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龚燕  顾力 《中国德育》2022,(17):58-61
<正>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启东市紫薇小学作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近年来在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组织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所说的“学校”,当然包括中小学。现行领导体制,中小学基本上是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学校中的党组织对行政不再起领导作用。它的主要任务,《决定》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我在基层中学担任党总支书记长达11年之久,经历过新、旧两种体制。在实行旧体制时,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书记拥有行政决策权和指挥权;而在实行新体制后,学校党组织则起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随着权力中心的转移,党支部书记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也由此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为了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高校党组织担负着主要的领导作用,而党务工作又是高校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党委工作中起着助手和参谋的作用,具有政策性、服务性、组织纪律性、思想艺术性,机密性都很强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宗旨,根据党组织的任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来组织和开展党内各项活动,完成党的各种事务工作,保证党的方  相似文献   

5.
做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大多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由董事会研究决定,院长组织实施。院长通过院务会依法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后勤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日常工作。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对行政有监督保证作用。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反映在党组织同学校行政、院长、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上。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适应民办高校领导体制,处理好三个关系。1.处理好党组织的政治导向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民办高校党委应在政治上发挥导向作用,即…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后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是本单位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思想的核心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明确指出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要"团结、组织好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负担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基层党组织在本单位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与作用。作为高校后勤的基层党组织,对本单位的后勤经营、服务与管理工作,既不能推卸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同时又要正确地把握职能,使党组织在完成后勤所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实行党政分开”,“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事业单位中的党组织,也要随着行政首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又是市局确定为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几年来,改革使清中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改革行政管理体系校长负责制主要内容是加重校长的责任,扩大校长的权限,确立校长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和法人资格,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同时切实加强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发挥校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从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学校性质的领导体制,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这些要求,我们逐步进  相似文献   

9.
组织人事秘书是学校组织人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它既是联系学校党政机关与系党政组织的纽带,也是党组织与教工、学生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对协调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完成上传下达的任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结合当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理论学习,谈谈组织人事秘书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属于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它不仅规定了学校由谁来领导和实现领导的组织原则,而且规定了学校内部领导层次的关系以及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科学的高校领导体制,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党政组织与其它组织、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关系,优化教育结构,把高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实行过的各种领导体制的简要分析、对比,说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院)第负责制的正确性,同时,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全面负责、部门执行落实、教授参与治校、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办学治校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本文以法规政策为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分析新时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特点,厘清几对重要的管理关系,认为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种复杂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点在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重点在于校长如何负责,难点在于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党政职责不分、书记校长关系微妙和相互制衡不力等问题。只有构建党政既制衡又协调的权力机制,形成程序合理、管理规范的制度机制,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促进高校领导体制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晰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权是这一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在简要分析了现状后,从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而不是书记一人领导;处理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明确书记、校长的职责;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制订相应实施细则等方面分析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4.
论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国办高等学校法定的领导体制。这一领导体制,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的办学性质、高校领导体制演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党对高校的统一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共同负责,是院(系)党政地位平等基础上的集体领导,是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共同负责,是基于集体民主决策和个人分工执行相结合原则的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环境保障;院(系)党政负责人必须思想重视,明确分工,相互尊重,角色端正。  相似文献   

16.
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领导体制与工作制度,在高校加强依法治校、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做出新探索。从党政关系规范、管理行为规范、工作绩效规范等三方面,对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规范化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是高校的神圣使命。为不辱使命,高校在内部管理上应理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现代高校管理体制,营造“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自律”的健康、宽松、宁静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执政期间,苏共未能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未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执政体系、未能固守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是导致其执政终结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因。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苏共执政的教训,对于我们党目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博大精深,中心思想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改革权力高度集中,实行党政、政企分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机构改革,解决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现象,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轨道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领导体制不等于管理体制,因为领导不等于管理.大学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的主要载体是党委与校长,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目的是为了科学构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