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拳是一个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拳种,自古长安文武盛地,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红拳就诞生在陕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红拳雏形最早追溯至4秦代,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历经沧桑,已发展为内外合一、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武术流派。它主要流行于陕、甘、宁、青、新、川、鄂、苏、鲁、豫、晋、皖等省,现已传向国外。其内容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及理、势,法、盘四个方面。理即拳法理论;势即动作套路;法即技击方法;盘为基础训练,尤其是十大盘功,在强身健体,增强实战技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红拳的盘功分软十大盘功和硬十大盘功。软十大盘功又称十大盘筋,它是红拳依据套路演练和实战打手实际需要编排而成的。软十大盘功是以地面为依托物、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的静力、以柔韧为主的训练方法。盘即一组动作姿势,十大盘即十大组动作姿势。十大盘功即首盘霸主举鼎势、二盘撑补势、三盘力推泰山势、四盘孤雁盘翅势、五盘燕子噙泥势、六盘千把攥、七盘却地龙势、八盘魁星点斗势、九盘靖王托塔势、十盘朝天蹬势。十大盘是红拳入门初学必练的基本功,有腿不盘软、势不盘柔不予教拳之说。至今红拳一些老拳师年事已高,多数已七八十岁了,但...  相似文献   

2.
汤瓶七势是汤瓶七势拳的重要七大势子,七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势"、"碾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势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3.
胡光锋 《精武》2006,(3):22-23
第十四式白鹤亮翅提左脚,跳步成左弓十字步,两勾手急出变掌上挑(图26);震右脚,右手由前向后搂出,左掌从后向上、向前推出,同时提左膝,两掌撑开(图27)。第十五式十字捶屈右腿下蹲,两手盘肘变拳置于腰间, 跨左步成左弓十字,左拳由前向上、向后劈打,右拳向前冲出(图28)。第十六式托枪势(托蛇势) 收左脚,成左丁虚步,同时左拳从后向上、向下砸,右拳收回,左肘、右拳置于腰眼 (图29)。  相似文献   

4.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5.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6.
桂村夫 《武当》2010,(3):35-37
在前面我们仅仅具体指出,陈鑫在《图说》中将“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划归为“第三势”,说成根据易经八卦之理而划分是胡说八道。其实,陈鑫将陈氏太极拳六十四个“拳势”(应为“拳式”,笔者注)分作“十三势”,全说成是依据易经八卦之理,不仅是胡扯,而且是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7.
第七盘雀地龙势雀地龙势的练习,可增强臂的抡插穿撑的能力,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步子的稳定性。可增强上下肢协调能力及在应用中的靠打能力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演练时的呼吸有自然呼吸、拳势呼吸和腹式呼吸。自然呼吸是指练习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呼吸,呼吸不受拳势的变化而变化,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完全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9.
石雷石 《武当》2003,(9):21-23
鹞形 鹞形为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八,单式盘练有鹞子入林、鹞子钻天、鹞子展翅等单把盘法。鹞的身法敏捷,善于在丛林中穿梭翻飞,迅猛异常,故有“鹞子入林百鸟惊”之说。鹞形重在侧翅、钻天、挑、托、扑和侧身的撞劲,使头肩肘膀胯重击对手,充分体现了鹞形侧翅之威猛。盘好鹞形,一人可对付多人。前  相似文献   

10.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从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档、腿、足部为下盘。上盘的头部要中正。术语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顶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正如陈鑫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颌略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立起。眼法,总要平视前方——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陈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  相似文献   

11.
此功在意念中模拟仙鹤两翅开合的动作,吸气时假想开翅采日月之光,呼气时假想闭翅。习练者实践后,普遍感觉全身舒适,气力充沛,尤适合初学太极者练习。此功法分三个阶段,各以仙鹤舒翅、开怀、导气作为比喻。1.舒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演练时的呼吸有自然呼吸、拳势呼吸和腹式呼吸。自然呼吸是指练习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呼吸,呼吸不受拳势的变化而变化,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完全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第六式白鹤亮翅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左转,左脚尖外摆,右手勾手变掌,双手顺缠交叉合于胸前,左手手指朝上,手心朝右;右手手心朝上,指尖朝前上,目视右前方(图29).  相似文献   

14.
第二盘撑补势红拳以撑补为母,撑补的关系就是防守与进攻的关系:撑讲究拧腰摆胯,旋臂搠架补要求探膀立拳直出,区别于弓步架冲拳和转身马步架打两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好撑补盘功能提高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提高攻防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若愚  孔德 《武当》2003,(1):44-47
第十式坐身图说前言坐功图式,在佛道两家是一种最多最惯用的练功方式。一般坐势有三种,日天盘、人盘、地盘。天盘式是以两脚交叠于两大腿根部之上,脚心朝天,又名双打膝。天盘式  相似文献   

16.
沛县武当洪拳是流传在沛县民间的一种长拳拳法。该拳内容有盘、势、法、理四个方面:盘即基础训练;势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论。基础训练为“十大盘功”。  相似文献   

17.
八步紧缠身是唐氏心意六合拳中的一个阵中单把之一,是由河南洛阳心意六合拳师马兴之高徒刘万义传于南阳水、唐两脉的心意六合拳单把阵中盘法,以前极为保守,鲜见盘习者。八步,是此势走四正四隅八方阵中盘练法。如开始先盘左脚走东,右脚走西,左脚南,右脚北,四正盘完接着再盘四隅,八步一  相似文献   

18.
梅花拳花架     
曹广超 《精武》2008,(9):36-40
1.预备势 两腿自然并立.上身正直,挺胸立腰收臀,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下腭微收,目视前方,呼吸自然,精力集中(图1)。  相似文献   

19.
黑方:王立诚 挑战者 白方:小林光一十段 小林光一VS王立诚,在人们看来,这似乎是毫无悬念的对决。小林光一虽是昔日王者,但同赵治勋一样,在后辈的前后夹攻之下渐显疲态。去年将 圣 、天元拱手送人后,十段已是小林最后的一块招牌。不过前来挑战的王立诚非比寻常;手握棋圣、王座两冠稳坐日本棋坛第一人的位置,而且在此前刚刚卫冕棋圣成功,此次犯疆过界自然不想空第一谱:王立城的中国流1-25手而归。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小林光一的狙击异常顽强,在前四盘的争斗中两次领先于王立诚,大有成功卫冕之势。只是王立诚的“后半盘’…  相似文献   

20.
杨群力 《武当》2007,(8):9-11
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