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教材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其后发效应是需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验证的;而教师的主动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几位来自实验区的教师,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从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就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供教学用的教学材料。教材只是提供一个指向和参照,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应该有一个重新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历史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把课程和学科专家编制教材的过程看作是教材的一次开发的话,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运用则可以称为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职高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教材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即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同时,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培智学校发展的趋势,教材开发能力已经成为培智学校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之一。本文呈现了职前教育中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开发的过程,从教材开发的过程和结果两个角度分析了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传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局限于把教材看作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素材也是唯一的,使教师的教学失去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学习成了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7.
胡海燕 《文教资料》2010,(34):138-140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在课堂教学。目前,课程方案已基本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对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动性是从课堂开始的。教学是教师对课程的一种解读,教师的解读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课程的要求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评价教师长期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应苛刻地要求一堂课雕琢得多么精美,最主要的是看长远效益,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新课程要求老师把教材作为载体,对课本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框架,整体推进,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一个体系,真正“把书先读厚,再读薄”。叶圣陶在上世纪6…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教材观决定着教师的课堂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从很大程度上说,教材是课标的载体,如何使用教材成了课改实验成败的关键。一、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标准取代大纲,实际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 参与课程编制工作,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制者。强调成功的课程实施是一个教师和学生“视界融合”的过程、相互理解的过程。要促成这种相互理解,只有提供课程对学生的适切性。教师参加课程开发和研制的价值,就在于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由此可见, 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创造者。这种创造的目的是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视界融合”、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十分强调课程的整合,新教材对这一理念的主要体现是单元性结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程改革的成败,除外在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教材的科学性问题已基本解决,余下的主要就看教师的先进性了。单元性结构的教材基本形成雏型,单元板块教学的研究就尤显必要。单元板块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生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调谐,有利于主体性学习活动的生长,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确定本期教学专题的主题是“单元教学设计”,并在南充市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下面是座谈会上的观点辑录。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生活的新课改与完整性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靠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编写来面向生活是不可能的;新课程改革的面向生活不仅仅是在教材里加进具有时代性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师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沟通教材的普遍性知识与学生各自特殊性的实际生活,来达到面向生活的目的。这种以沟通为目的的教学是完整性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来实现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应成为新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师数学教育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数学教材教法课又是这一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教材教法课是一门伸缩性大、实践性强、和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密切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使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同步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师数学教材教法课的改革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寅 《青海教育》2009,(5):38-39
“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程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学习指导。”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在继承以往教材改革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改革经验,使两者不断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含教材)开发。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实施过程,既是对已编制的教材的继续开发过程,也是对学生主体精神与能力的培养过程。充分认识这一点,对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十分强调课程的整合,新教材对这一理念的主要体现是单元性结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程改革的成败,除外在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教材的科学性问题已基本解决,余下的主要就看教师的先进性了。单元性结构的教材基本形成雏型,单元板块教学的研究就尤显必要。单元板块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生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调谐,有利于主体性学习活动的生长,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确定本期教学专题的主题是“单元教学设计”,并在南充市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下面是座谈会上的观点辑录。[编按]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物化成果。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改革必然会带来课程的变革,而课程重要载体之一的教材也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材实现从经典式教材向材料式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学"的方面转变,从静态的课程知识内容的物化形态到课程事件过程的动态创生和展示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课程(含教材)开发的重要过程。学生是教材的根本使用与根本开发,学生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即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其自身发展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教材开发方式即学习方式。教师课前的备课过程与课上的施教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其所形成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陈秀娟 《甘肃教育》2006,(7B):15-15
传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局限于把教材看做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素材也是唯一的,使教师的教学失去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枯燥乏味。机械重复地学习成了掌握知识的唯一途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积极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岳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但是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观念上,存在着分歧,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堂,珍视童心世界,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教材使用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不仅能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文本与活动的理解和加工,还能体现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在课程改革中,往往会以新教材来体现、落实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还能反映出他们对课程改革本身的认知。教材使用是教育改革中教师与课程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课程执行力的核心是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 《上海教育》2009,(10):53-54
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对课程的范式是一种巨大的突破,课程建设更加注重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和教材将传统的“法定教材”推向了“师定课程”,将普通教师从教材的传授者推到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管理者和评价者。从过去教师教教材到现在教师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和情境创造课程,一下子对教师课程执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