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无锡日报的记者,采写过不少短新闻,也编辑过不少“豆腐干”文章。读罢阮海儿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一文,对比报纸上常见的干瘪鸡肋式短新闻,深感写好“豆腐干”新闻是不容易的,是大有学问的。文短题材重很多人认为,新闻短,容量必小,反映不了重大题材,只能写些小  相似文献   

2.
当记者,没有不希望自己采写的新闻被人重视的。但我们新闻界,一直存在一种怪现象:看到自己的稿子成了小小豆腐干,登在一个角角上,往往就脸红心跳;黑压压登上一大块,就自我安慰终于写了篇“大”文章。这样,尽管一些报纸编辑部时不时号召记者写短稿,可短风吹进编辑部总是一阵子。究其根源,根子在记者本身——未真正尝到写“短”消息的甜头。 若是有谁写出了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那样的传世短消息,我不相信他会不愿为之。当然,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消息写  相似文献   

3.
吴子新 《新闻世界》2003,(12):46-46
1993年春.我有幸成为安徽日报的一名光荣的通讯员。2000年初,我被借调到乡政府,正式进入“记者”角色。凭着对新闻写作的深深爱恋,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至今,我在县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180篇次,其中《爱,在“希望”中升华》获《法制日报》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三等奖,《财产保了险,防灾不松》获《安徽日  相似文献   

4.
现在时兴一句新闻用语,叫“现场短新闻”。我们的《参考消息》,常常刊登一些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现场短新闻”。我多次想提笔推荐一番,使我们的记者有所借鉴,但又怕小题大做,人们会以为这个老头子闲得发慌,才写这样的豆腐干小文章。可是今天(8月4日)又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两篇一组的小新闻,欢欣之余,我再也忍不住要说几句话。《这边喧闹那边静,同时纪念两样情》,这个标题显示编辑同志的匠心,非常有吸引力。标题两边各  相似文献   

5.
写好“豆腐干”新闻重庆市中区委宣传部陈让德常听到一些通讯员说,“豆腐干”新闻没啥写头,写“豆腐干”作用不大。笔者认为,此说欠妥。所谓“豆腐干”,即指短新闻。一般指少则百字左右,多则不超过三五百字。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报纸扩版,...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捎来特别的鼓励编辑同志:不久前,我意外地收到一份四川省的《新闻界》杂志,我并没有订阅,怎么回事呢?按图索骥,一个电话追问到《新闻界》编辑部,回答说:“涪陵日报社为部分通讯员订的。”写新闻两年多来,我偶有“豆腐干”贴在“报屁股”;虽涉足过消息...  相似文献   

8.
我是1986年10月份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写作的同志一样,一味地追求稿件的数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整日地写呀,写呀!甚至夜里熬到十一、二点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写作上,结果呢,恰恰相反,采写了几十篇、上百篇的稿件,投往报社,却似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竟连块“豆腐干”大的也未见报,渐渐地我对写稿心灰意冷,怀疑自己是否是写新闻报道的“料子”. 一次,我把“爬格子”的苦楚向一位老报道员讲了,他送给我几本《新闻爱好者》,甭提当时我多高兴了.“通讯员园地”、“新闻写作入门”等栏目的文章,对我启发特别大.我总是读了又读,爱不释手。由于吸取了别人的写作经验,并注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园地     
“豆腐干”:编者读者都喜欢郑日金 “你都是大学里的学者和干部了,怎么还老是写‘小豆腐干’文章呀?”有人不无揶揄地问我。是的,我多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写小言论,小体会、小通讯及知识小品,每周一篇,有时数篇,可并非一开始就乐于这种“小打小闹”,这一业余写作习惯乃是在听从编辑引导和遵从实际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是不是文章短小、简明,就可以信手拈来、一蹴而就呢?不,我对“小豆腐干”同样有自己的严要求,力求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细”,“把短东西写深,把小东西写透”。在坚持多年写短文、说短话的实践中,我渐…  相似文献   

10.
一篇300字的社会新闻,有些人或许不屑一顾。然而,我写的一篇“豆腐干”却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里,就《一字之差非儿戏,误传死讯铸大错》这篇报道,说说我的采写体会。去年12月下旬,武进县漕桥乡上坝村61岁老人强义民由女儿强惠珍陪同去南京江苏肿瘤研究所治病,手  相似文献   

11.
冒了一次名     
几年来,每当看到《刊中报》时,我总是暗自脸红,因为我曾冒了一次名:拿别人的作品冒充自己的大作。 初入军营的我,在训练执勤之余,经常写点小文章,虽也算是“笔耕不辍”,战果却只是驻地日报的几篇“豆腐块”。那年年底,我无意中看到第10期《新闻与成才》的《刊中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稿费》的小小说。我眼睛一亮:作者是陆卫东,与我只有一字之差。我想,反正是文学作品,又没标明单位,谁能肯定不是我写的?于是,我壮着胆拿杂志给指导员刘富强看,还振振有辞地介绍:“名字被印错了一个字。”由于中队历史上从未在中央级报刊“…  相似文献   

12.
呕心沥血办一流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陈浩元我当学报编辑是自觉自愿的,这也许跟我中学时编过黑板报,大学时主编过《见习小报》,平时爱写点“豆腐干”文章有关。我确实打心底里喜欢编辑这个行当,把它看作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一部分,越干越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参加工作后,由于我在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其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写新闻报道,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重任,我不得不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于1987年有选择地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拜读,越读越感到此刊难得,不仅内容新颖,活泼,有感染力,而且专业知识丰富,实用性强,使我爱不释手。特别是胡文龙先生在《新闻与写作》上发表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系列文章,开启了我写作言论稿的理想之门,后来竟自不量力地把言论写作定为自己业余爱好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16.
请武松亮相     
《市场》报的新闻要短,言论也要短,还要生动。三言五语的评论怎样写?谈一谈写《从武松喝酒谈起》这块“豆腐干”的体会。原文如下: 《水浒》中,武松进了景阳冈前的“三碗不过冈”酒店,喝得口滑,连声高叫:“拿酒来!”店家意劝他少喝,可武松这个打虎英雄,实在是个态度很不好的顾客。他又拍桌子又骂人,声言要“把你这鸟店子翻转  相似文献   

17.
我是陕西省永寿县监军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个业余通讯员。一个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 自此,我定期到县广播局的朋友那儿借阅《新闻知识》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很快,《新闻知识》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并且最喜爱阅读“通讯员之友”栏目的文章,对通讯员们的成功经验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并发誓,今生当不了一名记者,但必须当好一名业余通讯员,文章不写半句空。通过经常借阅《新闻知识》,使我既获得了新闻业务知识,又提高了写稿能力,增强了对新闻素材鉴别的敏感性,形成了较强的新闻意识。 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我努力撰写新闻稿件,巳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9.
《新闻爱好者》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的良师益友。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手,我就认真地学习它,阅读它。我最喜欢看的是“通讯员园地”、“文学欣赏”、“写作知识”、“飞花拾零”、“读者评刊”和“采写体会”等。这些文章生动而且短小精悍。我本是业余通讯员,过去光写本单位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深入”的要求,我还有许多、许多事情要做。没有想到,我采写的这条仅有几百字的“豆腐干”新闻,能被评为1997年度四川省新闻奖的一等奖。最近,《新闻界》的编辑同志要我谈谈这条稿子的写作经验。我想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说什么“经验”,不如说说自己怎样耐“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