们可利用先天赋予的特殊技能,去捕食以昆虫为主的一些小动物。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食虫植物有500余种,有一些已成为名贵的观赏植物。猪笼草猪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食虫植物之一。猪笼草以生有形如猪笼的捕虫囊而著称。捕虫囊是一种变态叶,囊中有腺体,可分泌蜜汁,引诱小虫进入并将其粘住,再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囊口有盖,可防雨水灌入。猪笼草原生种近90种,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的广大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华南一带。瓶子草瓶子草属多年生草…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家们早就发现,植物尤其是同类植物之间是完全可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植物各器官通过自身发出的电信号传递信息,进行"电话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了生存,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逐渐具备了防御敌害的本领,这些技术各有其独特之处,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它们的防御战吧。植物物理防卫包括尖刺、荆棘和皮刺这样的武器。这些结构改变了叶片或者树枝形态,阻止大型动物的践踏掠食。厚厚的表皮蜡脂层或者叶和茎上的密集坚硬的绒毛可以阻挡较小的动物,特别是昆虫。一些植物,包括一些草本植物,其叶片上积聚了坚硬的硅矿物质,使得动物咀嚼叶片的时候非常困难,并且容易磨损牙齿。植物还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化学防卫措施——“生化武器”。柑橘树的叶片和果实产生的粘稠油脂有浓重味道,许多昆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8-78
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陈晓亚院士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毛颖波发明了一种植物介导的昆虫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该技术利用植物表达与昆虫特定基因匹配的双链RNA分子,当昆虫取食这类植物后,其靶基因的表达被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10,(2):11-11
<正>德国科学家首次在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发现一种植物会"装病",以此躲避昆虫的侵害。众所周知,很多植物的叶子表面会有色斑,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斑点。  相似文献   

12.
南风 《知识窗》2010,(3):7-7
植物学家首次发现有些植物也“食肉”——它们杀死昆虫来“给自己施肥”。研究者发现.这些植物用茎上有粘性的体毛来捕杀昆虫.当昆虫腐烂并掉到植物的根部时.植物就开始通过根部吸收原本在昆虫体内的营养。人们认为植物的这种技能可以应用于给野外贫瘠的土壤补充养分.但即使在你自家的小菜园里也可以用上这种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仅污染空气,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更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汽车尾气的"罪状"不仅仅这些。伴随汽车尾气等污染物质混入空气,飞蛾和其他昆虫灵敏的"鼻子"也将逐渐失效,即使附近存在着花卉,也无法探测到,这将导致蜜蜂等昆虫无法对植物授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4-645
<正>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张海春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对抚顺琥珀的地质背景、物理化学性质、植物来源以及琥珀中的植物、昆虫、蜘蛛、微生物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人员在抚顺琥珀中已发现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至少22个目,超过80个科150种;另有大量微体化石以及植物化石。多足纲有蜈蚣,蛛形纲有丰富的螨、蜱、各种蜘蛛、盲蛛和拟蝎。抚顺琥珀中  相似文献   

15.
食肉植物是大自然的奇特现象之一,但很少有人认真看待这种现象。一些植物长着有粘性的叶子,另外一些不接触土壤的植物长着瓶状叶,里面充满了水。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防御食草虫的侵害。但是,植物学家发现,这类叶子是植物设下的捕捉昆虫的两种陷阱,这表明它们具有食肉的能力。这些食肉的植物也许有数千种,但正式列为食肉植物不过数百种。最惊人的创举也许是把这种食肉特性传到农作物中,这样,农作物就会既具有高效的杀虫能力,又可以给作物本身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我们最熟悉的食肉植物有捕蝇草、捕虫类植物、狸菜、猪笼草等。它们都有能力诱捕…  相似文献   

16.
虫媒病害是我国农业高产稳产的重大威胁之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柑橘等多年生木本作物的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给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介体昆虫在虫媒病害的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虫媒病原的抗性基因研究在主要作物中匮乏,介体昆虫的抗性基因研究尚属空白,所以目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化学杀虫剂对虫媒病害进行防治,导致昆虫耐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和世界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深入探索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的机制,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病原、微生物组、昆虫群落包括天敌等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明确病害流行、爆发、控制过程中的机制和调控关键节点,设计靶向性强、生态安全的新型调控剂和植物保护方案,均将为虫媒病毒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的理论假说体系,包括了三者互作的核心、内层和外围组成;简要总结了三者互作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前研究现状;明确了现阶段主要集中于植物挥发物、植物激素以及外界环境在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未来在三者互作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力求为虫媒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1):24-29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惊喜,但同时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不能忽略其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近年来,"食品安全"、"绿色食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坚持的发展理念。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套"家庭数字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装备"引起大家关注,"家庭园艺"概念走进大众视线。带着对这项新技术的好奇之心,编者探访了该公司研发部经理葛一峰,带您揭开"家庭数字植物工厂"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8.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3,(4):6-7
<正>国际首个双生病毒-植物-昆虫数据库构建成功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构建了国际首个双生病毒-植物-昆虫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提供了目前最完整的双生病毒、寄主植物、传毒介体和病毒-植物-昆虫互作信息,并提供多种在线工具,可实现相关文献同步更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相似文献   

19.
正恐龙是曾经的地球霸主,但你或许不知道,高大威猛的恐龙当年也有被小小寄生虫侵扰的烦恼。最近,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题为《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龙羽毛的新昆虫》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带羽毛的恐龙身上寄生着一种与现代虱类似的昆虫。这种新发现的昆虫物种名为"恩氏中生食毛虫",与部分受损的恐龙羽毛同时保存在有着约1亿年历史的琥珀中。虱子这类昆虫到底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是在恐龙时代,还是更早?所有的恐龙身上都有体外寄生昆虫(寄生在体表的昆虫)吗?这些寄生昆虫对恐龙有什么危害?  相似文献   

20.
植物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挚友。因为人们要生存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这一切所需要的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还远不只这些,它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