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我从小就听说李白是诗仙,我想学李白,饮酒作诗,于是,我便开始实施我的“秘密计划”。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诗,也爱写诗,因而经常结合语文教学就文作诗,或用以导读,或用以小结,或用以赠送同学。我所谓的就文作诗,就是依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角度,写成小诗,服务教学。这样做,绝不是油水分离,节外生枝。我的原则是依据课文作诗,针对需要教学,力求做到小诗与课文在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趣味性等方面的最佳结合。几经琢磨实践,我体会就文作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就文作诗,可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所谓“寓教于乐”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数学生对诗这种文学形式是喜爱的。  相似文献   

3.
打油诗谈片     
“门前一只狗,在啃肉骨头,又来一只狗,双双打破头”、“昨日写诗无一首,今日写诗泪两行。天天作诗天天瘦,捉起笔来唤爹娘”。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放映后,这两首打油诗就时时挂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嘴上。打油诗幽默风趣,古往今来确  相似文献   

4.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作诗功夫,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也是作诗的功夫。以此推论,许多老师认同语文教学的功夫也在课堂之外。这话对,但不全对。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的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趣话打油诗     
据说唐代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善于用俚俗风趣的话语作诗,所以叫做打油诗。其遣词造句不追求典雅和格律。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景却形神跃然。用语俚俗,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其实,打油诗和民间歌谣相去无几,都毫无粉饰,从中可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一些思想感情。这大约就是打油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从“黛玉教诗”说开去黑龙江嘉荫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岩波近日重读《红楼梦》,读至林黛玉教香菱作诗一段时,仔细品味,感触颇深。香菱决心学习作诗,便拜黛玉为师,可是林黛玉并没有向香菱大讲特讲诗的作法,而是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一百首细...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薇出巡江南,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薇露一手,紫薇便吟道:“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薇又续诗道:“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相似文献   

8.
闲话打油诗     
我们常常将通俗诙谐、不拘形式的诗叫做打油诗,可是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不仅文人墨客会写诗,就连田夫野老、歌女乐工、僧道之人和市井之徒也能写诗。其中有个姓张的打油郎(卖油的人)就写了一首描写雪景的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隆。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试想天地一片白茫茫的,那井口不就成了个黑窟窿?黄狗身上沾满雪,变成了白狗;白狗沾上雪变得臃肿了。诗句虽然浅俗可笑,却也通达诙谐,所以《全唐诗》也把它选上了。由于这种诗是张打油首创的,后来人们就称这一类诗为“打油诗”。打油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  相似文献   

9.
“黛玉教诗”的启示刘岩波近日重读《红楼梦》,读至林黛玉教香菱作诗一段时,出自做教师的职业习惯,于字里行间仔细品味,感触颇深.丫环香菱决心学习作诗,便拜黛玉为师,可是林黛玉并没有向香菱大讲特讲诗的作法,而是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11.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辞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有人认为这类诗是因为风格上的“油滑”而得名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明朝杨慎(字升)考据,打油诗为唐朝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所首创,因其作过一首《雪诗》,诗日:“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从此以后,凡是通俗易懂、幽默滑稽的诗,都被称为打油诗了。由于打油诗新鲜活泼,贴近现实生活,所以深受历代群众的欢迎。从《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胶卷西水楼,一曲新腔唱打油”中可以想见当时打油诗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了。不但平…  相似文献   

12.
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一改鲁迅往日的严肃,用打油诗的方式戏谑地显示了大师敏锐的眼力,“我的失恋”并不是心伤,而是胜利后的一声冷笑,嘲讽那些无聊的失恋诗,盲目的爱情,让无知的青年在蹙眉一笑后警醒,故而这是一场胜利的失恋。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5,(4):45-45
有一次,当一些青年诗歌爱好向老舍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时,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地说:“作诗我不会,随便瞎凑还可以。”于是,他当场“瞎凑”出一首五言绝句:  相似文献   

14.
“杜撰”、“斧正”、“腹稿”之由来“杜撰”:说的是古时有个读书人,名叫杜默很喜欢作诗。但他写诗的内容都是凭空捍造的,没有生活事实的根据,令人厌烦;他诗中所用的韵句,也全不符合作诗的格律。因此人们每逢见到他的诗时,都气愤地讥之为:“这是杜默所撰的狗屁诗...  相似文献   

15.
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感情。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词的内蕴,意象自然成为解读古诗词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任连学 《教学随笔》2010,(10):40-40
最近因为在某刊物上发表了几首打油诗,对“犼”与“吼”两个字产生了一点联想,特别是回忆起去年因出版《我的家乡——朝阳》一书时,也是在这两个字上出现了问题,觉得很有必要就此一谈。  相似文献   

17.
“德卡之苦”是个普遍而又被忽视了的现象在“语文研究新成果系列讲座”的开幕式上,吕淑湘先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卡对于作诗也很热心。有一天,他的那个诗老是出不来,就找到他的朋友著名诗人马拉梅说:“我有一肚子诗,就是写不出来,是个什么问题?”马拉梅说:“老兄呀,诗这个东西,是拿  相似文献   

18.
“犯古”一词首见于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据该书记载,宋初名诗僧惠崇有一首诗《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其颔联为“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两句分别取自唐人司空曙、刘长卿之诗。当时就有人作诗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以此来讽刺惠崇作诗“好向古人集中做贼”(钱钟书《宋诗选注序》)的毛病。  相似文献   

19.
说“诗眼”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凡学诗,须有门径。入门一步走差,以后弊病无穷。《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段: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