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的5月4日,中国青年迎来了自己的光辉节日——五四运动85周年纪念日。在此,我们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85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建立了卓越功勋。8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先…  相似文献   

2.
刘清扬同志是我国早期入党的女革命者之一,她从爱国救亡运动开始,到自觉地参加革命运动中去,其实她的早期革命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部分,而她妇女运动的思想意味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趋向,本文探讨了她的早期活动和参加革命前后其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蜀籍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荣家企业是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在面粉和棉纺两大行业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经营的好坏自然与企业主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能把企业与社会环境分割开来考察,荣家企业的经营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经营有道,但当时中国人民光涌澎湃的爱国抵货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荣家企业的繁荣。本将四次规模较大的爱国抵货运动入手,分析荣家企业与历次抵货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千家驹是我国老一辈的马列主义经济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问题作过比较系统、精辟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着力批判当时中国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农村改良运动;二是针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的根本原因坚定地预言只有中共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农村的唯一希望和出路。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革命和苏维埃运动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先后实践的两个革命模式,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从苏维埃革命到苏维埃运动的战略转变,中国苏区有了大发展。苏维埃运动战略没有放弃以城市为中心,中央苏区的进攻路线导致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二·一”运动,是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发展起来的一次爱国学生运动。它吹响了反内战、争民主的号角,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锻炼了中国学生运动的一批骨干,为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二·一”运动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勇于革命实践、深入社会生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汉卿会堂——爱国情愫恒久远"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每每来到汉卿会堂,就会想起张学良将军的诗,仿佛见到了那位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民族大义的张少帅。虽然建立时间较晚,但它身上寄托着"东大人"的爱国情却一点也不少。东北大学的师生曾经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更是与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结下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亟,抗日救亡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中心主题。期间,香港发动了为时三天的“一碗饭运动”。文章从阐明具体历史史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一爱国举动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对故国故土和传统文化的执着眷念,另一方面表现了近代民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可以更好地诠释和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排球运动从娱乐项目发展为纯竞技比赛项目,排球运动和其他的运动项目一样,技术、战术也是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拒俄运动中特别是初期,民众对政府充满期望;与此同时,民间舆论中亦存在另类的异动;随着清廷对俄外交的节节败退,到了1903年拒俄运动第二次高潮之时,民众对政府的态度由倚赖转而为批评;需要强调的是,1903年及之后的拒俄运动中出现了有组织排外的强音。总之,拒俄运动的民众中存在着由倚赖政府向反政府方向的转化,并日趋组织化,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乔华 《考试周刊》2014,(51):92-93
网球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的重任。近年来,网球作为一项健康、高雅、时尚的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青少年是中国网球未来的希望,研究网球运动在中学的推广发展价值与策略,对于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未能充分借助改良派等社会资源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对立的革命派。其实,在拒俄运动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矛盾折冲严重,其中,改良派是清政府可以借助的力量所在。在此问题上,清政府未予以足够重视,其结果直接导致拒俄运动的异化,爱国风潮转趋反清。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章明 《学习之友》2006,(5):50-51
什么是“五四”精神的实质?有人说是爱国主义运动,有人说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有人说是新文化的启蒙运动,有人说是新文学革命运动,有人说是反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说是要民主要科学的救国救民运动……答案的繁多说明了“五四”运动的政治、社会、文化底蕴无比丰富。我个人以为这些答案都有根据,但是都不完整。比较接近事实的答案也许是把所有的答案加在一起,用民主与科学作为红线将一切都贯穿起来。“德先生”、“赛先生”并不是几个先驱者闭门想出来的,而是他们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千千万万爱国知识分子的无数血泪教训之后,开出来的救国救民的良方。民主科学是富国富民之道,强国强民之道。没有民主科学,何来爱国主义?中国人民只能永远陷入贫弱之境,沦为帝国主义的奴隶。没有民主科学,说什么启蒙运动?中国人民只能勉强苟活在封建愚昧之中,充当帝王的顺民。当然,没有民主科学,更谈不上什么新文化、新文学了。最大的困难是,即使不计政治方面的干扰,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沉淀,有几亿缺乏现代文化素养人口的农业大国实现民主科学,这是何等艰巨的事业?不幸之中有大幸,在一百多年落后挨打的民族苦难中产生了它的对立物:这就是一大批生命与忧患俱来,自觉地把救国救民的十字架背在肩上,能够担当启迪民智、唤起民众的大责重任的爱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在中国爆发的立宪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民主化运动,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试图以和平的手段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清末留日学生直接推动着中国立宪运动的进行。运动中,他们积极推动全国的立宪人士由分散走向联合,促成全国性立宪团体乃至政党的成立;以各种手段宣传立宪,进行宪政的启蒙;是推动全国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的进行。虽然他们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是,此次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历史作用不容抹煞。  相似文献   

17.
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 ,必须鉴史知今。当代中国青年应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革命传统 ,立足本职 ,面向 2 1世纪 ,爱国、学习、创新 ,无愧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一场全民性的爱国运动。运动爆发之初,在社会各阶层爱国热情的推动下呈现出轰轰烈烈的态势,然而随着运动的进行,自身利益对爱国情感的冲击,围绕“不订”与“不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导致阶层之间、阶层内部随之产生分化、思想发生混乱,最终使得这场运动并没有持久、深入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一场全民性的爱国运动.运动爆发之初,在社会各阶层爱国热情的推动下呈现出轰轰烈烈的态势,然而随着运动的进行,自身利益对爱国情感的冲击,围绕"不订" 与"不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导致阶层之间、阶层内部随之产生分化、思想发生混乱,最终使得这场运动并没有持久、深入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中国诸多典籍和众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精神做了诠释,总结当代大学精神的来源有四:一是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二是欧美近代民主与自由思想;三是学生运动和民主爱国意识;四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