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告板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及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欣赏名画时的对话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张大千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是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的,可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提问的艺术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指导三部曲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了解和引导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现场追问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或作更清楚的表达。现场追问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师幼互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动态的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场追问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或作更清楚的表达。现场追问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师幼互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动态的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同时也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呢?一、要尊重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幼儿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因此,教师可以用拟人化的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许多幼儿不愿吃蔬菜,有挑食的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做游戏等活动,或让幼儿在与小兔的共同游戏中观察小兔是怎样津津有味地吃萝卜的,然后再请幼儿模仿小兔吃萝卜等,让幼儿不再挑食,这样的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交往的主要媒介,整个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往往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幼儿把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也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教师也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打开思路,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思维,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幼儿的呢?有着哪些策略呢?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观察记录的26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来自教师的1453个提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多限于低水平的认知类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提问通常不能面向全体幼儿,有20%左右的幼儿从来未被教师提问,教师更倾向对能力较强、性格活泼的幼儿提问;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虽有等候意识,但实际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都十分短暂,通常在1秒左右;幼儿的回答方式以个别作答、集体齐答、自由回答为主,而少有讨论后汇报的方式;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会表层化地追问,而当幼儿回答不正确、不完整或未回答时,教师多采用重述、简单否定、自己代答等方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普遍不高,要么不能引导幼儿思维,要么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要么与幼儿经验不符。为改变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提问现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全面考虑问题的类型与难度、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允许幼儿回答的方式以及教师自己的应答方式,使提问真正发挥促进幼儿思维与发展的作用,提高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回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回应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回答或者评价幼儿,而应理解为包括口头回答在内的教师反馈幼儿的各种行为的总称。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的有效回应会在无形中鼓舞幼儿、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回应不当"主要指教师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实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回应。笔者以体育活动为例,解析"回应不当"的  相似文献   

18.
<正>回应是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或反应的一种处理方式。有效的回应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引发思考,理清思路,建构经验,正视自我,调整完善。可是在区域游戏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幼儿的回应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提问,日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发言的好形式。现将常用的五种提问方法简介于下: 一、独答式即老师提出问题,请某幼儿单独回答。它可以锻炼幼儿单独讲话的能力,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幼儿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语言发展情况。二、抢答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众幼儿抢答,可参考电视上智力竞赛中的抢答方法,如可将幼儿分成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这样能发展幼儿的竞争能力。三、追问式当幼儿回答完教师所提的问题之后,教师紧接着用‘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话去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进而培养幼儿探究问题,遇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这也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四、补正法即老师发现幼儿的回答有缺漏之处,让其他幼儿作补正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回应,是指幼儿在回答问题后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回应是维系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园从2017年4月开始开展苏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童话精神下的幼儿主体审美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实际的童话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常常忽略幼儿的回答,或是用一些笼统的语言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