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常用的口译笔记技巧和原则入手,探究释意理论的“脱离语言外壳”假说在英译汉口译笔记中的应用.首先对口译笔记的来源和作用进行介绍,并阐释“脱离语言外壳”的重要内涵,接着从“脱离语言外壳”角度分析实例,以期为将来的口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2.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过程中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经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过程。在口译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运用“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加工过程,能帮助改善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论文将从以下两个个方面阐述其在口译记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口译理解是基础,讲究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3.
口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很重要的技能。口译能力除了受语言水平影响之外,还受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非语言技能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口译课中培养学生非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没有一种会议对译员来说是不需要准备的”。本文结合笔者具体实践,从了解议题,与演讲者沟通,确认会议安排和熟悉场地,以及译员所应具有的心理准备等方面,论述了会议前的口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与笔译相比.日语口译在表达形式上、时间限制上及译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在分析日语口笔译的区别、剖析日语口译的过程后得出:日语口译其实是一个“接受信号→理解→转换→发出信号”的过程,并且得出能力、知识和技术是日语口译的三大必备条件.进而提出了日语口译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口译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教学模式正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转变。对英语口译语言即口语体的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有效处理口语体信息的口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05+107-105,107
释意理论是口译的核心理论,它将口译分为了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表达。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释了口译译员从听辨理解到记忆和表达的思维变换过程和口译能力的表现;并结合口译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提出了对于口译译员的要求和能力的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忠实”作为口译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理想口译的内涵,指出译员在口译中既要充当语言媒介或桥梁,又必须扮演好口译者本身的角色;这就要求译员有时必须完全“忠实”地口译,有时则不完全“忠实”地口译,有时甚至完全不“忠实”地口译;“忠实”对于口译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9.
非语言因素对口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然,经过适当的语言训练和多年的实践,可以在口译能力方面获得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口译却时时受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干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非常值得翻译界人士进行探讨。本文试对这两个因素作一分析,以期能在译员、口译在培人员和译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鱼为全 《文教资料》2010,(22):41-43
语言作为交际功能的音义结合系统,跟歌唱一样能够产生某种音响效果,而且这种音响效果既直观又具有质感。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表达和声乐歌唱的一些共同特质,探讨如何利用声乐歌唱特质使语言表达更有艺术效果,使语言习得更赋有技术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赵燕 《华章》2011,(35)
释意理论是口译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在其长期口译实践基础上创建的.本文旨在分析释意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口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在口译实践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即可满足人类用有限的语言去描述无限的自然,又可为译员减轻口译实践中的压力。该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的分析,从而使得口译员能更好地掌握应用方法及技巧,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在口译实践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即可满足人类用有限的语言去描述无限的自然,又可为译员减轻口译实践中的压力。该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的分析,从而使得口译员能更好地掌握应用方法及技巧,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4.
商务口译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熟练掌握商务语言,具有商务背景和活动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尝试在某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商务口译课程班学员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学员的口译水平进行分层的基础上,调查他们与商务口译密切相关商务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和效果.作为语言能力进修的范畴,本文以吉尔的"重力模型"作为参考,考察学员商务语言习得的状况,希望为商务口译火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力并不是影响口译表现的唯一因素。非语言因素也会影响译者的表现。非语言因素包括:记忆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译员的语速,时间差,健康状态等。本文以广东咨询会为例,初步分析其中出现的非语言因素造成的口译状况,望对口译者与口译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口译的传播本质,即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口译传播模式的分析和解读,试图阐释译员在口译传播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相对操控权,并引入"把关人"理论,分析译员作为把关人在口译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口译这一特殊交际活动的信息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解释记者招待会口译过程中译员显身和隐身的必要性,并通过详细案例,指出在记者招待会的口译过程中译员是即是忠实的"传话筒",也是对话的共建者和协调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 ,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份 ,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 ,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一门外语,能听懂外语并用该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语言习得的目的。教授并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有其特点和规律。学习用一种语言听,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这是口译教学的任务。教授学生在获得双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口译技能自然有别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同口译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心理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对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作者强调口译技能训练的阶段性,提出口译培养在本科、硕士阶段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