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能 《出版参考》2007,(11S):40-40
20~21世纪之交,消解“美的本质”、“美的本体”、“美”本身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不仅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家们摇旗呐喊,而且中国大陆也有不少人遥相呼应,甚至比西方解构主义者叫喊得更加起劲,更加激进。因此,人们就势必要问:到底世界上有没有美?如果世界上没有美,那么人们就可以安安静静地沉默了,可是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不甘沉默的学者没完没了地在追问“美是什么”,“美在哪里”,“美何以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后现代美学 ,首先就要提到当前西方学术界正热烈讨论着的一个名词———“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尽管这一名词令不少学者感到生涩和怪异 ,但在当代西方社会 ,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确产生了一股在思维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思维的颇具声势的潮流。不管人们对它持赞同还是否定态度 ,这个潮流是有目共睹的。后现代主义者对普遍、一般和传统的美的原则、美的本质、美的概念保持冷漠 ,但这不能排除后现代主义者拥有自己的美学思想 ,这种美学思想正是时下较为时髦的“反…  相似文献   

3.
姚雪 《出版广角》2013,(7):14-17
理解这一文化差异,能够有助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营销。美国读者会更希望了解到详尽的图书内容,而不是笼统的评价和推荐。因此,对图书内容、作者乃至背景的充分介绍十分有必要。如能辅以更加个性化的营销,突出图书对个人的影响力,则会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杨玉霞 《出版广角》2018,(13):80-82
文章通过对《女神》诗集(初版本)的全部诗作以及未收入其中的散佚作品的考察,以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与《<女神>之地方色彩》为切入口,分析评价郭沫若早期新诗创作的文学史评价的形成与呈现状态.《女神》是"力"美与"静"美的平衡,是"东方"与"西方"融汇的努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新诗创作中进行了各种尝试与创造,而不仅是一次浪漫主义诗歌行动.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1,(2):75-77
时间千百年的冲刷激荡了又湮没了无数的文明与希冀,而沉淀在祖先血液中对于美的求索却依然殷红如初。美之所在,感受于热情细腻的心灵,蓬勃于脚踏实地的追寻。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把欧莱雅这个来自西方的美的集大成者带进中国,从一个美的梦想者蜕变成美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着意原资妙选材”——如何实现应用文材料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敏 《新闻与写作》2007,(11):58-59
质真、量大、新颖是应用文材料美的理想选择。对其材料我们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锐意穷搜"、"百般挑剔"、"精心剪裁"的基础上,从真、善、美的高度上进行总体观照。  相似文献   

7.
凭感觉,或凭理性,皆觉得当代中国研究似乎已进入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以理论美学为基础的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正以各种形式同步进行。读过《西方审美观源流》(以下简称《源流》),更加印证了我的看法。《源流》就是以新的视角选择编写的一部西方审美理论史,或西方审美经验研究史。名称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源流》是中国学人第一次对西方审美理论演变的历史做了发掘、整理和叙述,就西方美学史的研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历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引为自豪并用其来攻击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利器,但所谓的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就真的如其宣扬的那般自由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涉及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事件的梳理,充分说明了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也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是受到制约的,只不过这种制约和限制现在变得更加冠冕堂皇和更加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9.
<正>强化"问题意识",重建媒体的社会责任。责任意识:媒体的行为关乎社会目标和公众福祉,必须在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远期利益和追求,而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得失。国家意识:"舆论先行,煽动民情"是西方国家解体前苏联的一大利器,而今他们对中国民众也在进行远距离的催眠和煽动。民本意识:媒体为受众而生。在"公众焦虑"时代,人们更加需要媒体答疑解惑、引导方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和社会责任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话语,也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核心.新闻的客观公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无论是批判学派的代表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研究,还是经验学派"把关人"理论都显示了新闻的选择性和偏见性.由于媒介是现实的幻影,新闻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西方新闻界所选择的"真实新闻"往往是表象上的真实,其目的是为其阶级服务的.新闻是政治知识的一种提供方式,也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潜在激发因素之一.经验学派的"议程设置"则更加从定量研究上证实了所谓的社会责任不过是当权的利益集团利用新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波普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随后凭借不断创新及特有的吸引力变成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在美国迅速扩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波普艺术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波普艺术也将美国更加推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位置.波普艺术广泛传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艺术从"文革"时期仅仅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并且融合中国本土元素开始创作中国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90年代五本大众传播国际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为主要依据,考察和分析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西方媒介效果研究受到大众传播学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充分重视;研究呈现微观层面的深化、精细化的研究发展态势,更加重视人际传播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的理论建构严重不足;研究受到社会资助有限,势必影响其研究的深度和外在效度;欧、美研究者在媒介效果研究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比较了当下媒介效果研究与其历史上的"有限效果论"、"回归强大效果论"的关系,并指出,当下效果研究面临如何进一步理清媒介效果的发生过程、提升理论建构水平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黄洁 《新闻界》2013,(17):60-64
本文依据大众传播学基本原理,阐释本体论语境中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并通过比较方法,厘清本体性娱乐功能与"娱乐化"现象的本质区别,指出后者体现着一种被市场化、商业化以及消费主义异化了的非传统娱乐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本体性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衍生的传统娱乐功能。通过对于典型的西方电视连续剧的解读,揭示传统娱乐功能在其制作与传播中的特殊表现,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西方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恰当地评估传统的娱乐功能对于建构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虚妄的纯净     
"美的显现是世界本身的澄明"看似"纯净",但丢掉了主体的人,这纯净就变为"虚妄",因为那就成为"无人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因为当时黑人女孩子普遍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最美的"。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佩克拉精神错乱,心智疯狂,她出现了幻觉,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十分美丽的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的审美实现主要依靠美的建筑、美的环境、美的图书文献、美的网络环境、美的馆员等要素来综合实现.  相似文献   

17.
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演变而来的"社会记忆",对于各国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于普通大众在若干年后,比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更加明显和直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实报道除了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解释,还可以通过"社会记忆"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恐怖主义行径已经成为国际公害,危害人类的安全与发展,至少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人类共识。运用人类所共同的认知,改变那些不实、不适的社会记忆便成为一个很好契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社科研究项目“艺术心理美学”的阶段性成果,童庆炳教授主编的《艺术与人类心理》可以称为我国艺术审美心理研究领域的力作。本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重心不断从古典美学的美的本体探讨转向艺术本体、艺术审美心理的分析。不管是从人本主义的抑或科学主  相似文献   

19.
在《字母表效应》这本书中,作者梳理了几个主要的西方文明所使用的字母的演变,力图说明拼音文字的使用与西方文明的相关性.作者认为,现代化、工业化起源于西方并非偶然,拼音文字造就的西方人思维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作者在书中详细对比了中国人与欧洲人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是逻辑的、演绎的、抽象的、理性的;中国是类比的、归纳的、具体的、直觉的.而这些与文字使用的类型有关:拼音文字让音与字母的形一一对应,这给了欧洲人重理性、重逻辑的思维;拼音文字将字母与字形的含义完全分离,这与欧洲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拼音文字促进了欧洲人分类、整合的分析意识,形成现在知识体系的雏形.西方人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发明了“美”的概念,开始了文学艺术中对美的探寻;严谨的逻辑思维促使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促使了工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美的形态,由于划分的角度和观点的不同,也被称之为美的样式、或美的范畴。美的形态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美的理念感性化、物质化地显现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性美、喜剧性美等几个基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