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水稻生产机械化所需机械: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总种植面积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目前攻关项目有:①工厂化育秧(小苗带土、钵苗),常规稻、杂交稻的精播1~3粒,一穴达到85%以上;②栽植机械有深施化肥、插秧机(精密抛秧);③收获机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双季稻地区小型水稻收割机要求有高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2.
长江以南地区气候适宜,光、热、水资源充沛,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但收获机械化程度却平均不到5%,这种状况与水稻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极不协调,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农民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大批农业劳动力劳作于几亩田地间,无法向二、三产业转移,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水稻在我国农作物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广、单产量高以及总产量比较高的粮食农作物。水稻成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占据着主要位置。加速水稻技术化建设能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劳动强度也逐渐加强。为了提升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经济收益,理应投入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增加水稻的产物,才能提升水稻生产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重要战略。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总值还比较低,随着技术水平加入,水稻生产机械化逐渐提升。但是由于我国机械化发展水平低,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实现全面机械化,当前还是机械化种植为产。本文主要究当前水稻进行机械化作用,机械化程度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省份之一,常年种植水稻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四川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3%和47%,居四川各大作物之首,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近年来,四川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92.3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2个水稻生产大县,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4%。全国南起海南岛的崖县,北至黑龙江的漠河;东自海滨的沙田和潮田,西抵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无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都有水稻种植;不仅水稻种植北界任何国家不能比拟,而且种植海拔上限居世界第一。本文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列举和分析了我国不同气候生态型水稻品种的种植上限及其温度条件,为扩大栽培地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蒙自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00公顷左右,种植面积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二位,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3%。但产量居第一位,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7%。由此说明,水稻产量的丰与欠对蒙自县粮食生产十分重要。2008年在省、州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又有新的突破,单产得到不断提高,使全县的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种植可以为我国带来粮食,国家有了粮食才能开展其他的经济活动。因此,国家在发展中要重视水稻的作用,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我国的粮食供应充足。可是在实际种植中,水稻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下降,在加上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远远落后其他发达的国家,没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水稻的产量下降。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要采取措施,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水稻的效益。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方法,为提高水稻的产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玉米生产面积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原主产玉米的产区外,不少平原地区棉产区、水稻产区也相继种植了一定面积的玉米。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直线上升,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这对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廉价的玉米芯资源栽培多种食用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国。在我国的粮食主要构成体系当中,玉米是最主要也是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在当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是国民的主要粮食来源。玉米不同于其他的粮食和饲料,除了可以直接作为粮食,还可以作为提炼酒精和淀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原材料。提高玉米种植的水平和技术先进程度,不仅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行业的发展。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角度讨论,对当前玉米种植技术存在的一些控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并对相应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实施,水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秋收收获任务逐年加重。八五三农场采取以分段收获为主,机械直收为辅的秋收方案,提早完成了收获任务,缓解了农时,提高了粮食等级,提升了收获品质,降低了收获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6亿亩,目前,机收面积仅占1%,远远低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机收率,而发达国家达到95%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场潜力很大。我国农机经营规模较小,迫切需要价格适中,性能优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为此,国家经贸委将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为国家大型农机具重点技术创新开发项目,由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在全国选点招标,山东大丰机械集团在竞标中力挫群雄,一举中标,承担二行、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膜覆盖技术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在我国北方一些省区迅速扩大,尤其是玉米覆膜面积增长的更为显著。玉米种植纬度北移,产量提高15%~20%,经济效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发展玉米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1对农业...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生产质量和粮食的供给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水稻的种植上培育出了很多优质的高产技术,但是在具体的种植阶段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分析了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阐述水稻种植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力爭农业生产高額丰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徑。粮食生产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在不久以前确实还是一个疑問。但是由于化学家、生物化学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6.4%到2004年下阵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公顷和1340.0万吨,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公顷和686.9万吨;水稻单产增长幅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5.396,到2001年以后仅为0.396,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0万亩左右,亩产达500公斤,年总产稻谷约70万吨,占全市粮食年总产量的44%左右。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稻米品质差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品质已成为当前我市水稻生产面临的主要难题。根据我市发展杂交稻的现状、不利因素及有利条件特提出如下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一、近期我市优质稻  相似文献   

17.
黄翀 《资源科学》2021,43(12):2393-2402
柬埔寨可耕地资源丰富,温度适宜,水稻生产极具潜力。及时监测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对于区域水稻生产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稻遥感监测研究大多只提供年际尺度的水稻空间分布,缺乏年内尺度水稻种植与收获信息。本文首先利用一年内所有可获取的MODIS影像,构建基于像元的MODIS NDVI年时间序列曲线;然后,选取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逐像元计算时序统计参数特征,采用FastDTW算法计算像元时序曲线与水稻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特征,将时序统计特征与时序曲线相似度特征相结合,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监督分类,提取水稻熟制信息;最后,结合时序曲线提取水稻物候特征,生成水稻收获时间信息,并对水稻耕作类型进行识别。研究表明:①柬埔寨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洞里萨湖周围的低地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下游。尽管柬埔寨全年热量条件适宜,但水资源获取限制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格局具有显著影响。②水稻熟制以单季稻为主,约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80%,且分布区域稳定;双季稻面积约占20%,年际种植空间分布变化较大。雨季稻是柬埔寨水稻的主要种植类型,种植面积约占全年水稻面积的70%左右,年际变化不大;旱季稻和前雨季稻面积约占30%,年际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③对2011年和2016年水稻种植模式分析可知,灌溉条件和洪水对柬埔寨水稻种植时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柬埔寨年内水稻种植时空格局的高精度监测,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因地制宜和有弹性的水稻种植制度、保障柬埔寨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盘锦是全国水稻的重要产区,水稻是盘锦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160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88%,单产超过550公斤。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总产稳步增长。但由于一味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品质的改善与提高,稻米一度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导致普通大米、低档米积压,  相似文献   

19.
谈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已经由传统的人工插秧、人工收割的模式转变为目前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对于我国的人口众多的国情来说,仍然很难满足需求。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研方面研究的重点对象。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杂交水稻,并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使我国水稻的总产量增加了好几倍,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杂交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本文就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这一问题上,通过浅析相关的技术措施,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一些农业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作为水稻种植大国,我国的水稻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因此,我国的水稻产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也大大地缓解了粮食缺乏的问题。尽管水稻技术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病害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那么,本文就水稻种植中出现的抗病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