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们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便向高人求教:“为什么父母老爱对我说‘等你们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而现在的我和父母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
全国卷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3.
家教文萃     
最好的父母之言你自己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她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身为父母,…  相似文献   

4.
法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先生。”“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先生。”“会计呢?法律如何?”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年轻人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地址。他父亲的朋友欣喜地叫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字写得很好呀。”年轻人原来很自卑,但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自信。因为字好,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5.
同行梁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情:某日,应一位毕业学生盛情邀请赴宴。席间,谈起原来的老师,他对一位数学老师颇有微词。“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为什么?”“他有时自己不会做题目,吊在黑板上,还装模作样地说:‘我现在不告诉你们答案,过几天你们实在不会再来问我。’常常是几天后,他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知道他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怀疑他对数学老师有成见,便打断他的话:“你怎么知道他是不会做呢?”“我的成绩虽然不好,但其他比我好的同学下课后会谈论的呀。而且同学课后去问他时,他总是借故推辞,或者含糊其辞,其实我们早就知道…  相似文献   

6.
选择     
卓玛: 我读书纯粹是奉父母之命。我不能随自己的意愿选择我感兴趣的学科。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就因为这句话给我选择了理科,说是将来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我对理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勉强自己去爱理科,可是无济于事。现在我的天空都失去了颜色。我真想放弃一切,可是又怕伤了父母的心,毕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好心的安排也会让我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肖柯5岁了,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最近他脾气有点倔,当父母告诉他有些事不好做时,他总是这样辩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好做,而我却不可以?”比如,父母告诉他晚上不能吃糖,他就说:“天天妈妈就同意天天晚上吃糖的,她还吃巧克力呢!为什么我不能吃?”父母带他去超市,他看到有些玩具就要买。其实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父母不同意给他买,他就说:“小渊家里有很多奥特曼,他妈妈还给他买,为什么你们就不给我买?”还有很多类似的事。父母觉得很难说服他,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诺诺妈妈:肖柯小朋友的确聪…  相似文献   

8.
你们知道我最不喜欢吃的是什么吗?不知道吧,告诉你们,那就是面条。今天下午一上学,我就听一个同学说“:面条可好吃了,今天中午爸爸给我做了一碗面条,可好吃了。他还说,面条很有营养。”你们知道我听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吗?我听得直恶心,心里暗想,面条那么难吃,我就闹不明白有些同学为什么那么爱吃。于是我气得火冒三丈,便大发雷霆地说“:喂!面条那么难吃,可你却说好吃,这不是故意气人吗?”“你的爸爸妈妈做的面条不好吃,怎么能说是人家气你呢?真是小心眼儿!”其他同学愤愤地说。我回头仔细一想:嘿,也是这么个理儿啊。也许还真是我爸爸妈妈水平…  相似文献   

9.
狗眼看人     
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已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谢璇 《广东教育》2003,(11):19-19
自习课上,我布置学生做作业,教室里静悄悄的,忽然坐在后排的晓强和肖欣吵了起来,继而你抓我的手,我揪你的衣服,“战争”一触即发。我快步走过去,站在两个人的中间,问他们为何争吵。晓强说:“他把我的作业本给撕破了,还骂我是吝啬鬼。”“我作业不会做,问他,他不说。”肖欣说。“我愿不愿意说是我的自由,你凭什么骂人?”“老师不是让你帮我吗?”“你们准备就这样吵下去?”经我这么一问,两个人都住了口,我继续说下去:“你们都长这么大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冷静下来想一想,在这件事中你们自己哪做得不对?假如你们现在是老师,会怎样想呢?难道你…  相似文献   

11.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轻松做老师     
“我都快累死了,”早晨,气喘吁吁的母亲们常对我说这句话。“从睁开眼睛到现在,我和他爸爸就没闲着,哄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脸,看着他吃饭,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哎!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似的。这不,家里还是一窝乱,被没叠,碗没洗,只好中午再收拾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无奈的母亲们,我一点也不同情她们。有些事情孩子们自己能做,并且还会做得很好,为什么父母却偏偏要替她(他)做呢?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如何去面对一群孩子呢?我要做一个轻松的老师,快乐的老师,因而我这样要求孩子们: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价值     
你要人们称赞你吗?那么不要称赞你自己。在一次讨论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应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总要有点自己的想法,我总该找到‘自己’在哪里!”“你找到了吗?”我问他。“到现在还在找。”他头一歪,好像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  相似文献   

15.
“高人”     
我们班有一个人,乃是高人中的“高人”。其实他长得不高,相反的,他十分瘦小,一张圆脸上两只小眼睛隐隐约约透着诡异的光。虽然其貌不扬,但他本事可着实不小。下面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的“证据”。“高人”文字水平特高,长大了一定可以去编辑最新版的词典。他现在就已经开始积累自编词语了。例如“前走后拥”,这个词语你一定没见过,因为这是他刚编出来的。这词语啥意思?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向他请教,他也缄口不语。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吧:前面有人走着,后面有人簇拥在一起。不过这个词语肯定跟“前呼后拥”有关。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小引] 我常常问同学们父母爱不爱你一类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会说非常地爱。我说那你们就把父母对你们的爱写出来,可这些同学一下子又傻眼了,“我怎么就想不出几件父母爱我的事呢?”也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认为父母并不爱他,母亲只知道唠唠叨叨,一回到家就是努力学习呀,听话  相似文献   

17.
王老师: 您好。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您能帮帮我吗? 我在同学心目中的 形象一直 是刻苦学习、安分守己的。但是现在,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以前他到我们班时,我并不怎么在意,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从而产生了好感!或许你会说我傻,说我异想天开,但是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现在甚至有一种想见他的“冲动”,我该怎么办呢?虽然目前这件事没有牵扯我的精力,我的学习还是一如既往,但是只要一闲下来,我就会胡思乱想。我很讨厌现在的自己! 我信任您,知道您一定会帮我“突破重围”。那些“你们还小,现在的那种好感只是不…  相似文献   

18.
妙语圆桌     
为何不说十年浩劫中,有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问那些“黑作家”们。作家们不想理他,推说不知道。这个造反派火了,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知道?”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说是香花……”。  相似文献   

19.
轻松做老师     
宋壮丽 《山东教育》2005,(23):91-91
“我都快累死了,”早晨,气喘吁吁的母亲们常对我说这句话。“从睁开眼睛到现在,我和他爸爸就没闲着,哄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脸,看着他吃饭,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哎!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似的。这不,家里还是一窝乱,被没叠,碗没洗,只好中午再收拾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无奈的母亲们,我一点也不同情她们。有些事情孩子们自己能做,并且还会做得很好,为什么父母却偏偏要替她(他)做呢?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如何去面对一群孩子呢?  相似文献   

20.
家有酷儿     
两代笔缘本期作者: 著名作家程青和她的儿子张弛天天是我的儿子,他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发到我手机里,六幅小图记录了两只柿子椒从新鲜到干瘪的过程。他洋洋得意地问我:“知道标题是什么吗?从新婚到金婚。”他指着其中的一幅说:“这就是你们!”他挑的那幅柿子椒已经变色变形——如此揶揄自己爹妈的婚姻,大胆而新颖,真让我开了眼了。天天常有妙语。他听我说狗咬狗一嘴毛,马上纠正我说应该说狗咬狗两嘴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你那是站在狗的立场上说的。”对父母与孩子,天天有独到的认识。他说自己不愿意出生,是我未经他同意擅自将他带到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