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例研究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培训模式,是一种丰富的、多元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调节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沟通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桥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机制.研究以核心反思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个案研究法探查了课例研究对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课例研究影响下,英语教师的反思内容和反思水平均有明显的提升.反思内容从教学行为维度拓展到教师的能力、信念和身份认同等核心维度;反思水平从较低的技术性反思逐渐上升到理解性和解释性反思.英语教师反思水平的上升并不都呈现出渐进式、逐层上升的变化趋势,存在跨越式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开展"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调查研究,从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调研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各方的反馈意见.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对应策略和学习要求来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5.
6.
7.
"说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说课"有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发展历史、研究得失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应当说,"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度过,一种生命的成长".为此,在课程改革从试验到全面推广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研职能部门的教科室,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周"等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来感悟课程的改革,走进这场变革.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遇到了过去一直存在的老问题,也发现了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研讨中新生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采取相应的策略,改变过去的"评课",使其朝着"研究课"的方向变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情况,分析了"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提出了提高"概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水龙老师写的这个教学实录深深触动了我,思绪先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查阅了有关斑羚的资料,再读可爱的小生灵被虐杀的描述,心里真是不舒服.据悉,神农架林区两个村民因为捕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斑羚各两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学框架中,叫初中生以赞赏的心态阅读这种有血腥味的文字,是不是有一点不大对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广泛开展,学术界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专题教学的内涵、"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概论"课教学专题的设计、"概论"课专题教学的方法、"概论"课专题教学的课程考核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各高校开展和完善"概论"课专题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阐述了"三点一线"教学法的内容,并以<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此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4.
对话课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记者:近年来,课例研究被广泛推广,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流方式之一,怎样认识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在校本教研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课例研究管理:为课例研究高效运行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与北京丰台区教委合作的三期小学规范化建设项目中,开展了各历时两个月的课例研究活动,探索中小学课例研究管理的一般模式和操作路径。做好课例研究管理,要开发课堂观察工具,掌握管理策略,关注研究过程。以L学校为例,说明如何进行课例研究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国外的课例研究和本土的公开课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相似之处有: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一定程度的公开性;实施效果评价困难。主要区别之处有:更多关注学生;注重合作;目标长远;功利成分较少。根据比较研究,对课例研究本土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研究上.以"文本"为载体,以"课堂"为研究平台,把"教"与"研"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集体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的思政课新课程方案,把原两课设置的7门课程整合调整成为(四年制本科的)4门必修课程,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使新设置的思政  相似文献   

20.
赵焱 《地理教育》2002,(5):19-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和危害;②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③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酸雨分布区和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