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赵忠祥、倪萍、宋世雄,大多数中国人会竖起大拇指夸道:真棒!没错,好的主持观众喜闻乐见。大概是因为主持人这角色重要、露面场合多或其它什么缘故,观众对主持这一角色也特挑剔。主持人出了点啥岔道,或稍有走神,观众也十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人看来,倪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生涯是相当顺利的。她以一个有相当知名度的电影演员的身份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影响巨大的“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几乎立即就以其清新、朴素、随和的台风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并且获得了当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最高奖项“星光奖”。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主持人,她得到了大众与专家的一致认同。直至今天,倪萍仍然是荧屏上最引人注目也最有台缘的主持人之一。然而坎坷也就接路而至,仅仅一年之后,挑剔的观众开始对倪萍的表现提出各种指责,先是集中予她在节目主持中的“表演”意识,而后又更为“深刻地”…  相似文献   

3.
很高兴出了个倪萍,她已不仅仅是姓倪叫萍的单个人儿,更是一种电视界的主持现象。应该庆贺倪萍,如此成功地在祖国电视界留下足迹,是所谓成功之人。其实,就像"风格"一词一样,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不同演员有不同风格,不同的主持人自然也就有不同的风格。社会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风格不同,才组成千姿百态的社会,若是相同,不如其余人死掉,只让一人代表人类活在世上得了。看到这一点儿,倪萍对别人评论大可不必不安。那些在各大小报刊上批评倪萍大过表演十没文化者及那些在同样报刊上赞扬或吹捧或政励倪萍者,无非是关注倪萍。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说起倪萍的时候,许多人会把电视荧屏上的倪萍和生活中的倪萍当成一回事儿,固然作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首先是由倪萍本人塑造的,但同时也是电视媒介塑造的,她还是社会需要塑造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萍已成为了一个符号或者说成为了一个角色,她是个人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三位一体的结晶。因此,倪萍的成败得失并不完全是由她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三种角色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结果。理解与评价倪萍应当从这三种角色的关系入手,方能得出比较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倪萍的主持艺术历程…  相似文献   

5.
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简介倪萍女,36岁。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副教授级节目主持人。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理事,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倪萍系演员出身,主演过多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曾获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自1990年起主持综艺节目及大型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6.
倪萍四题     
在当今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对于倪萍的研究,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中应当说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倪萍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典型,的确也构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最近几年陆续读到了一些研究倪萍的文字,对于倪萍褒贬不一,这里不想作简单评价.笔者认为,对于倪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就倪萍谈倪萍的层面上,应当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去观照倪萍,这样或许会有一个较为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一、倪萍是一个符号当人们用热情的话语赞美着这位《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7.
倪萍曾一度成为一名极为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对于倪萍的种种非议和批评就开始出现了。究竟是倪萍变得越来越不会当主持人了呢,还是广大电视观众的审美估价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迁和漂移?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有意义的,对于提高大众传播机构的“自我意识”,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是有利的。从美学的观点来看,对于从事节目主持人工作的个人来说,其“演艺生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大众审美估价系统的实际状况和主持人个人的自我条件对于这种状况的适应程度,取决于当审美估价系统发生了漂移和变迁时主持人个人为了…  相似文献   

8.
一向在电视上以主持人或相声演员形象出现的大山,第一次作为普通人来到电视观众面前,那欧化的外表与流利纯正的京腔口语和谐得让人叫绝。在与倪萍“闲聊”他的家人时,大山说他的爷爷曾在归德府的圣保罗医院工作过,爷爷在中国姓“饶”。大山说这话时神定气闲,优雅从容,而电视  相似文献   

