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皎然反对强效复古,推崇艺术创新,充分肯定了齐梁诗的艺术成就;批判了“文章道丧五百年而有陈君”的言论。他的复古通变理论,独树一帜,代表了唐代文学发展观的最高成就。其理论阐述与批评实践贯穿了发展论和辩证法,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应当改变传统观念,给予恰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变”论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勰不但在《通变》篇集中阐发这一理论,而且将有关观点贯串于全书。要确切全面了解《文心》理论体系,不可不对“通变”论作认真的探讨。但是过去和现在的不少有关论著把“通变”解释成“继承与革新”;又有人把刘勰的“通变”论指为复古论。窃以为这两种说法有欠切当,值得再行斟酌,故特作此文,稍加辨析,请教方家。一欲辨“通变”之义,先探“通变”之源,即刘勰所谓“观氵兰以索原”。刘勰把《周易》尊为五经之首,在《文心》中频繁采其哲理以论文学。他的“通变”论也不例外,不少重要观点,本于《周易》。兹举证于下:  相似文献   

3.
“通变”论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勰不但在《通变》篇集中阐发这一理论,而且将有关观点贯串于全书。要确切全面了解《文心》理论体系,不可不对“通变”论作认真的探讨。但是过去和现在的不少有关论著把“通变”解释成“继承与革新”;又有人把刘勰的“通变”论持为复古论。窃以为这两种说法有欠切当,值得再行斟酌,故特作此文,稍加辨析,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的第一个专篇,对于文学创作发展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刘勰的这一重要理论贡献,近代研究《文心雕龙》成就卓著的专家们已有许多阐发与评论。但仔细研读原著,我感到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这里仅就其“通变”的主要涵义以及对通变说的不同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皎然《杼山集》中有大量“游戏”诗作,其审美特征包括:轻松的创作心态;诗体和题材的多样化:谐趣和禅悦。皎然以“游戏”的心态进行诗歌创作与诗歌“祛严肃化”传统、中唐社会和诗风转型以及禅宗,特别是嬉禅思想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游戏”为诗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诗艺,更突破了诗歌作为抒情写志的严肃文体的藩篱,彰显了活泼的生命跃动和达于禅脱后的通达无碍境界,对中唐及宋代“游戏”诗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一方面要善于继承和借鉴前代文艺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成果,一方面更要努力对前代文艺有所突破和创新.创新离不开继承和借鉴,继承和借鉴是为了创新.文艺创作,只有在不断继承、借鉴和创新的矛盾运动推动下才能持续向前发展.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通变论,就是专门探讨和论述文艺创造继承、借鉴和创新问题的.通指文艺创作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经验和规律;虽然各  相似文献   

7.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6):64-66,108
  相似文献   

8.
中唐时期著名诗僧皎然的诗论主张"作用"说意指诗人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活动。"作用"说是皎然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范畴,涵盖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所关涉到的内容主旨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作用"说统摄了皎然"明势"、"明四声"及"取境"等相关的诗论主张。诗歌中有无"作用"是皎然评点历代诗歌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皎然以"作用"说来描述历代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通变》篇的主旨早已受到关注,对于“通变”的解释各有不同.文章认为,该篇中的“通变”含义并不是单一的,在不同情境下具不同的有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文心雕龙·通变》篇的研究中,常见到以下三个流行的观点:(一)认为刘勰的“通变”说系出自《易·系辞下》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二) 认为“通变”之“通”系指“设文之体有常”,(三)认为“通变”即相当于今天所谓继承与革新。笔者在阅读《通变》篇的过程中,对上述观点产生了一些疑问,特提出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诸前辈和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11.
皎然论诗标榜“风流自然”,是提倡语言畅达、精神脱俗、情思飞动的诗风,但他并不认为这种诗风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主张以苦思结撰反求流动畅达,以脱俗之精神进求狂逸之表现,达到“格高”、“气正”、“体贞”、“貌古”等等。这使得其所谓“自然”含义更加丰富,在“自然”的旗帜下加进了重视技巧的因素和崇尚主观的精神。这种文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人“以文字为诗”及明代格调派诗歌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皎然对"气象"和"韵"方面的要求外在的气势格局和内在的意度韵度可以说是对作者最高的审美要求,"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揭示的是一种超然的神妙境界和思想,主要体现在艺术风格论、艺术辩证法与审美境界等方面;南宋姜夔提出的"韵"论思想与皎然的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他对"气象"、"韵度"的论述、"词意论"以及审美境界方面。  相似文献   

13.
皎然诗论中的"作用"范畴一直被认为是针对诗歌构思而提出的。实际上,皎然的"作用"范畴应包括从构思至谋篇这一完整过程。它的出现,标志着诗歌创作走上自觉的道路,是对诗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这本文学理论专书,从对实际作品的批评,文学历史的梳理,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上,都不只是在泛论文学的问题,而是将其对文学的问题视域,聚焦在"文体"的批评,以解決六朝文体解散之患,进而建立理想文体典范。我们预设刘勰这部书,是一本带有"文学史"性质的"论述型建构"专书,因此刘勰是站在"总体性"与"变动性"的"辩证"文学史观。这样的文学史观:一方面回应当代颓靡文风,另一方面建立其"文体通变"史观的通则。准此,本文将从"文体通变观"的诠释视角,探讨刘勰所规创出来且具有"辩证性"的文体通变史观的通则性:一是,"还宗经诰"的理想性;二是,"类体因革"的通贯性;三是,"质文崇替"的更代性,提供给有心重构或书写者,另一种文学历史的诠释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皎然诗学中,"作用"是一个佛学意味极其浓郁的诗学概念。在佛典中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示有为法诸相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一种客观性;一是指佛性的外在显现,强调一种主观性。皎然是第一个将之引进诗学的诗论家,不仅以之论诗,还以之评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诗歌"作用"论。皎然引进这一概念并非是对佛典语义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而是结合自己的诗美理想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学”复古运动”的实质大不相同:发生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性质、指导思想、内容不同;影响和后果不同。欧洲文学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向封建宗教势力进行的一次战斗,其目的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具有进步的意义。中国文学史上的“复古运动”是封建文人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它起到了延缓社会灭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室友黄日,高大精悍,好蹴鞠,尤好古文。曾狂言:经史子集,百家之作,已阅八九。日常言语,惜字如金,犹有古风。若寻其解惑,不答“是”,亦不答“对”,皆曰“然”。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20.
论皎然的境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皎然是中唐时期的诗僧,原名谢清昼,又称昼。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他主要活动于唐代大历、贞元时代,一生居住在吴兴的东溪草堂。他的著作有《杼山集》(即皎然集十卷)、《诗式》、《诗评》及《诗议》等等。他的诗歌理论是完整而系统的,包括境界说、风格说、情性说等三个大的层次。本文只就其中的境界说,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皎然的境界说,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缘境、取境、造境。现在分别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