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老子的哲学观,历来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一派认为是唯物主义者.笔者不以为然,准确地说,老子的哲学观属朴素的唯物论,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直官感知和猜测,导出了"无为而无不为"这个神秘诡谲的哲学命题.他由此希图建立一个"小国寡民……邻国相望,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结果永远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2.
战国末期,“道术为天下裂”的局面行将结束,百家思想开始渗透沟通乃至融合。韩非子顺应统一形势,从实用政治的策略出发,多方吸取并整合和解释了老子思想中包含的“治世”理路以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历史观上,在受老子对周代主流史观中天命观、道德论的理性否定和激烈抨击的精神启发基础上,韩非子进一步提出历史的进化观点和朴素的物质决定论历史观。政治观上,韩非子吸收老子“无为而治”、“不争善胜”等智慧谋略,将之物化为可操作的统治权术,凸显了老子这方面思想的实际效验性。哲学观上,通过对老子“道”的超越性理解和普遍性解释,韩非子为自己的世界观找到了哲学的依据。在认识论和实践观上,韩非子对老子思想也是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3.
静,老子曾对它作过这样的解释:“天物云云,各复归其根,曰静。”这里的“根”是指本原。尽管从现代的哲学观来审视,老子在他的哲学观中过分夸大了“静”,但,他的要以静的心态把握万物的本原的观点仍有它的现实意义。根据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道德经》为根据,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理念,探索老子思想的“低调”。以“道”为根本,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老子思想中“无为”,之真所在,展现其深入浅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道”与“名”的哲学关系贯穿与老子哲学思想的始终.老子哲学对“道”和“名”有深刻的探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构建了“道”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名实之辨”的哲学问题,对“道”与“名”的哲学思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观,其价值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于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从汉代起就有不同的说法:一派认为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和孔子同时略早;一派认为老子的时代比孔子迟,书也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老子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现在哲学界有不同的着法。至于老子的哲学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则是没有争论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末期阶级矛盾在哲学思想上深刻的反映。它系统地揭示出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各个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大小、生死、刚柔、进退、祸福、荣辱、  相似文献   

7.
老子认为要治理春秋末年混乱的社会状态,必须实行“无为而治”的 方针,以此对抗儒家“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他赋予“道”、“无为”新 的含义,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老子治国韬略的重点在于教 育统治阶级本身,约束统治阶级,提高其自身的素质。“无为而治”是 老子思想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子的思想有两重性,他的“小国寡民”主张引导人们逃避现 实、放弃斗争,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老子仍不失为伟大的杰出 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是老子哲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符号。本文就以其“上善若水”的哲学观为对象,总结《老子》中所体现的“水”之内涵,分析其“水”之哲学观,并对老子以柔胜刚的政治观加以阐释,最后分析“水”之哲学观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老子和庄子是两位有着杰出成就的人物。他们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创立了古代灿烂的道家文化,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并且在世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和学说,并把它发扬光大。老庄的辩证观点和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他的著名著作《庄子》中有十分完整的理论表现.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所决定,庄子的美学思想有一个突出的要义,就是虚无,表现在审美态度上,就是“虚静”.认为“道”是宇宙本体的最高境界以空灵自然、无为为美.所谓“虚静”实际上是老子提出的,但是把老子的虚静说中无为和归于自然的一面加以发展的是庄子.他最先肯定了审美过程中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老子“言”、“辩”之美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中,“言”出现了二十次,“辩”出现了三次,“美”出现了九次,它们的意念组配,构成了老子“言”、“辩”之美的审美观念,蕴含了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言”、“辩”之美的思想虽未直接涉及文学艺术,但却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遭来了误解。国内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批评史,就根据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13.
老子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现实,老子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道法自然”(二十五章)的天道法则观照下,老子将“仁义礼智”等价值体系看作社会的“附赘悬疣”。因此他提出“自然”、“无为”的救世方针,认为只有弃赘去疣、返朴归初,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代表他思想的有现存《老子》一书,通常又称《道德经》。《道德经》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由于老子的“道”对后世哲学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要位置。然而老子“道”的哲学性质是什么,历来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它属于唯物主义,有的则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更有的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即唯物唯心两者兼有的矛盾范畴。本文也来探求老子“道”的哲学性质,但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历史,即不仅要从  相似文献   

15.
均财富的分配思想是老子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子主张平均分配社会财富,反对财富的占有欲,也反对以发展生产来增殖社会财富。老子认为财货是祸乱的根源,“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藏必厚亡”。所以他一再提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针对社会财富悬殊,老子提出了平均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意思是说学习自然变化规律,按事物自在的演化之道去管理一切,则“万物将自化”。在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中,蕴含了自组织管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已超越国界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这些成就却掩盖了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建树。在1983年北师大出版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就根本找不到老子的名字。有的书中甚至称老子为绝学弃智,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事实上,老子是以其哲学思想即‘“道”为指导,以其政治上“至治之极”的理想邦国为蓝图,以当时的统治阶级亦即他认为的“圣人”、“士”等为教育对象,以其所著《道德经》为教材,提出了统治阶级自身修养的要求和治理国家的办法,从而否定了奴隶社会中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老…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其传世著述不多,但影响巨大且深远。当前在史学界中,对他“绝圣弃智”的提法持否定态度,认为老子是“历史无用论者的祖师爷”。笔者认为:实际上老子是明确赞成“圣”、“智”与积极肯定历史继承的;他所讲的“绝圣弃智”是对统治阶级主张与没落文化的批判;从中体现出了这位文化先贤思想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正>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从本体论的高度阐发宇宙生成演化进程的哲学家,其哲学著作《老子》围绕“道”这一中心哲学范畴,系统地表述了朴素辩证的宇宙发展观、直观认识论和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历史观,以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先秦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到荀况、王弼、张载、王夫之等后世哲学家;由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还曾一度在汉初、魏晋时期的意识形态领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属性,作为万物始基的恍惚不清的真实存在。老子“道”范畴最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他第一次以普通存在物作为世界的始基,这反映了先秦时期人类抽象思维的深化,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是一个贡献。老子以玄妙的道哲学解说社会政治现实,提出了一系列颇为独特的伦理和治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