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吉垒 《现代教育》2003,(5):107-107
有些同学在数学课上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做起题来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困扰着很多教师和学生。“听得懂、不会做”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听”与“做”之间没有建立有机的联系,数学教师的责任应是把“听”与“做”这两个环节沟通起来,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母亲     
齐白石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最简单的话,准确地概括了大师的艺术美学思想。由此,我想到语文课不能讲得太清,太清学生容易“水过鸭背.忘得精光”;也不能讲得不清,不清学生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语文课要讲在“清与不清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与张老师的对话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冬上午。虽未能见面,但隔着网络听张老师的娓娓道来,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温文儒雅与学识渊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这个上午带给我的最直接切实的感受。孩子的未来不可设计,父母要做的无非是“如他所是”。  相似文献   

4.
感悟平凡     
年轻真好,上大学真好,那时什么都敢想,老师的一句话“年轻人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听了之后竟热血沸腾。凝视着东方的红日,憧憬着光辉的未来,眼前的一切似乎都不在话下,成功的果实仿佛伸手可摘。然而,光阴似流水,转眼间,命运之舟就把我搁置在一所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6.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7.
Brodh.  C  胡美惠 《职教译丛》2000,(2):13-14
要从人们头脑中消除“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听起来似不可思议,但我们必须这么做。  相似文献   

8.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在我上幼儿园时就会玩,直到现在,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也常常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自认为其乐无穷。可就在今天,这个游戏让我清醒了许多。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文文(系化名)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文文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文文,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好,那文文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  相似文献   

9.
理解     
在不知不觉中,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次数几乎为0了;又在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对任何人讲。渐渐地,我开始不喜欢父母进我的房间,尤其是在不敲门的情况下。在我看来,那是对我的不尊重。那天晚上,妈妈旋门进来,坐在我身边,想与我聊聊。正在写作业的我当然很不愿意,可我还是放下了作业。妈妈朝桌上看了一眼问:“你怎么不做数学呢?”0我真不明白,难道我除了数学就不可以做其他作业了吗?妈妈为什么那么希望我整天做数学,难道她不知道我最讨厌数学吗?于是,我回了句:“数学做完了,现在要写英语。”妈妈听了,开始滔滔不绝:“婷婷,你要…  相似文献   

10.
那是炎热的一天,我和弟弟在舅妈家开心地玩耍,为了逃避弟弟的“追杀”,我灵敏地躲入房中,顺手把门给关上了。谁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弟弟听见关门的声音,知道我逃入房中,就躲在房门旁边小心翼翼探视房内,我在房中得意地做着各种胜利的样子,弟弟见我得意起来,便大喊:“你给我出来,还不出来我就要使用武器了。”我听了不但不害怕,反而反击“敌人”说:“小不点,没本事就别跟我争。”弟弟听了气得脸通红。这时,我的目光在门前扫了一下,“不对,”我疑惑地说,“门锁烂了。”我赶紧跑过去使劲地推门,可怎么也推不开,这下我…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不少“好事”之徒“关切”地问我:“小明啊,你近来是不是脑子坏掉了,怎么老是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前面傻笑呀?”听了此话,我恨不得像删除文件一样,将这些“胸无大志”的网盲送到“垃圾站”去,可转念一想,何必与他们计较呢。唉,网盲安知张小明之志哉。晚上,“学生”张小明做完功课后,摇身一变,披上“网虫”张小明的外衣,急急慌慌踏上了网路。因为,最近总有不少网友抱怨搜索不到我的网站,所以当下最要紧的是给自己的网站做张名片———网站LOGO。有了它,我的Fans们就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上见到我的网站徽标了…  相似文献   

12.
戏说开会     
每晚第二节自习下后,广播中“请各班××委员到科教楼门厅开会”之类的话语总是如定好时间的闹钟,准点播放。我时常想,似我校如此基层之学校,尚且“小会天天有,大会三六九”,那政府机关的“公仆”们岂非吃饭、上厕所都在开会抑或是听人做报告?我由此想到有人戏称“……税多,……会多”也并非完全没  相似文献   

13.
一位初中生给《初中生世界》的“方方有约”专栏写信道:“在学校,我周围尽是些像我这样的痛苦的学生,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不知道不能够做些什么,不知道还应当做些什么.我最好的同学有一天对我说,他真不想活下去了,我听了很害怕。”  相似文献   

14.
光阴似什么     
有这样一则故事:学生造了一个“光阴似炮弹”的句子,结果老师给判了错。学生很有些不服气地说:“古人能说‘光阴似箭’,难道我就不能说‘光阴似炮弹’吗?”在办公室里,我把故事讲给老师们听。老师们听后付之一笑,并且认为,语言的运用有个习惯和约定俗成的问题。“光阴似箭”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而“光阴似炮弹”则只能算是滑稽的杜撰,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受,这样的表达应该是不妥当的。显然,在老师的脑子里有着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势。我又把故事拿到教室里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定神听着,之后是一阵笑声。等笑定之后,我问:“你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活”是艺术的生命,语文课堂艺术也需要“活”。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我想跟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有余而“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故事     
我有一套不错的音响,也有很多CD。我做自己的DJ,随着不同的心情,放着不同的音乐。很多故事,伴随着音乐,从记忆的闸门中流淌出来。BSBvs 911911是我的朋友W最喜欢的组合,我却不喜欢。BSB是我最喜欢的组合,而他不喜欢。我们常常为了BSB和911哪个更好而吵个不休。和W分开后,我开始尝试听911的歌。那些日子有传言说AJ疯了,BSB也快似911一般解散了。那天我反反复复地听《Ipromiseyou》,感觉却早已没有《Aslongasyouloveme》的清纯。也许W也和那些逝去的组合一样,留给我的只有回忆了。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是我和初中时的同…  相似文献   

17.
赏画须有指针,余以为唐人张彦远在其所作《论画》文中概括的五句话,可视为初学赏画者入门指针之一。 第一句“像物必在于形似”。张彦远品画,首先提到“形似”二字。历代画论家、绘画大家,包括现代潘天寿、陆俨少、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对于“形似”,都有见解: 潘天寿说,“不能不要形而写神”,他认为,“把老虎画成了狗,老虎的神肯定捉不住。”他又说:“做人一定要老实,实事求是,但画画不能太老实,否则就没有艺术性。”潘天寿笔下之形,似乎在老实与不老实之间。 陆俨少说,“为人要正派,画却要调皮”。他笔下之形,似乎在正派与调皮之间。 张大千的教学语言是:“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张大千笔下之形,明确在“像与不像之间”。 齐白石认为“不像”为“欺世”,“太像”为“媚俗”,他要求笔下之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张彦远提出的“形似”,引伸出绘图第一个辩证统一,即“似与不似”的辩证统一。“似与不似”统一的妙处,是高水平画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质凝三则     
质凝三则河北张敏英“漕”绝非“趟水”声《宋定伯捉鬼》一文中谈到宋定伯与鬼“欲至宛市”的行程中,有“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作声”的叙述。文中“漕”一词,教材的注释是“〔漕〕(cui)趟水的声音”。似有不确。“漕”一词,常见...  相似文献   

19.
过年了,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听,妈妈又在喊了:“琪儿,快去把冰箱里的一包香肠拿来切!”一听要切香肠,我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吧!你总说我做不了事,今天我可要大  相似文献   

20.
话语     
《天津教育》2013,(15):3-3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哕唆!”“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你那一套早过时了!”“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