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2.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9,(2)
三彩执壶此器造型来自西亚金银器风格。喙状流,细颈,麻花状柄,鼓腹,平底。饰三彩釉,釉不及底。釉子肥厚,色彩交融。胎质粗松。为典型唐代器。  相似文献   

3.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4.
梦斋主人 《收藏界》2011,(11):110-114
去岁于香港某藏家处见一宋定柳斗杯,因感其靓罕,遂有探寻梳理古代柳斗纹器之念,现将心得供诸同好。该柳斗杯轻盈小巧,呈半圆球状,小平底略呈正方形,上有数枚支钉垫烧痕,高约6厘米,薄胎,胎质细腻,施牙黄釉,釉面局部有垂釉及杂质斑点,堆垛如脂。器内光素无纹,器外口沿饰两道弦纹,在弦纹之  相似文献   

5.
四、胎质与釉色广元窑常见的釉色有黑色、酱色、绿色、黄色、白色及其他色釉,以黑色釉和酱色釉为主,黄色釉和白色釉及其他釉均较少。黑色釉大致可分四类不同的呈色:1.乌黑色:乌黑如漆,黑亮莹润,光  相似文献   

6.
陈兴新 《收藏界》2011,(5):72-74
建窑兔毫盏是我国宋代福建建阳窑烧制的黑釉茶盏(建盏)中的窑变类名贵品种,是以其如丝似毫的窑变色彩流纹命名的。北宋时始烧制,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建窑兔毫盏的造型特点与所有建盏一样胎骨厚重,口沿薄,深斜壁,小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到底,有垂流釉圈,底足部露胎,胎黑色,胎质粗而不润但十分坚硬,釉呈黑色或黑褐色,少量青黑色,釉层中流淌着丝丝如兔毫般的流纹。  相似文献   

7.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8.
徐明岐 《收藏》2007,(4):62-65
此像(图1)胎质洁白,釉面厚润,韩湘子头扎软巾,身着蓝色落花流水一字浮藻纹道袍,右手持笛,左手扶膝,端坐石上。面容白皙红润,疏眉淡目,开相传祥,器底素胎无釉,旧气十足,有菱形印章两枚,印文为楷书“江西生记瓷厂出品”。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中,有潮州窑米黄釉瓷器约百余件。这些器物釉色白中泛黄,亦可称为"米黄釉",釉质细腻莹润,有细小开片;胎体稍厚,胎质相对不如景德镇同时期瓷器那么细腻坚致。其中明代的胎质较粗,清代、民国的细腻与坚致程度有所提高。器物类型有瓶、炉、文房用具、人物塑像、碗、盖罐等。装饰工艺除雕塑外,器物类的有刻花、印花、贴塑、镂空雕刻等。本文选取数件代表性器物做详细介绍和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萍 《收藏》2007,(7):70-71
1985年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施工期间,在东崖隋代大佛面部镶嵌的白毫相发现了宋代维修时安置的一件定窑白瓷碗,同时还在佛脸部的塑泥中发现了宋代经卷。此碗胎质坚实细腻,釉若凝脂,又有“绍兴二十七年”墨书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伟峰 《收藏界》2011,(8):43-45
近日,承蒙香港"城南旧事"史先生割爱相让,本人如愿以偿再获一把"胜利壶"。茶壶品相一流,完美如新,器形规整大方,胎质细腻,釉水滋厚,十分的喜爱。但和一般的有画有饰、有题有款的名家胜利壶有所不同,这把落款年份为1947午的胜利壶壶身没有任何绘画和边饰,只有三面书写流畅的文字,但仔细揣读之下,却喜见深意。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7,(9)
炉钧釉水盂水盂为方形,四边倭角。上盘卧一条蝻龙,通体施炉钧釉。炉钧釉创烧于清代雍正年间,是景德镇仿宜兴乳浊感的釉陶"宜钧"而烧制的。因史籍有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故名"炉钧"。此釉属于低温釉窑变品种之一。该水盂釉面温润,胎质洁白细腻,螭龙堆塑自然生动。时代为清中期。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四月上海首届古玩博览会上,笔者有幸觅得一对青花小碗。这对碗口径9.6厘米,高5厘米,足径4.6厘米。撇口、弧壁、圈足,胎质较粗,器型不甚规整。碗施釉较薄,釉色白中带青,外壁可见釉下旋纹。圈足外有明显跳刀痕,底足内见大小不一的缩釉点。碗内青花双圈,各有一青花"贵"字。两碗外壁以恣肆洒脱的行草书青花"金榜题名"和"状元及第"。青花青中带灰,有浓淡,无晕散,两只碗均完整无损。这对碗,我称之为"状元碗"。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16.
刘勇先 《收藏》2007,(5):79-79
陕西安康地区虽地处偏隅,但考打发现证明,距今7000年的仲韶文化时期就有制陶业。从石泉县马岭坝到旬阳县构元,长约300公里的汉江沿岸出上了不少这一时期的陶器。秦汉以后,陶窑和制陶工艺不断有新的发展,出现绿釉陶器。笔者就收藏有几件安康地区出土的绿釉陶器。  相似文献   

17.
周灵芝 《收藏》2006,(7):57-57
近年来,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征集了几件宋代瓷器,现介绍如下。 绿釉瓶 1991年出土于岐山县孝子陵乡孝子陵村北宋墓。通高29厘米。通体施绿釉,腹部下有三道细弦纹,釉色翠绿,有流釉现象,泛有白斑,底部有釉痕。  相似文献   

18.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19.
一兵 《收藏界》2010,(7):71-72
紫砂茶叶罐也属于紫砂茶具之列。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茶叶罐是明代正德以后的,由江苏著名收藏家沙志明所藏。早期紫砂茶叶罐多数砂质颗粒粗大,工艺简单粗糙,又因为无专门烧制紫砂器的龙窑,与缸瓮之类大器物一同烧制,有的沾有缸瓮釉的泪痕。以实用为主,不注重外表的装饰,都是素面素心。到了清代康熙时紫砂业发展迅速,加之珐琅彩传入,出现了印花、刻花、泥绘和加彩挂釉的紫砂器,其中包括紫砂茶叶罐。从传世的紫砂加彩挂釉实物看,以华凤翔加彩挂釉汉方壶为最早。华凤翔是康熙时人,因此加彩挂釉紫砂器应始于清康熙时。加彩挂釉紫砂器一出现,便受到宫廷重视,大量加彩挂釉紫砂器成为贡品入宫供皇亲国戚使用,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出现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器外销,形成良性循环。对加彩挂釉紫砂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加彩挂釉紫砂器,失去了紫砂素面素心的原有风格,加之加彩挂釉后紫砂器的透气性不如以前,在清代风行一度后,很快走向枯萎。在紫砂发展过程中,加彩挂釉器始终不占主流位置,但作为紫砂大家族中一员,在紫砂发展历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今天看来同样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13,(7):136-136
元青花的基本特征:胎质、胎体、釉色、画风等基本相同,但出水元青花具备了其他出土和传世元青花所不具有的特征——“流动纹”。由于瓷器在深水中浸泡的时间长达七百多年,釉面的分子结构就逐渐产生了变化,形成了大量而密集的气泡,而这些气泡逐渐放大后就会破灭,气泡大量破灭的地方就会导致釉体出现疏松,加快了釉分子的迁移和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