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国良 《江苏教育》2006,(1A):26-27
真实的声音:“我才五十二岁” 在一次区级校本教研研讨活动中,我校52岁的吴树芳老师主动地承担一堂研讨课,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自参加课题组以来,老师们一起观摩活动,特别是围绕着活动进行真正研讨的机会多了。在这些研讨活动中,大家以诚相待,谈自己的活动设想、心得体会、困惑与不解,帮他人分析、出主意、提建议,甚至就一些问题、看法相互“争执”……我感到这一次次的研讨就是一次次的合作学习:大家相互肩发,不仅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而且在提高具体教育技能上也很有收获。可以说,正是在这共同的合作学习中我们获得了成长。 这学期我组织了一次名为“滚动”的系列活动。这个活动的“诞生”是集体合作的成果。“滚动”这一主题最早源于大班陶阳老师组织的系列活动,之后,小班徐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托班体育活动中,老师请保育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戴上一个头饰。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不一会就有四五个小朋友摘下了头饰,边看边说,根本不听老师讲。有的小朋友是老师刚给他戴上,他随手就摘下来。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不戴呀!”她小嘴一撅:“太疼了!”在以往的3~4岁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总是把直观形象的头饰戴在幼儿头上。今天托班的老师也采取这种办法,我感到不适合。其一,2~3岁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理解头饰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尤其是在分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上,我“遇上”了蔡老师的“倒推”一课。活动的前两天,我在主会场听了8堂课,最后一天,我溜到了分会场。蔡老师在主会场上课时.我正在分会场最后一排.边看大屏幕,边和几位老师“聊课”——起初,对这堂课并没有太在意。当蔡老师做起了游戏,我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大凡要做成点事情,就得经历些磨难,得有些适合的火候,好工匠的琢磨与不一般的韧性。在我眼里, 好课就需要多磨,这在我阅读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和袁晓萍老师的“炼课手记”两篇文章后,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机会来了,4月9日我要在全区的一个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执教一节课,这就有了自己的磨课经历。我的“平均数”一课就是自认为  相似文献   

7.
“超级女声”广为传播,一句“想唱就唱”唤起多少人想张扬一下自己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我想问老师一句:你竖鸡蛋了吗?你想创就创了吗?如果我们的老师多一点“超级课堂”,那该多好呀!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中国课堂少了哥伦布打破常规竖鸡蛋的精神。在一节美术研讨课上,我玩了一次“竖鸡蛋”,孩子们感觉很过瘾。有老师评价说:“这样的研讨课好爽。”一上课,我拿了两个鸡蛋走进教室,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把鸡蛋举起来,让班里个子最大的学生和最聪明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竖蛋比赛,其他同学呐喊助威。两个…  相似文献   

8.
2002年秋季,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我校本着在“泳池”中学会“游泳”的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踏上了研讨(划水)——反思(潜水)——实践(凫水)的研究旅程。一、在研讨中打开综合实践活动的通道,寻找适合自己的“泳池”。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刚开设时没有教材、教案,对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校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精神,并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研讨组,开展课题研讨。大家都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及对操作的困惑,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其他…  相似文献   

9.
<正>周六,我校老师上了一节作文研讨课,主题是写一次活动。老师独具匠心地模仿电视节目《幸运52》,组织学生开展"你猜,我猜,猜猜猜"活动。活动规则是一名学生背朝屏幕,看站在他对面能看到词语的学生用表演或描述的方法解释词语后说出该词语。活动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不动声色地进行习作指导,如比赛前,双方各选出一名代表,老师问选手代表此时的心情如何。他们描述着自己的心情,说:"像怀  相似文献   

