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近因涉猎唐人碑志,发现唐人碑志中存有一些前人较少留意的现象,特将之拾掇成篇,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一唐人碑志中存在着称呼上的性别异位现象,最明显者莫过于称女尼为和尚,前人已有注意于此者,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  相似文献   

2.
正蒋炳章(?—1894),字君铨,室名醒栩草堂,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著有《醒栩草堂遗稿》不分卷,卷端著者项镌"阳湖蒋炳章君铨"。是书收录其古今体诗凡二十六首,末附《浪淘沙·落花》一首。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一部。卷首强运开(1867—1935)序云:"君殁逾岁,李君洛如悼君之才、哀君之遇,遴选遗诗,梓以传世。"卷末李祖廉跋云:"蒋丈君铨既卒之明年,余取其旧日见示之作,得古今体诗若干  相似文献   

3.
说“五道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道将军”是一个常见于唐人笔下的形象,《太平御览》卷734引《三国典略》: 崔季舒未遇害,……妻昼魇,寤 云,见一人长一丈,遍体黑毛,欲来逼 己。巫曰:此是五道将军,入宅者不 祥。 又《太平广记》卷302皇甫恂条引《通幽记》: 皇甫恂,字君和,开元中授华州 参军。暴亡,其魂神若在长衢路中,夹 道多槐树,见数吏拥篲,恂问之,答 曰:五道将军常于此息马。恂方悟死 耳。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5.
“试帖”在唐代或指明经科考之法,或指进士诗赋试卷。宋代以后,特别是到清朝,通常把科举考试中进士所试律诗称作“试帖”、“试律”或“试帖诗”,而唐代的应试诗便相应被称为“唐人试帖”或“唐人试律”。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应试律诗也被后世奉为试帖之典范,是故清初复议试诗以后,选编评点唐人试帖渐成风气。今就所见,对这些清人选评笺注唐人试帖刻本略作论说,以期引起世人的重视。 一、刊刻背景 现存清人选评唐试帖刻本可略分为四类:一类是康熙刻本。有毛奇龄《唐人试帖》(康熙四十年刻本)、陈汗《唐省试诗》(康…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采用这两书时,将两书互校并与他书比勘,发现人名讹误者甚多,后就由我起草,合撰《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刊于《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9月)。此文就两《唐书》之人名错误及互异,举有八十馀例。此后,八、九十年代间,又见有若干论文谈及两《唐书》之误者,如卞孝萱《新版点校本〈旧唐书〉校正一百例》,丁鼎《两〈唐书〉校读札记》,吴在庆《读新旧〈唐书〉札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以来,唐诗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唐人小说之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至于唐人小说中"用诗"这一普遍而别具重要意义的现象,研究者却寥若晨星,而对其作系统而全面研究者,则更是前所未见。最近,笔者有幸读到了崔际银的博士论文《诗与唐人小说》(以下简称"崔著")令人耳目一新。 品读"崔著",窃以为,可述者有三:  相似文献   

8.
编辑要手勤     
近来许多读者指出一些出版物差错较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编辑手不勤,没有翻查核对资料或有关的工具书。比如说,凡是稿中出现作者(或编者)和书名连用的,既要核对作者的名字,又要核对书名,以免出现“张冠李戴”或其它差错。例如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唐人绝句选》(黄肃秋选,陈新注)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字样:“宋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清有王士祯《万首唐人绝句选》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第310页上有这样的话:“宋代  相似文献   

9.
《文献》2006年第2期所刊潘明福《唐代墓志中新见唐人著述辑考》一文,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辑出唐人著述24种,很有意义。惜其漏辑尚多,如编号为贞观049号的慧休墓志记载志主著述达十一种之多,竟亦未能辑出。这篇墓志颇多残泐,尤其志主僧名后一字已阙,所著书名中亦多有阙字,不知潘氏是否因此之故,而不予辑录的。慧休墓志包括《慈润寺故大慧□法师灰  相似文献   

