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中小学、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能照搬"985"、"211"高校经验,发展维度更多更复杂,需要系统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发展目标、发展方案、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和发展过程等五项基本要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传统五行一一对应呈规律性相互制约关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助于提高突发事件事前预警管控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危害。文章探讨了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构的内涵、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保障及建构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规划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做课程规划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是新课程下学校的责任,也是权力。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学校对如何做课程规划,理论缺乏,实践流于形式。因而就如何规范制定学校课程规划,以给追求发展的学校以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中的参考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指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考虑对象的独特性与师生的创造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校园文化的缺失,可从理论武装、人文渗透、艺术感染、环境熏陶等方面建构.  相似文献   

5.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管理的重心在学院。学校要实现对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的统领与互动,建构科学的学生工作评估体系进行评估是一个良方。本文从评估指标的特征要求、类型分析、科学组织、合理赋值等方面论述了学生工作评估指标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评估指标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管理的重心在学院,学校要实现对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的统领与互动,建构科学的学生工作评估体系进行评估是一个良方。应从评估指标的特征要求、类型分析、科学组织、合理赋值等方面对学生工作评估指标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实现了数学课程文化的创生。然而,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却反映出数学课程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为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小学数学课程文化的重塑。在实践中,教师可从开展关于数学发展史的基础性教学、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性教学和以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数学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探索,建构起富有学校个性的数学课程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实现了数学课程文化的创生。然而,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却反映出数学课程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为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小学数学课程文化的重塑。在实践中,教师可从开展关于数学发展史的基础性教学、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性教学和以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数学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探索,建构起富有学校个性的数学课程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9.
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主干课程——"室内设计"的教学改革,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框架,可以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企业项目教学,建立课程创新实习基地;完善工作室模块,建立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设计竞赛制度和考证制度。试图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顺应社会的发展,站在社会经济的前沿,以国际文化视野,进行生存环境空间的创新和设计,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研究现状,包括讨论了国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能力、过程、目标”三大研究导向,归整了国内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类型和群体媒介素养测评研究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应注重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认识媒介素养范式变迁的要义;理解元框架设计的意义内涵;回应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诉求;超越方法单一的研究偏向;凸显本土考量的文化适应性,从而构建“契合时代,立足本土,融通世界,表达中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这种测评框架是“元框架”意义的框架,能从根本上体现框架建构的学科性、时代性、本土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刘建岭 《教育科学》2012,28(1):66-7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临近使得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微观即学校内部的角度来分析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原因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关注高等教育评估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问题为高等教育评估到底应该"评什么"以及"怎么评",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高等教育评估应该厘清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定位,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应加强高等教育评估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以培养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江苏电大经过10年的探索与研究,已创建了一整套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办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加大改革力度的宏观环境中,五年制高职教育应抓住有利时机,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国际迁移模式、社会职能模式、马丁·特罗发展模式、实用型发展模式等。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情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走自己的道路,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在数量上,必须要有一个跳跃性增长;在质量上,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不能盲目扩大招生数字。  相似文献   

16.
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本文从坚持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形成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确立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有特色的学位,文凭,证书与职业资格挂钩的框架和建立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高等职业办学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高校大规模扩招为背景研究了教育评估的发生逻辑,进而指出了质量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评估信息的网络化和经常化、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的法制化、组织机构专门化及评估人员的专业化是教育评估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己全方位展开的今天,人才评价模式的改革却严重滞后并制约着高校的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需要重新审视人才评价模式,努力实现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人才评价模式,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评价是存在价值关联的关系性活动,评价过程就是建立关系的过程,且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之分。在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之间,在外部评价的不同主体之间以及内部评价的不同主体之间,都存在着以价值判断为牵引的、围绕事实探究和描述的交互作用。高等教育评价不同于对“物”的评价。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意义建构在评价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教评价在特定的场域展开,场域特性影响评价的价值立场和判断,而高教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交互水平。除了评价过程中的交互性,评价者的专业化水平也是重要的因素。以评价者的专业化为一维,以评价过程的交互性为另一维,按照水平高低建立坐标,可以建立四种评价有效性模式。其中,高专业化水平和高交互性水平的评价模式最为有效。高等教育评价要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将评价的技术化要求和高教的人性化特质相对立的错误偏向。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教育研究》2021,42(7):127-139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测量为基础的量化评估需要向高质量评估转变.在对象方面,量化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高质量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方法方面,量化评估以相关指标的可测为基础,高质量评估则容纳量化的、定性的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据;在结果方面,量化评估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主,而高质量评估更加强调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基础的建构和再建构;在功能方面,量化评估强调以绩效为杠杆进行问责,高质量评估则强调以评估促进发展;在风险方面,与问责导向的高利害的量化评估相比,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评估是低风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