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丁玲与莫泊桑相似的经历和民族立场出发,探穷了《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两部作品立意的共同所在,同时又通过对比,分析了它们批判角度,批判学的不同,进而从美学效果上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创作转型前的一篇名作,该作蕴藏着作家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时代风云的审视,亦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浸透着作家对女性之躯的人生际遇的感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贞贞与"我"都有一种深藏在心灵深处、无法从根本上排除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丁玲在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转变巨大.在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为代表的前期创作中,她依然保持着自己早期的创作风格,高扬着女性意识,以女性的视角感受着生活,描写新环境下女性的命运;而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问世,丁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逐渐走向了模糊和沉寂.这一转变的动因主要是整风运动的影响和作家个人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在莫泊桑的全部创作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这些作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短篇小说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郎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80年,莫泊桑以处女作《羊脂球》一举成名。 在《羊脂球》这篇小说中,莫泊桑一反艺术创作上的传统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正面人物来歌颂,而把所谓上层人士作为反面人物进行鞭挞。这种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使《羊脂球》不仅在内容上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也独树一帜。 一、用对比反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羊脂球》所写的时代是普法战争爆发后不久,法军败退,法国遭到侵犯的时期。当普鲁士侵略军陆续开进城市时,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鲁昂出发,准备开往法军据守着的勒阿弗尔港去。车上坐着十名乘客:葡萄酒批发商鸟先生夫妇,棉纺业主兼省议会议员卡雷—拉玛东及他的妻子,于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名修女,一名民主党政客高尼岱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途中这些人把羊脂球带的一篮子食品分食一光。在经过已被德军占领的多特小镇时,德军军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过夜方能放行,这一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我所喜欢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掩卷沉思,心潮起伏不定。《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一篇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它记叙的是普法战争中,一个名叫羊脂球的妓女的一次不幸遭遇。作为妓女的她在逃亡的路程中,受到那些表面上是绅士、淑女,而内心却丑陋无比的富豪、小姐们的鄙视、排斥,揭露了他们自私自利和幸灾乐祸的心理。记得小说中有一部分写的是他们乘着马车在寂寥的大道上行走。开始,由于途中人们知道羊脂  相似文献   

6.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莫泊桑(1850-1893) 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诗。青年时期,他经历了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曾先后在法国军队和政府部门供职,资产阶级统治阶层的种种丑行恶习,使他深恶痛绝。他在学习和从事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当时已享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由于  相似文献   

7.
丁玲和马烽是同一时代、同为解放区的作家,他们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和《金宝娘》中的主人公的遭遇极为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论文试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比对两位作家对相同命题做出的异质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女性的贞操和贞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女性一旦失去贞操便被视为品行不端的异类。当代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和现代毕淑敏《女人之约》这两篇小说共同关注了女性在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语境中的尴尬困境,对女性身体与精神尊严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而,关于女性尊严的追寻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9.
从具体分析贞贞与小臭子两个人物的身世经历入手,比较丁玲与铁凝对战争中女性命运同中有异的观察角度、价值立场。认为铁凝的《棉花垛》与丁玲的《霞村》相比,深化了对战争女人与性的思考,揭示了战争中女性命运惨痛的一面及男性政治对女性的操纵。  相似文献   

10.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于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曾被周扬编入《解放区短篇创作选》,列为第一篇。作品写的是农村少女贞贞的不幸命运。贞贞反抗包办婚姻,不愿做米铺老板的真房,逃离  相似文献   

11.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一九四○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她在这篇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曾经被侮辱、被损害却始终对生活怀有信心的女性——贞贞的形象。五十年代,在对丁玲所谓的“再批判”中,这篇小说被加上了仇恨解放区,宣传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思想等罪名。在批判具体作品时,批判者们又无一例外地把矛头首先指向了贞贞这个形象,指责贞贞是一个丧失了民族气节,背叛了祖国和人民的“寡廉鲜耻”的女人,是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认为贞贞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是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变态心理的表现;她的感情不是一个普通中国妇女的感情,而是完全丧失了任何羞耻心  相似文献   

12.
一直为研究界所忽视的辑录于南京的《意外集》,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现实关注、人性言说的主题既是《莎菲女士的日记》灵魂剖析的继续和发展,又是《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人性关怀和人性批判的情感和思想渊源。其创作主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左联时期创作的转变,对早期创作的回归,对延安时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老师培养,从小就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莫泊桑应征入伍,第二年战争结束,退役来到巴黎。他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  相似文献   

14.
61.《羊脂球》——莫泊桑(1850~1893法国)【内容缩写】小说描绘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断然拒绝了这个军官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语义潜能和阐释空间的文本,从它的诞生至今近60年间,人们依据不同的期待视野、按照不同的现实需求和审美经验接受、解释着这部作品,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作出了开掘与定位,使其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丁玲在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影响下步入文学界,以其大胆的描写和具有女性关注的细腻获得了当时文学界相当高的地位。在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作品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它一方面表达了当时革命主义者的诉求和启蒙主义的艰难前行,另一方面也表达着女性意识在男权主义革命时代的抗争,兼有女性和革命者双重身份的丁玲在这篇文章中叙述了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历来作为传统名篇被收在包括中学课本在内的职业中学课本、中专课本、高职课本中,而作为语文教参,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文章的主题解释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这种解释经久不衰地、教条化地、单一化地统治着整个教坛,至今仍牢牢占据在语文教学讲台上演奏着<项链>主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我"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借"我"表达了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和对霞村(解放区)依然存在的浓厚封建意识的批判。在霞村津津乐道的咀嚼贞贞的痛苦时,"我"站在了霞村的对立面,举起了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一位人民作家的创作姿态。小说表现了作家对女主人公贞贞的深挚之爱,和她对落后群众的爱憎交织的复杂的情感态度,对鲁迅提出的“爱憎不相离”的美学命题做了有效的诠释和有力的支持,因此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新批评”方法对于这个文本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羊脂球》中,通过对不同阶层看待普鲁士入侵者不同态度的描写,高度表扬了拥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法国人民,选取了羊脂球这个典型的例子,强烈谴责了那些自私自利、爱国感情淡薄的人.莫泊桑在注重作品对真实生活描述的同时,也追求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