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他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体的运动几乎都是和对抗阻力有关,有较大的肌肉力量,常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力量与其它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力量是一项基础素质,对运动员来说专项练习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 一、提出问题速度训练是排球身体训练中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速度训练能提高运动员腿部肌肉快速收缩的爆发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弹跳力,以及运动员在排球场上快速移动的能力。肌肉的快速收缩的能力与肌肉能量供应的能力有关。不同的运动员项目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其能量供应的方式也不同,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就必须要适应本专项的特点,才能促使其提高。那么  相似文献   

3.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1运动时的直接能源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体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首先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同时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肌肉内的ATP含量甚微,只能供应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最终补充体内ATP消耗的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4.
江东 《游泳》2007,(4):18-20
运动中代谢的概述:肌肉系统表现能力主要取决于机体提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能量的多少。每秒生成可用的能量越多,肌肉能进行越困难的运动(强度越大)。如果,由于某原因生成可用的能量很少,肌肉活动的强度会降低,迫使运动员降低速度。肌细胞生成能量并把能量通过ATP(三磷酸腺苷)传递到肌肉中收缩的部分。工作肌肉从ATP中获得能量,把ATP转化成能量较低的ADP(二磷酸腺苷)或AMP(一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5.
营养补充与体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的要素,也是运动员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源物质,而且有利于大强度运动后的恢复。一、人体所需的几种能源物质(一)糖糖是体内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占人体全部能量的60%左右,如果运动员每日糖摄入量不足,就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而血糖是大脑及神经活动的能量源,血糖下降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此外,如果缺少葡萄糖,脂肪就无法转化为能量,就会直接影响到运动耐力的延续。在持久激烈的体育运动中,糖是维持肌肉收缩的重要物质,当…  相似文献   

6.
一、人体运动时的能源系统理论(一)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人体的能量来自食入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品,但这些食物不能立即使肌肉收缩,能量必须先在体内转化,其中能直接供能使肌肉收缩的仅有一种物质——三磷酸腺苷。然而三磷酸腺苷在肌细胞中含量不多,如不及时补充,只能维持肌肉收缩不足0.5秒。(二)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途径肌肉收缩时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按照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供能途径:①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是指糖元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  相似文献   

7.
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代谢规律是现代训练中设计训练方法和选择训练手段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生理生化角度来看,运动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产生或释放能量的能力,以及全身肌肉协调配合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阐明它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无疑对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促进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肌肉收缩时能量的来源和供能过程人体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肌肉收缩。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8.
力量素质是人体或者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外部阻力的能力,是运动员快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所在。从古至今,力量素质训练都是运动训练的首要任务。有关研究表明:田径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跟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与耐力呈正相关。高考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时,肌肉的收缩与弛缓,保证了不同的肌肉工作。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对肌肉的做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对机体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要求也就不同。无氧代谢就是当机体处于乏氧状态下,糖类异化生能的代谢方式。即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体内的能源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从而产生供给肌肉收缩的能量。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也称之为无氧训练与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0.
健身百科     
长跑、超长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氧的供应比短跑运动时充分得多,能量消耗过大。热能来源主要是靠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元氧化分解,其次是脂肪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在竞技场上战胜对手,夺得好成绩,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便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使自己原有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什么大运动量训练后成绩反而欠佳呢?这是因为机体的运动能力都受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限制和制约。大运动量训练后影响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由于大运动量训练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暂时降低,而且短期内不能马上达到恢复或超量恢复水平,如果大运动量训练后马上参加比赛,这样就会影响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运动时人体的摄氧量远远满足不了机体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摄氧量的减少,必然导致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  相似文献   

12.
江东 《游泳》2007,(5):30-34
1概述肌肉系统表现能力主要取决于机体提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能量的多少。每秒生成可用的能量越多,肌肉完成的运动的强度就可以越大,反之亦然。肌细胞生成能量并把能量通过ATP (三磷酸腺苷)传递到肌肉的收缩部分。工作肌从ATP中获得能量,并把ATP转化成能量较低的ADP(二磷酸腺苷)或AMP(一磷酸腺苷)。然  相似文献   

13.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烟的有害物质是烟碱(尼古丁)。烟碱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运动员说来,不仅危害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如烟碱对横纹肌的影响是先兴奋后抑制,兴奋作用是极为短暂而轻微的,随后产生的抑制作用则是持久的,抽烟只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和运动成绩下降。另外,抽烟时不仅吸入尼古丁,也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和身体中部分血红蛋白结合,就会降低身体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成分,输氧能力就下降。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能量代谢靠氧进行,输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16.
对专业运动员男女各40人进行4周系统训练,以了解血象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为科学化训练提出一些客观依据。结果提示:(1)运动训练能使血液中运输氧的载体数量和质量下降;(2)加强对运动训练运输氧的载体监控;(3)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依据机体对负荷的反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介导细胞适应低氧状况的核转录因子。低氧训练可以上调机体HIF-1 mRNA,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增加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液携氧能力,并促进糖酵解的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后,人们发现了糖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最经济、最及时的能量来源。所谓经济主要是指:每消耗一升氧,糖可释放5011卡热量,而脂肪却只能释放4655卡热量,可见相同数量的氧用于氧化糖比用于氧化脂肪能获得更多的热量,而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所可能获得和利用的氧量受到最大吸氧量水平的限制,因而如果能将这些有限的氧越是更多的用于氧化糖,则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将获得越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阐述运动训练学对力量的界定、划分的基础上,探析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明确不同项目对力量的不同要求。认为:专项力量指在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到人体各组织,再利用氧以氧化糖、脂肪等物质,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的需要。运动时人体的代谢率增高,氧需要量增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这时血红蛋白数量对氧的供应和维持内环境酸硷度的恒定都有很大作用,直接影响人体的工作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血红蛋白量较高且机能状态良好,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果血红蛋白量降低到贫血的程度则会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