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一、什么是语篇教学 “语篇是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的段落”(胡壮麟1994,P22),而语篇教学就是从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着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按照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种。即“自上而下(Top—down prooming)”的理解方式。首先构成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单词等。“自上而上(Bottcxn—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首先理解单词、句子结构。再理解段落、全文。前者是阅读中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而语篇教学就属于前者的范畴,它着眼于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分析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到语篇水平上来,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做合一":"做中学"思想的创新与继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在考察“教学做合一”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做合一”与“做中学”的渊源关系,前者对后者的继承与创新做了分析和探讨,希此能对西方现代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的本土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4.
论"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论述正面教育的,而后者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方式;前者灌输的内容是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后者则是教条式的东西;前者灌输的方式是“润物细无声”式,而后者则是简单的注入式;前者强调的是双向交流式的教育观念,而后者则是单向式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孙璐玺 《作文》2023,(44):23-24
<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清楚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新课标明确提到,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关键渠道,写作则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展开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二者既是相对独立,又具有紧密的关联。可以说,无阅读就无写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的素材通常又源于前者的间接感受。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史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情感。贴近这样的“实际”,学生就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谓“减少束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自主的写作空间,南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交流表达与创造。  相似文献   

7.
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写“虚”和记“实”.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前者抽象,后者具体.构思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诉诸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借助它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从而反映生活的某一方面本质,表达既定的文章中心,这种技法就是“化虚为实”.  相似文献   

8.
量词包括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两种,前者是指“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通常用符号“ x”表示“对任意x”;后者是指“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现场:关系与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其中“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是指特定的时间(一般为四十五分钟),“教室”是指特定的空间。简单地说,前者强调“现在”,后者强调“场所”。“现在”与“场所”合起来表述,便是“现场”。而作为课堂,自然是有教学任务的,  相似文献   

11.
当下新诗标准问题的争论还在持续中,这其中有必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背景,也是长期以来关于诗歌标准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的结果.新诗的标准实际上含括了本体论、文体学和层级水准两个层面,前者是不可撼动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认定.新诗标准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学和技艺问题,牵涉到复杂的文学场域等诸多问题.而在新诗标准的视阈下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的相关问题与评价尺度,会深化关于新诗标准问题的认识并对当下的新诗写作和批评产生建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相似文献   

13.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它不但耗时多而效率低,而且长期难以改观。其原因何在呢?按学生的话说,就是“无材料”、“不会写”。这两个原因归结起来,实际上前者主要是说学生本身缺乏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后者则主要是指教师还缺少应有的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15.
“以”是上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其与名词(N)的组合有“以N”和“N以”两种方式。对于前者的结构特征,学者已有定论。而对于后者,尚存分歧。本文以《左传》为语料,通过系统研究得出结论:“N以”结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介宾结构,从来源上讲是“以N”结构的变体。  相似文献   

16.
语法词汇是写作的基础,服务于思想的表达,而写出漂亮的文章则需进行整体写作训练。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和量化分析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与语法词汇教学的关系及现状,并对写作进行了介绍。有一定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写作与作文评改》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作文评改”这一编中的第一章第二节。作文评改的原则包括批改作文和评讲作文所应遵循的原则。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项。 (一)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文”,通常是指文章,但往往也指文章的表达形式,主要是指语言文字;“道”,古代指圣贤之道,即儒家们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写作能力必须从基础阶段的练笔入手。“写”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知识巩固性的笔头操练,主要指单词拼写(听写、默写)、造句、翻译、句型结构转换、完型填空、改错等;后者则是思想表达的方式,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两者既有根本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笔头操练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写作活动的高级表现形式,不通过大量的词汇、句型和句法等知识的积累,学生很难写出具有可读性的作文。因此,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的训练,其中,句型转换、造句、翻译是书面表达练习的有效形式。二、…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二者的任务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培养理解能力,后者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作文与阅读的联结,就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序”和“有序”是共存的。其中,“无序”根据其外在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前者的成因主要有二:其一,教学互动中信息流通不畅;其二,某些特定的教学行为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突发事件,其产生主要源于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的复杂性。对于“无序”,教师应持“包容”的态度,即在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应克服由“无序”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正确认识“无序”与“有序”的关系,并正视“无序”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