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5,20(4):F002-F002
王家骐,江苏省苏州市人,1940年2月生,中共党员。1966年8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09,(5):F0002-F0002
江风益,男,1963年生,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南昌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国际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及激光器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分会副理事长,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2008年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4):349-351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于1948年。现有职工1400多人,科技人员近800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500多人),是院内一个较大的综合性研究所。目前全所有五个学科领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0个研究室;物理化学——4个研究室;结构化学——7个研究室;无机化学——4个研究室;分析化学——3个研究室。还有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我国老一代科学家王大珩、龚祖同、张作梅等人艰苦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科研生产基地.它的前身是1952年在长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筹备处和195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筹备处.建所40多年来,经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分建了三个所(院),援建了四个单位.至今,已形成为拥有3200余人,各类专业科技人员配套,科研生产条件齐备,技术基础雄厚,光、机、电及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与开发的基地,为我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和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个开拓应用技术,研制、生产光学装备的综合研究机构,创建于1952年,是解放后我国最早从事应用光学研究的单位。早期称仪器馆,1960年与机械研究所合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以应用光学、精密机械及光电仪器为主要研究方向。设有光学设计及检验、光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6):32-32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用自行研制的“高精密激光雕刻设备”精雕细刻出“冠状动脉支架”。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22—26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0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健林担任此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光学学会、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国际光学委员会(InternationaCommission for Optics,简称“ICO”)创立于1947年,其会员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学学会和国际学术团体。我国于1987年加入该组织。ICO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光学大会,因其层次之高…  相似文献   

8.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2,(13):70-71
2012年,对被誉为“光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它迎来了60岁生日。60年一甲子。甲子,在中国传统里是一个轮回的意思。60年前,在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领域具有综合研究制造能力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9.
从1991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40个专业的讨论会,1998年各专业会议已定,现将8个讨论会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1物理学学术讨论会──凝聚态物质中的激发态过程会议时间:1998年8月1日-5日(长春)会议内容:(1)半导体蓝色发光和激光;(2)有机电致发光及聚合物的光学性质;(3)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4)光学现象中的超快速过程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2纳米科学学术讨论会会议时间:1998年8月3日-7日(北京)会议…  相似文献   

10.
刘德森1959年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96年至今任西南师范大学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光电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特等奖、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共11项。发表新型实用专利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著4本,参编科技专著2本,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曾获得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全国光纤通信与集成光学杰出贡献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于 1 999年 7月 5日正式成立 ,该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长春物理研究所整合的基础上组建而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战略目标 成为相关领域内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基地。基础研究部分和应用基础研究部分要不断取得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达到国际水平 ;工程技术研究部分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为国家战略性需求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7(4):351-355
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地区的科研机构始建于解放初期,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1958年,为了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支援东北的经济建设,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一批海外归来的学者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骨干陆续来到长春,在吴学周、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率领下,组建了科学院在长春的科研机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在发光、地学、卫星观测等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组建了以发光学为主体的长春物理所,以沼泽研究为主体的长春地理所及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4,(3):273-277
于 劲 男1964年1月生于长春市,祖籍江苏省常熟县。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8年在该校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机械制造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以客座研究人员的身份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从事有关研究工作。在王大珩、张作梅导  相似文献   

14.
李健 《科协论坛》2009,(5):28-28
江风益,男,1963年出生在江西一个偏僻的农村,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之后一直在南昌大学(前身江西工业大学和江西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他的领导之下,先后建成了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点与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5.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7):57-57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吗?因被一只苹果砸到头而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为祖国光学研究事业鞠躬尽瘁.最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在工作阵地上的,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作为中外极具代表性的科学人物.他们的事迹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树立起了自己的科学梦想.而这其中就有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鱼卫星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研究所是以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1970年重建.目前正式职工约580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科技人员450余人.高级科技人员130余人,中级科技人员180余人.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约100人,另有公司外聘职工180余人.本文主要介绍自动化所的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2,(2):163-164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的前身是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分所,位于文化古城西安市南郊友谊西路234号,建于1962年3月,由原西安原子能所、陕西分院应用光学所、机械所全部和半导体所、自动化所部分人员合并组建而成。截止1990年底,有职工1080人,其中科技人员633人(高级1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中级274人,初级230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一个多学科的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电子科学研究所。现有职工约1200人,其中科技人员700人(包括高级科技人员19人,中级科技人员390人),管理人员100人,工人400人。  相似文献   

19.
专家档案刘颂豪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广东文理学院物理系。1951年-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上海、安徽光机所从事光学和激光研究,先后任研究室主任、研究部副主任、副所长、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副院长。1986年至今,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继续从事光学和激光及其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曾任该校校长和华南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华中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光机所所属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编委;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和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物理学会和光学学会理事长。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SAFELLOW)。曾获国家级科技奖和发明奖2项,省部级奖5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43篇,SCI收录45篇,EI收录44篇,CA收录80篇,被引用394篇次,著作4本。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后14名,博士生32名,硕士生71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优秀党员,并被授予"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20.
当辐射光场与光学媒质相互作用的效果与原辐射光场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时,人们把研究这种物理关系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称为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是光谱技术,后者是揭示物质精细结构及探测物质组份实时演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化学、燃烧学、生物学及物探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