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三种文化形态相互整合的态势①,这三种文化形态就是体现国家意识的主流文化,市民大众所趋同的大众文化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精英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大众文化正全面勃兴,成为时代的强音。它广泛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普遍的社会需求。因此,电视谈话节目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大众文化的控制、左右。首先表现在话题上就是选题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话题的浅近性使得现场观众与场外观众都具有相当的参与意识,节目的交流性增大。其次,在现场观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看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的主流、精英、大众三种文化相互整合的态式;以及对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影响,并分析了由此构成的现实困境:在三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下,电视谈话节目倾向于调和、缓和矛盾,形成了一种"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沟通,观众对主持人的依赖性导致了节目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类型。长期以来,人们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对立起来,认为大众文化冲击精英文化,蚕食主流文化。然而,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电视领域已经呈显主流文化大众化的创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6,(5X):4-4
我国电视读书节目摸爬滚打了整整10年,依然走不出整体低迷的状况,其症结何在?李爱晖在《传媒》杂志上撰文认为原因有多方面:1.多元化导致文化迷失。电视读书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三种文化状态的共存和博弈中左右为难,举棋不定,而最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2.多元载体造成形态瓶颈。  相似文献   

5.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作为临界点,之前大陆电视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受严格的行政指令控制,节目形态较为正统,话语生硬单一.之后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和消费社会来临的新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并裂变成大众文化、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高雅文化的三足并立新格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①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通信技术上的支持,有了电视观众的分化和其不同旨趣之间的博弈,大陆电视终于冲破藩篱,跨上了大众文化的高地.谈到大众文化,人们可能想到诸如“商品化”、“产业化”、“媚俗化”、“感官刺激”、“身体狂欢”之类的语汇.当然这忽视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像“对抗极权话语”、“重塑新型文化”以及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励志故事等.但总体来看,这些语汇很大程度上概括出了大众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李良荣曾在公开场合讲过“电视生来为娱乐”,这一定让很多抱着电视理想主义的人不高兴,但其观点相当富有洞见,当今电视荧屏上的内容便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与人们生活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电视文化无论是大众文化、精英文化还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都应当被视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表现。电视只有不断推出精品节目,才可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网络等媒体同场竞技,继续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3年《实话实说》开播并热播以来,中国访谈节目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一时间,电视荧屏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番热闹景象。电视访谈节目深受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影响,笔者以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为个案,拟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解读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使用持续不断的符号互动来设置议程、生成与传播共同意义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电视访谈节目的符号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形态、精英文化形态和大众文化形态与媒介转型相伴而生。在文化进入市场的背景下,主流文化如何以先进的价值理念来整合其他文化形态,并彰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前进方向,这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应该深入分析当今中国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准确把握各个社会阶层的文化需求,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加快主流文化建设,重塑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作为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是各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种节目形态。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是中国本土特色与西方谈话节目形式的成功结合。电视谈话节目首先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完整性。它发挥电视画面和声音的记录功能 ,使人们在谈话的同时 ,表情、语调、语速、动作都历历在目 ,和谐统一 ,极富真实感和个性化。其次 ,整个谈话现场和过程形成一个“场” ,这是一个多种信息相互交流的系统。随着谈话的深入 ,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 ,逐步积累 ,极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积极…  相似文献   

11.
电视讲坛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借助于电视媒体把传统古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精英文化”同“大众文化”的距离。它的出现必定要促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围绕电视讲坛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争议和批判,正反映了广大受众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文化市场的这种分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共生、互融互补的格局,促使中国音乐电视呈现出兼容并协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多元文化传播价值取向的格局.不同的文化形态从各自的传播价值取向控制和影响着中国音乐电视的传播,由此而产生了主旋律类音乐电视、娱乐类音乐电视和艺术类音乐电视.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形成各式各样的媒介文化形态,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媒介文化中得到相应体现。纵观当今媒介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文化领域"重心下移"趋势,走向"失落",大众文化凸显其绝对优势,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规避大众文化负面效应、协调三种文化的构成比例,已成为当今媒介文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俊强 《新闻世界》2013,(9):292-293
社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形成各式各样的媒介文化形态,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媒介文化中得到相应体现。纵观当今媒介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文化领域“重心下移”趋势,走向“失落”,大众文化凸显其绝对优势,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规避大众文化负面效应、协调三种文化的构成比例,已成为当今媒介文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丽 《记者摇篮》2010,(3):73-74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你访我谈、你谈我听、相互弥补、相互补充、以言说形式出现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由于它不局限于某种话题或专业,所以在很多栏目中都有谈话节目的身影。又由于谈话类节目涉猎广泛,制作成本低廉,制作过程也不复杂,因而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6.
姚远 《新闻世界》2011,(6):51-52
本文立足于文化研究,分别从大众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业理论两个角度对《非诚勿扰》进行分析,探究其收视火爆的文化背景。《非诚勿扰》的成功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打破隔阂、联手合作的结果。节目本身没有完全摆脱文化工业的娱乐化生产,却挣脱了同质化的漩涡,呈现出大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18.
许建华 《新闻前哨》2011,(12):95-96
电视科教节目,在传播内容上,重视科教节目中科技精英文化与科技大众文化的分离与互补,重视传播内容的人文内涵,才有助于实现科教节目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荧屏上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说到谈话节目,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嘉宾和主持人的表现,而很少注意编导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作用。编导在后期制作中要严格把关,对前期策划拍摄中遗漏的问题进行弥补;要对谈话素材进行重新整合,使节目结构更合理,逻辑更清晰;要通过后期包装使节目形态更趋完善……这一切,可以统称为编导在谈话节目中的二次创作。编导在谈话节目中的二次创作都包括哪些内容?要想说明这一问题,还要从我工作中的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