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浪漫派与法国的浪漫派不同。在德国,消极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这种浪漫派反歌德和席勒的古典文学,是反动“神圣同盟”的嫡子。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嘲笑浪漫派,说德国浪漫派“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①不过,德国也有少数罕见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早期的海涅就是一个。海涅后期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批判浪漫派;但也曾“自称是德国浪漫主义最后的幻想大王”。②海涅早年的《诗歌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灿烂的明珠,它继承歌德和席勒的“狂飙突进”精神,反映德国青年一代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德国早期浪漫派是浪漫主义运动的源头,而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根据又在康德那里.康德以牺牲哲学的绝对与同一为代价,解决了知识的有效性的问题.但追求哲学的体系性一直是康德努力的方向,《判断力批判》为实现这个目标指明了方向:即通过“美”来实现知性与理性的过渡与联结,但这种联结只在主观形式层面才有可能,具有观念与期备性质.无论是浪漫派所遭遇的问题,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的提出,都与康德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此,我们认为康德是“浪漫主义之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后期浪漫派小说的审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后期浪漫派小说呈现出开放的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他们的创作以五四浪漫文学为参照和基础,不仅引入了一些其他现代中国浪漫文学一直缺乏的浪漫主义美学因素,而且输入了许多非浪漫主义的美学因素,拓宽了浪漫主义的美学范畴,使浪漫激情有了理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认为把德国的阿多诺和海德格尔并置为20世纪西方新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是一种误读。阐述了产生误读的因由,即这种误读忽略了两者哲学观上存在的尖锐对抗,也忽视了两者在美学观上的潜在对抗。  相似文献   

5.
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认识,使得探讨浪漫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颇具意义。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德国早期浪漫派担忧启蒙主义引发的社会失衡、分裂和伴随着专业化的片面发展,强调综合和统一,推崇个性、拒斥普遍性的压迫和宰制,以及尊崇艺术、批评唯科学主义等思想,表达了一种全面发展的诉求。马克思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吸收了它的相关思想,特别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了困扰浪漫派的难题,在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变革中发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之道,才使得浪漫派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6.
艺术童话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民间童话的特殊文学体裁。与民间童话相比,艺术童话的叙述风格更加文学化、复杂化,角色的刻画也更加着重心理学的层面。本文将有关艺术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论知识和浪漫主义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对德国浪漫派作家路德维希·蒂克在浪漫主义早期所创作的艺术童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自我表现”是西方现代派艺术家提出的创作原则。生活在上世纪初浪漫主义时代的黑格尔怎么会批判现代派的美学原则呢?本文试图从哲学基础、美学原则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考察一下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消极浪漫派“自我表现论”的批判。这在今天或许还有着某种现实的意义。 一、对“自我表现论”哲学基础的批判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勃兴的一场席卷全欧的文学运动,其哲学基础,有人认为是卢梭的学说。西方素有卢梭为浪漫主义之父一说,但卢梭主要以其社会政治学说影响了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他本身的哲学建树是有限的。海涅在《论浪漫派》一书中则反复指出浪漫主义理论代表施莱格尔兄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是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但是早在海涅之前,黑格尔就指出,浪漫主义“更深的根源是费希特的哲学”(《美学》,中译本,第一卷,第8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后来的批评家如普列汉诺犬,勃兰兑斯、罗素均赞同黑格尔的意见。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著名代表之一,也是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早年是康德信徒,后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批判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建立了自己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浪漫主义是最知名的文学流派之一,它的产生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背景,是西方反抗科技与智(理)性对人的侵蚀,倡导回归人的自然本性的结果。文章从浪漫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运用中西文化比较方法,分析中国近代以来对这个重要文学流派误读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浪漫派》一书既是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种崭新文学的宣言书。本文认为,海涅为了进一步沟通德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对斯达尔夫人和施莱格尔等人关于德国文化的一些偏颇之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以战斗的民主主义价值观,重新评价了德国古典文学和德国浪漫派的历史功过。他坚决主张文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人民利益和愿望一致,并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从而显示了海涅在当时所能达到的美学高度,对十九世纪欧洲进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战爆发,中德反目;战后德国主动调整对华关系,中德关系峰回路转;二战爆发,德国为其法西斯国家利益选择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直至断交,中德两国由合作走向决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德北京培训中心)是中德两国政府扶持下的第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合作项目,是在中国推行德国先进职教模式最早的学校之一.25年来,中德北京培训中心一直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诗人和翻译家赵瑞蕻教授新近将其部分研究成果结集,题名《诗歌与浪漫主义》,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诗歌与浪漫主义有不解之缘。特别从西方诗歌史上来看,到了十九世纪浪漫派集中地将浪漫主义发扬光大,浪漫派诗人的成就不但对文学史而且对整个人类精神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为人们称道。这一派的显著特点是热爱大自然和痛恨社会的不  相似文献   

13.
新浪漫派文学是一个曾在文学史上轰动一时而同时对研究又比较薄弱的文学流派,把它称作"流派"有很多研究者并不支持,因为浪漫派的作家很少,很多研究者不认为它属于一个流派。每一位作家的说法都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属于"后期浪漫派",有些学者认为它属于"后期现代派",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新浪漫派"等说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徐訏和无名氏这两位浪漫派作家用他们的思考和实践伸展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空间和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篇文章就是在讨论"新浪漫派"时期文学作品的浪漫特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项目教学法有很多的优点,是德国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我国借鉴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中德两国在思想文化基础、观念认识、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企业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大大走样,并出现了许多问题。由此认为,学习国外教学模式应加以理性思考,必须结合国情使之本土化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典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3-36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尼采哲学有一个从德国浪漫派向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尼采的哲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54—1876年;第二个时期为1876—1881年8月;第三个时期为1881—1889年。尼采哲学的第一个时期为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着力于德意志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结合;第二阶段是尼采的实证主义时期;1881年8月,尼采相同者永恒复返思想的产生是尼采思想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标志着尼采第三阶段哲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180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籍银行家的家庭。幼时从母学习钢琴,九岁已成为钢琴家,十四岁时创作歌剧与器乐曲,以后曾赴英、奥、法、意等国从事演奏、指挥。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他的美学观点、艺术趣味都倾向于古典艺术。但由于其处在浪漫主义艺术环境之中,因此,  相似文献   

18.
成熟期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遮蔽了青年时期黑格尔与浪漫派的隐秘渊源,青年黑格尔不但与广义浪漫派圈子中的谢林、荷尔德林有着生活和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而且也大量接受了浪漫派核心人物诺瓦利斯和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许多哲学原则和概念,并把它们综合融会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性因素。德国早期浪漫派是黑格尔的又一秘密诞生地。  相似文献   

19.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繁盛,浪漫主义式微。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实用理性传统的支配充满剧烈社会斗争的现实制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影响过大,遮蔽乃至吞没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