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架的转换,令N的显著度高于P。[ N]从N开始语义渗透到整个结构,并最终凸现P的指称功能[ D],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汉语“听”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奈语义转移轨迹,即:(1)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2)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春”的本义是“春季”、“春天”,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春”的语义发生了转移,衍生出了许多其它含义,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但其内在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认知思维在起作用。作为基本认知手段的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构建的主要手段,“春”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本文试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隐喻中的语义转移及其特点,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5.
“吃胡”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它与“吃+宾语”式结构不同,属于偏正式;其句法语义的生成有其认知理据,与人们思维上的隐喻性、推理性在关,同时也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引入为我们解决许多语言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介词“朝”的用法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给出合理而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远距离"等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非名词性短语,结构上虽然以名词为核心,但语法功能却与一般的形名短语不同,一般只充当修饰语。运用框架理论考察该类特殊短语的理解过程,从而为该类短语特殊语法功能的形成机制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郭敏 《现代语文》2009,(7):84-85
介词"向"可以引进动作的方向或目标,还可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除引进面对的对象,还可引进索取、给予的对象及动作的对手.从认知的角度理清这些义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指导对外汉语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囧"这个早已被打入冷宫的生僻古汉字,在"潜水"了一段时间后浮出水面,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网民的社交场合中。它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火爆网络世界,与其自身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联。本文在对"囧"语义演变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义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囧"新义的在线生成及语义整合过程,认为其语义生成机制主要是跨空间映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维度词“深、浅”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深、浅”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参照面和方向性及其投射,以及其所表达的事物的本体特征。事物论“深、浅”的原始参照面是地面,其原始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由上往下的方向,而参照面和方向都可以进行不同于原始状态的投射。“深、浅”所表达的事物的本体特征是非实体性、易穿透性和非易视性。“深、浅”的隐喻义包括表示时间、颜色及其他抽象概念,其隐喻义与实指义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12.
“N的V”短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定心短语,其语义结构具有双重性,分显层和隐层两个层面。“N的V”短语的显层语义结构是名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的V”的定心句法结构形式对语义结构的制约作用和中心语V已经名物化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领属关系和限制关系两类。“N的V”短语的隐层语义结构是动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与V之间的确还保留有施事、受事与动核的语义联系以及“N的V”短语是由上文中的主谓句转化来的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施动关系、准施动关系、受动关系、成动关系、使动关系、系动关系、状动关系等7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构成的句式也是多种多样,“S是P”句式就是判断句的一种主要的常用的句式。本文就“是”的争议,“S是P”判断句的类型以及逻辑方面“S是P”的多义性作一简单的论述,以期更好地解释“S是P”判断句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4.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的角度讲,"类同"是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原型意义,"并存"、"添加"、"递减"等意义是人的认知能力作用于"也"字的语义结构——比较框架进行概念化的结果,是对"也"字语义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凸显,也是"也"字语义理想化认知模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其实"是副词,"但是"是连词,但是都起关联作用,并且都有转折的意思.它们都有显性和隐性转折语义;在是否有指代语义和语义是否自足这两点上,则是两者的语义不同.信息顿宕、信息追加和表达信息委婉则是它们两者在语用上的相同点,而在预设作用、信息态度、信息重心和表达信息的语气轻重方面则是两者在语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N) V得 NP 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 V得 NP 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 V得 NP 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 V得 NP 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