10.
丁春红 《广西教育》2011,(34):32-32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紫色鸢尾:说句实在话,感觉现在都离不开网络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科学老师缺乏研讨的氛围,我就常常很羡慕语文、数学老师,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而我们科学老师由于人员少,缺乏研讨的氛围,所以,网络研讨就成了科学老师研讨的一个重要阵地或者说一种重要方式。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在群里一发,在论坛里一贴,总有许多热心的老师参与进来,出主意,提建议,这其中的收益应该是起到了1 1>2的效果。此外,网络资源丰富,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一般都习惯于从网上来收集、下载大量的资源,十分方便。另外,我自己也申请了博客,及时地…  相似文献   

12.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底,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邀请了八所省重点中学老师对外开课,共同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笔者应邀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并有幸观摩了数十堂示范课。在活动初期,我自感对新课程理念还算“昭昭”,然而在活动中,我却对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感到“昏昏”。我与同行在评课交流中争论着,在争论中困惑着,在困惑中思考着,在思考中感悟着,在感悟中探索着。  相似文献   

14.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5.
老师要出行     
下午就要出发,参加江苏省的一次会课研讨活动,我有些兴奋,也有些放心不下。毕竟学习机会难得,几年才有这么一次研讨活动,况且我有幸参与课堂展示。可想到一走三天,这帮孩子会怎样?又有些担心。我想还是把我的想法告诉学生,或许他们能体谅老师。“蒋老师下午就要外出参加一次教学活动,三天才能回来。”有几个调皮鬼诡秘地相视一笑,我能读懂他们的笑:机会来了,自由了!“蒋老师经过几轮角逐,这次要代表苏州大市去省里上课。不仅仅是我们梁丰小学的唯一,也是张家港市的唯一,还是整个苏州地区的唯一。”心里想着要关照学生遵守纪律、学习自觉,可…  相似文献   

16.
画妈妈     
今天,我到中二班去上分区活动,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进入了各个区域。我巡回来到美术区,看到有的孩子在做礼包,有的孩子在画“妈妈”(因为正值“三八”妇女节,老师叫小朋友画妈妈及做礼包送给妈妈),只有康康小朋友坐在那里,手里拿了一支蜡笔一动也不动。中二班的老师向我介绍过,康康的绘画能力在班上是比较差的,对这样的孩子要放低要求。于是,我蹲下来摸摸他的头问:“康康,你怎么不画呀?”康康说:“我不会画。”“别着急,慢慢画,老师来帮助你。”我指着范画又问道:“你想画这个妈妈呢,还是画自己的妈妈?”“我要画自己的妈妈。”康康很坚定地…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同行上了一堂“土壤”的课,在大家一起研讨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以前的自然书中好像有这一内容”,只听那位上课老师激动的说:“我已经把它扔掉了,这样我们的科学课程改革会更彻底些。”真有点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门上的铃铛     
丁丁、昌昌、红红在幼儿园一起过了生日。老师说:“今天你们三个人四岁了,长大一岁,要做个更懂事的好孩子。”丁丁说:“老师,我要比过去更勇敢!”红红、昌昌连忙说:“我也是!”丁丁冲着红红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红红才不勇敢呢,她晚上跟妈妈睡一个被窝,不敢自己睡,胆小鬼!”红  相似文献   

19.
和秋爽初次相识,是在2004年11月我组织的一次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她是一名新入职的教研员,活动之后大家互动研讨交流,她的思路清晰,思考角度新颖,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能学以致用,不就事论事,能用熟知的理论解释熟悉的现象.在这之前,我们并无交集.这次活动后,她给我发来短信:“吴老师好!我是顺义教研员张秋爽.以前只能从光盘上一睹您的芳容,从中汲取营养.以后愿意追随您:我是一棵小草,只要您给点阳光,定会给您整个夏天.”看着小老师如此上进,我回复短信:“慢慢努力,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这十年,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秋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一、搜索:存在的问题主持人(张小莉):在前期的园本研讨活动中,老师们谈到了记录的运用,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也是让老师困惑较大的问题。此次教研活动我们将对如何改进记录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首先请大家谈谈实际运用的困惑。李菊:我执教的科学活动《让物体滚动起来》中两次运用了记录,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