10.
唐人小说研究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新探》,卞孝萱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唐人小说与政治》,卞孝萱著鹭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卞孝萱先生的《唐传奇新探》和《唐人小说与政治》,前者为论文集,后者为专著,两书为唐人小说研究作出了新贡献。新在何处?作者在《唐人小说与政治》的“导言”中作了介绍:“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主要是:考证作家生平、写作年代、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1.
《皇明诰封明威将军承安徐公墓志铭》,出土地点不详,原藏于盖州市文物管理处,现被营口市博物馆征借展出。该墓志在以往各碑志资料中未见著录,记载了明代盖州卫世袭武官徐瑞及其家族的情况,其中涉及到明代辽南的一些历史事件,可补史之阙。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及盖州出土其他碑志资料的相互印证,对徐氏家族的谱系、各代成员的仕历以及墓志出土地点等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12.
说“鞶鉴”     
"鞶鉴"之名,《左传》凡两见。《庄公廿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又《定公六年》:"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杜预注:"(鞶鉴),鞶带而以镜为饰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鞶,又作盘(盤)。"故"鞶鉴"亦作"盘鉴"。自杜注行世以来,后世注家多宗其说,今人杨伯峻先生1990年修订重版的《春秋左传注》也仍旧采用此种说法,并且进一步解释补充道:"鞶是大带,亦名绅带;鉴,镜也。鞶鉴为一物,  相似文献   

13.
阅毕徐雁平先生《写在报刊边上的文字》(《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家园”版)一文,我不由得想起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版主编胡洪侠为该“周刊”所写下的那些“编读札记”来。这些“编读札记”写在该周刊的一角,每期都有。短短的数百字,千把字,小而巧,有玲珑精致之美,一如江南流水之上所架设的一座座小桥。一篇篇读下来,令人觉得都是那样地有韵味。初读这些“编读札记”时,闪过我脑际的是:编辑家的美文。徐君的文章说,“近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万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相似文献   

15.
清徐松《登科记考》三十卷,取舍审慎,考证精密,参考价值甚高,是一部研究唐代文史必不可少之文献。然以一人之力,考一代科举之制,疏略在所不免。岑仲勉先生作《登科记考订补》,自后,施子愉、张忱石、卞孝萱等先生亦多有正补。笔者从事唐人考索工作,《登科记考》为案头之书,使用频率颇高。在使用过程中,时有所得。现稍为归类整理,分为"补名"、"摭遗"两个部分。"补名"是考书中所列有姓无名者之名,几十二人;"摭遗"是补登科而书中遗漏之人,凡二十一人。二者合计,共三十三人。  相似文献   

16.
“邸报”一词未见于唐人的著述,仅在《全唐诗话》中有一段关于大历诗人韩翃的记载,其中讲到了邸报。然而,《全唐诗话》乃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假托南宋初年的名士尤袤所作,廖莹中距韩翃生活的时代相去已有五百年,“邸报”一词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多年,将宋人语汇写入唐人口语的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利用在河北正定发现之墓志盖文物资料,对此前学界公布的唐人墓志盖题诗重新予以校证.辑录新见题诗八首,可补《全唐诗》之阙.在墓志盖面上题刻诗句,是唐代始有的现象.出土于潞州、上党地区的唐人题诗墓志盖,体现了唐代诗歌与该地区民间丧葬礼俗结合的特殊文化形态,对于研究唐代民间诗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19.
《大戴礼记》传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述《大戴礼记》传本源流,兼论各本优劣异同,主要发现:卢辩注可能作干北魏之末,其原 本只有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实为《大戴礼记》原书之节选本;《隋书·经籍志》所著录即卢辩注原本,"十三 卷"亦卢氏自厘;世谓《大戴札记》之"佚",当自卢辩始;隋唐传本与今不异,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本即卢 本之旧,惟误分《明堂》为篇;今《明堂》篇为北宋仁宗嘉祐以后人从《盛德》篇分出;今传本可考之最早者为宋 韩元吉本,元明以下传本基本上全是韩本的覆刻或重刻本,无大异同,惟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库全书》本因戴 震校正而多异字,然于文则最善。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