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如今许多孩子们的口中,不时蹦出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童谣”。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还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  相似文献   

2.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是,现在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带有暴力、黄色内容的“灰色童谣”却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经常与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一些孩子的言论让人吃惊:“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  相似文献   

3.
肖力 《湖北教育》2010,(1):21-22
“高老师高老师高高高,他叫我们做早操;我们做得乱七八糟,气得高老师发高烧。”“半夜三更,驴叫三声.你家发生了伊拉克战争。你爷掩护你爹。你爷壮烈牺牲。你奶奶背驮布褂子,手拿机关枪,自称是东方不败,实际是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4.
张喻 《文学教育(上)》2010,(23):152-152
随着中小学校园"灰色童谣"的越来越流行,它的流行内容、流行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种"另类"童谣犹如一面镜子,它清晰地折射出基础教育理念中人文精神的丧失、课程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我们的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这种童谣回归本色——"绿色"。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4,(1):6-7
春节期间,带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时期读书的那个城市。参加小学同学的聚会。孩子们在我们中间嬉戏穿梭、背古诗词。背着背着。一个孩子背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是“唐诗新编”,引得家长哄笑。这个头一开,别的孩子也跟着迎合,一首首新编的童谣脱口而出。这些童谣中,有些是戏谑调侃的,有些是抱怨家长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6.
童谣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较为重要的辅助工具,绿色童谣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但是小学生中也会流传一些消极的"灰色童谣",这些"灰色童谣"会影响小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为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小学教育要提高对小学生唱响绿色童谣的重视。本文就唱响绿色童谣丰富小学生活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学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惠玲 《福建教育》2005,(5A):20-20
健康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开设了“校园童谣课”,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  相似文献   

8.
陈燕  洪成 《考试周刊》2013,(5):182-183
针对小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校开展了童谣专题创作活动,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点点多想想"、"小组活动勤参与,乐于探究要表扬"、"认真作业勤思考,按时完成不拖堂"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仅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童谣的吟诵中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走进东苑的校园就能听到孩子们别开生面的童谣声,孩子们在这一文化建设的促进下,逐步端正坐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园里已很少听得到那些童趣盎然的歌谣了。时下“另类”童谣在校园内异常流行.随便拉上一个孩子,他能一口气说上好几个。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太阳当空照。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盯臭虫不咬。”……在这些流行的“另类”童谣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学校和教师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童谣不是歌颂学校或教师,而大多是对学校和教师充满了“敌意”。  相似文献   

10.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一个猛子扎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考试复考试,考试何其多。我生待考试,万事成蹉跎。”连日来,市民朱先生常常听到邻居的孩子和小朋友们在玩耍的时候吟唱这些自编的童谣。仔细一听,发现这些都是从一些非常熟悉的唐诗改编的。朱先生很纳闷:孩子们咋吟唱这种童谣呢?  相似文献   

11.
高老师高老师高高高,他叫我们做早操;我们做得乱七八糟,气得高老师发高烧。半夜三更,驴叫三声,你家发生了伊拉克战争。你爷掩护你爹,你爷壮烈牺牲。你奶奶背驮布褂子,手拿机关枪,自称是东方不败,实际是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些粗俗低劣的童谣在校园里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吕赟 《湖北教育》2010,(1):22-23
我的小外甥今年十岁,活泼可爱。就是学习自觉性不够。这不,大舅子每个星期天都让小外甥到我家做作业,顺便让我给他检查检查,补补课。这个星期天,小外甥早早地来了,自己打开书包。做起了作业。无意中,我发现小外甥的书包里有一本精致的簿本,拿出来一看,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师道》2004,(12):12-13
走廊里,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声音吵吵嚷嚷的,时而爆发出一阵哄笑。小毛揉着红红的眼睛,挤出这群孩子的队伍,向我走来,“老师,他们说我是‘总统’。”  相似文献   

15.
苏红 《中国德育》2012,(12):73-73
问:孩子上小学了,经常胡乱篡改歌词,还唱得很起劲。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呢? 答:当前学校里流传着很多被改编的歌曲,因为有些内容比较消极,被称为“灰色童谣”。对于孩子喜欢传唱“灰色童谣”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过度干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步步深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灰色童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已经流行起来,它的流行折射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对学校话语霸权的反抗等问题。为此,学校在加强德育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全社会通力合作让青少年伴随着健康的童谣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徐开星 《福建教育》2005,(5A):17-17
在倾听中疏导。对“灰色童谣”宜疏不易堵,需先倾听,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区别对待,对那些无害也无益或宣泄成分偏重者尽可听之,给孩子一个消除焦虑、寻得开心、平衡心理的出口;而对包含不良内容的,则应严加教育,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启用替代法或兴趣提升法,将功夫下在创作更多贴近儿童生活的健康童谣上。只有让“健康童谣”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孩子们内心深处喜爱的有些东西却没有正规的渠道来获得。因此,校园里常会流传一些不够健康的灰色童谣。我  相似文献   

19.
刘培芝 《老年教育》2011,(12):38-38
儿媳生了“龙凤胎”,我和老伴便常去帮着照看孩子。看着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我们老两口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20.
童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小小子儿,坐门墩儿,手里拿着小竹棍儿,拿着竹棍做什么,不让小鸡吃谷籽……”活生生一幅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小皮球,圆又圆,阿姨带我到公园,到了公园我不闹,阿姨夸我好宝宝……”唱出了童年梦幻生活无穷的乐趣。这一首首形象生动、节奏明快的童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