9.
天下谁人“真”识君──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郑志东,靳纯刚,张志刚荧屏上风采华丽的倪萍,已为亿万观众所熟悉;生活中并非辉煌的倪萍,却为多数人们所陌生。通过电视画面,我们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近倪萍,但她到中国新闻学院做讲座刚下车时许多人竟没认出来。...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一些主持人因各种原因选择转型。比如一直以知性、睿智、淡然风格闻名于电视界的鲁豫,曾经主持央视《中国音乐电视》、《同一首歌》的亚宁,还有倪萍、杨澜、李咏等等。虽然主持人转型状况各有不同,但是主持人转型并非央视一家,各卫视和地方台的主持人转型也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通过电视主持人转型现象的分析,说明主持人和电视台各自如何面对变局并获得成功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悦 《新闻实践》2012,(8):60-6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主持人市场日渐活跃,倪萍、程前、杨澜、周涛、文清、亚宁等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首批叱诧风云的明星主持人。然而与他们的知名度同时飞升的还有这批明星主持人对外界难以名状的职业困惑感,从年龄危机到薪酬困扰再到空间受限,中国电视主持人群体“职业瓶颈期”在从90年代中期往后的15年中首度大规模爆发。这是主持人自身职业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与中国传统传媒业体制僵化之间的一次矛盾升级,在体制环境短时间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下,这批明星主持人无奈选择离开。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06,(11):43-43
“走过25年”中国主持人盛典前不久在上海举行。中国电视“走过25年”,共有25位主持人获奖。新闻杂志类: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王志;综艺娱乐类:叶惠贤、董卿、汪涵、李咏、倪萍;社教民生类:陈铎、元元、鞠萍、李兵、张斌;法制宣传类:徐滔、撒贝宁、韩咏秋;综艺多元类:曹可凡、亚妮、王小丫、袁鸣、朱军;采访谈话类:崔永元、张越、杨澜;另有贡献奖4位:白刚、赵忠祥、沈力、宋世雄。(摘自《媒中媒》)中国主持人“走过25年”  相似文献   

13.
从春晚看央视主持人的客串演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央视春晚不再神秘,最早那几年春晚是由姜昆、王刚、刘晓庆、侯耀文等演艺界明星主持,到现在的央视春晚主持人客串演员,这不能不说是个进步。央视主持人参演春晚小品当属倪萍开先河。1995年春晚,倪萍在牛群、冯巩的相声《最差先生》中客串了一个角色,穿插于牛群、冯巩之间。此外,倪萍还与冯巩合作过小品《串门》。而说到这种合作最经典的当数1999年春晚,崔永元以《实话实说》主持人的身份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堪称赵本山小品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巅峰之作。2003年春晚开始,  相似文献   

14.
应天常著《节目主持艺术论》已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我国主持人节目实践和主持人个案分析入手,初步勾画出我国主持人成长的历程。全书30万字,比较深入地论述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角色行为和角色心理特征,论述了主持人文化超越和语言应用问题,并对理论界某些观点进行了争鸣和探讨。其中《论倪萍》、《再论倪萍》、《赵忠样简论》等篇章,以独特的人格心理学视角所进行的剖析,对我国主持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启迪价值。《节目主持艺术论》出版@陶曼  相似文献   

15.
媒体扫描     
胡占凡对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中的不良倾向提出批评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6月24日批评了国内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导向把握上,节目品位上和主持人外在表现形式上的三种不良倾向。他分析,全国播音员主持人几万人,队伍庞大,入员复杂,有些人抱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进入这一队伍,乃是造成目前这个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倪萍主持艺术中的情感诉求於贤德一位旅居德国的华侨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主持节目亲切自然,具有东方文化的神韵。[1]这一评价相当客观又深刻地揭示了倪萍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艺术追求和已经达到的美学境界,对于把握倪萍节目主持艺术的特征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较受观众欢迎,较具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理论界关于倪萍的研究和评论性文章也一直未断。尤其随着倪萍去年告别“综艺大观”,走进“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她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见解更加莫衷一是,褒贬不一。这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理论话题,即“倪萍现象”。去年年底,本刊专门组织和举办了“倪萍现象”小型研讨会,特邀倪萍与几位学者座谈,以期对此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这也是本刊继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主持人文化超越‘东方时空杯’有奖征文”之后,希望继续将节目…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今年新开办了一个并不多见的以主持人命名的节目《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这个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由倪萍主持,每期就一个大众关注的文化问题邀集一些专家进行探讨,如相声的不景气,京剧的振兴等等。节目被隆重推出后并未取得预期的热烈反响,无论是观众还是媒介都没对其投入足够的兴趣。这种平平淡淡水波不兴的状况细究起来原因不少,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便是作为主持人的倪萍未能实现对节目在真正意义上的主持。我们知道,成就倪萍的主持人名望的主要是《综艺大观》和春节联欢晚会、在这类综艺节目中,倪萍凭借着落落大…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2):78-79
<正>上个世纪90年代我开始关注电视批评,2000年出版了关于电视批评的著作《电视批评论》。2006年底又作为首倡者和主持人,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其他几位会长、副会长,邀请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20.
刘琦  战迪 《青年记者》2015,(5):57-58
颇具中国特色的电视晚会主持领域中,董卿在传承倪萍以来中国电视晚会女主持人温婉大气传统的基础上,又适应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双重语境,以其独具特色的国际视野、专业化的教育背景为依托,呈现出雅俗共赏、活泼灵动的媒介形象。化茧成蝶的华丽蜕变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是董卿十分欣赏的一句名言。正是带着对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