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2.
姜广超 《文教资料》2011,(22):58-5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有重视读的传统,但在传统教学中,读还只是停留在"读"上!这就是说,我们对语文教学中的读,还只是理解为口头上的读。而真正的读,除了口头上的重复之外,实际上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只有从心理加工的角度来研究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真滋味"。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读可以分为自读、精读、诵读三个阶段,笔者就以这一划分标准,谈谈其中的心理加工过程。一、注重原有经验,自读读出"真滋味"  相似文献   

4.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意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有重视读的传统,但在传统教学中,读还只是停留在"读"上!这就是说,我们对语文教学中的读,还只是理解为口头上的读。而真正的读,除了口头上的重复之外,实际上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只有从心理加工的角度来研究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真滋味"。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读可以分为自读、精读、诵读三个阶段,笔者就以这一划分标准,谈谈其中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思想意识、知识能力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朗读,学生能认准字词,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深度,避免朗读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读出韵味”;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读出感悟”。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基于古诗词的内容、诗人的感情及意图,选择贴切的诵读语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相似文献   

7.
陈斌 《现代语文》2013,(11):59-61
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诵,涵咏咀嚼,仔细玩味,真正进入作品的内在境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邀游在美的海洋中。语文课文意境美的表现:情景交融的诗意美,课文立意的含蓄美,思想情感的崇高美,意境整体的和谐美。语文课文读出意境美的实现:一是教师范读,配乐诵读,感受意境美:二是角色诵读,品味诵读,体悟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 ,这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阅读 ,一直都是我们所苦苦探究的问题。日前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 ,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 ,以语感训练为核心 ,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和读、用结合 ,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片断一 :师 :(指名读课题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念得重一点才好?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生 :我应该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9.
沈玉芳 《小学生》2013,(10):121-121
课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学生能掌握课本中字与词的用法,能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思想、能掌握语文素材的特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然而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常常会发现学生诵读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小学生读课文根本不认真,他们不理解诵读课文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他们读课文,他们就含含糊糊地读一遍,连念错了字也不知道;有些学生不喜欢诵读课文,他们觉得看文字比诵读课文来来得快,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诵读课文?所以他们把教师布置的诵读课文的要求当作任务,教师要求读几遍就读几遍,应付完任务就不再读;有些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启示: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所以教师应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真知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四味朗读”。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2.
吕雪梅  王萍 《山东教育》2013,(Z1):58-59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作为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追捧。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作为了首要目标,极大地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中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  相似文献   

13.
赵海涛 《陕西教育》2008,(11):78-7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5.
读——语文教学优美动听的旋律语文要读,尤其要诵读——充分而扎实地诵读,读出情感,读出意蕴,读出神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浸在文本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才能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撞击。我在语文教学上历来重视诵读。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和同学们打开书本,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忘乎所以。读到欢乐处眉飞色舞,读到伤心处泪眼汪汪,甚至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塾师一样“将头拗过去,拗过去”……我给学生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用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陪衬音乐,用舒缓略带伤感的语调朗诵了全文:“这几天心里…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四川教育》2004,(10):39-40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读出意蕴,读出感情。“情”自何处来?不是靠教师的简单告知(即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得快,那句话要读得慢等),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这样,情感之泉才会源源不断。  相似文献   

18.
沈静 《宁夏教育》2013,(10):53-54
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这需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品读、诵读、研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读出思想,读出品格,读出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诵读1.读出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实践证明,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古诗文的韵味。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可以采用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和精心设计,切实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读出课文的美感.在教学北师大版<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