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汪曾祺之所以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别具一格,原因有许多,汪曾祺独特的审美倾向是其重要方面.审美倾向既与作家的个人审美经验有关,又与作家的人格范型、人格境界紧密相连,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通过作家塑造的各种文学形象体现或折射出来的,表现了作家对某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此观照汪曾祺小说,平实美、和谐美、淡化美三种审美倾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完美体现人性美、风俗人情美融注于自然美中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叉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是和谐”,“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是自然的人化”,按照这些美学观点来审视教育管理。可发现教育管理也具有审美价值。其审美价值在教育管理的产生上表现为发生美;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表现为过程美,又可分为运行美和对象化美;在教育管理的目的上表现为目的美,又可分为效率美和人性美,其中人性美又为表层美(教育)和深层美(受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鲁彦是二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钓拓荒者之一,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读者。鲁彦建构起鲜明的乡土世界,成为当时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表现出他的独特认知和道德评价。当鲁彦把笔触伸到浙东农村时,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乡土人物便跃然纸上。鲁彦刻画了一系列乡土人物,剖示了他们的人性和灵魂,继承了鲁迅解剖“国民性”的特色。鲁彦乡土世界的地方色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犹如一幅幅江南水乡画。  相似文献   

6.
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是乡土小说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具体到汪曾祺的乡土小说,则体现在浪漫野性的人文图景、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叙事、充满诗意的优美语言三个方面。由于汪曾祺笔下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所体现的美具有异域风情的特点,又区别于同时代高大全原则下的僵化文体,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种陌生化来源于汪曾祺的乡土情结,而乡土情结亦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学范式的回归,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路遥小说的审美世界是平民化的,它来自于作者对社会、历史、生活、政治等范畴的改造。这是一种混合的民间艺术空间,是路遥小说审美感染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多描写故乡江苏高邮里下河风情,其作品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彰显作品整体的和谐美,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尝试从和谐美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中所传达出的审美意蕴有如下的特点:主题思想中的人性美;语言表达上的形象美;田园背景里的恬适美;象征结构内的和谐美.作品中隐含着对莎剧总体艺术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揭露.  相似文献   

10.
自然美、人性美和地域文化美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内核,她的笔建构起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充盈着爱和美的自然世界;她用她纯熟的叙事,温情地笔调和灵动的语言告诉人们人性的美犹如丝丝细雨,滋润着人类干枯、坚硬、冷漠的心灵;她用心去展现东北地域文化那份厚重博大、狂放自由和饱经沧桑的美。  相似文献   

11.
12.
<黯界>所展示的林业改革所掀起的一场风波是围绕着产权改革展开的.<踏>最难能可贵的艺术品质是无情的坦率,在表改革的生活画图中把生活中可怕的丑和庄严的美都赤裸裸的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小说创作是一种发现美、表现生活中美的过程。其中小说家的智能世界起着极重要作用。作家智能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主观性的动态系统。它主要体现在审美感受能力、艺术幻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几方面。这三个方面又呈现着客观与主观、情感与理念、生活与审美诸多方面的生动转化与审美创造规律。此三位一体贯穿于作家从生活到语言艺术文本的全审美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新 《文教资料》2011,(12):19-20
汪曾祺小说以自然风景为背景,叙写故乡的风俗,表达对美好的人情和健康的人性的憧憬;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风民俗融合在一起,加深了人们对当地风俗的印象;独具特色的风俗描写背后传达出温馨与和谐的人情、仁爱与率性的人性。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自然纯朴的民风民俗和美好健康的人情人性,共同构成汪曾祺的风俗小说世界。风俗描写在汪曾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使他的小说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汪曾祺表层温暖轻快的牧歌式小说叙事中,深深隐藏着挥之不散的悲情。本文试图以小人物的生存悲剧、伦理道德所致的精神悲剧、历史环境所致的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为出发点,探索作品平淡温情叙事背后的悲剧意蕴。在悲剧所呈现的审美意义上,汪曾祺独具一格的悲剧观是中国传统悲剧观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完美融通与结合,它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有着不可抹杀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  相似文献   

17.
美是融心物于一体的形态。如何从客观性立场上界说美的心物一体性,是一直困惑人们的问题。本文提出:这样心物一体的形态,是事物人心在其规定情境中相互作用的作用方式,反应方式所组成的效应化的状态,即效应形态,而非事物的本来属性。在效应形态中,事物突破了其物与物、心与物之间的界线(物的东西有其神态特征,心的东西有其物态特征),将二者融为一体。审美世界的物质就是这突破了物物界线和心物界线的效应形态所组成的效应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的定义入手,通过对美的复杂性、组合性、有用性、有用的净化、时间性等论述,阐明了审美原则的形成晚于现实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言小说的审美趣味是文人士大夫决定的 ,突出表现为悲剧化色调、怪异化趣味、诗意化韵致、典雅化语言等几个层面。这种审美趋尚极富个性 ,为中国古典美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特殊的美质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追求和谐的审美风格。在内容上,一方面体现为弘扬人情美、人性美,生存与诗意的统一和相融;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人性恶的温和消解。这些小说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性”,体现其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