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政治采访之母”的女记者法拉奇所说的这句话让人难以忘怀,它凝聚着对记者生活无比深刻的体验。“只有被采访者!”何等伟岸的形象和气魄!记者,作为时代脉搏的把握者,应该真实,客观、及时地记录下身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然而获得一条好新闻也并非易事,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记者们会遇到这样和那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自然的约束、权贵的压制、流言的迷惑……而这句充满强烈责任感的话语,可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2.
不少通讯员把稿子写好后,往往忽视送给被采访者过目这一关,结果很容易造成稿件失实。我部报道员采写的题为《爱军习武立新功》的消息在当地报纸刊出后,一个战士拿着报纸找到这个报道员质问。原来报道中写道:战士XXX入伍以来,苦练军事技术,在军事比武中一举夺得5公里越野、投弹、400米障碍第一名。并说这是和他父母的支持分不开的。其实这个战士的父母已双亡。他将稿写好后,未经这个战士过目,闹出此笑话,难怪别人找他。一次,我在写某连连长时,由于采访不细心,写稿时将立了3次3等功写成了4次,障碍成绩本来是1’3’写成1’50”…  相似文献   

3.
采访,一是靠走,二是靠访。走自然重要,再有价值的新闻,你走不到也就“采”不到。访的技巧和水平却代表记者的素质。为此,采访者能否用自身的形象打动被采访者,我认为这是在实践中捕捉新闻的重要条件之一。 1988年12月24日,我到离郑州40公里的长城铝业公司采访一位工人青年发明家。这位发明家叫陈昌荣,他发明的“絮凝剂”获国家科委重大发明奖,并被树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的贡献在于,将50年代前苏联专家在厂里建的一个40多度的高温下熬制氧化铝的车间,改造为靠计算机监控完成工作程序的现代化车间。而陈昌荣这位主研这项发明的人,在国家科委颁发的证书上却排行第九,是最后一名。发给这个项目的数万元奖金,到他手里时只有一千多元,他把这钱又分给日夜帮他作化验的化验师一半。  相似文献   

4.
李威 《新闻传播》2009,(6):100-100,102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也有一些年轻记者由于经验不足,虽然提了不少问题,对方仍弄不清你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现在,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媒体,记者都很注重采用现场采访的形式来提高节目的纪实性和参与性。这种形式给新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听众观众喜闻乐见。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记者把被采访对象当成话筒架子,借别人的嘴说自己的话。看起来,记者采访的是各行各业、各种身份、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可是嘴一张,“众口一词”如出一辙,缺少真实,成了现场采访的一抹败笔。  相似文献   

6.
7.
唐棣 《视听纵横》2001,(3):26-27
现场报道因为强调现场感,记一定会非常重视展现新闻现场,千方百计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语言非常丰富的镜头,我们形象地将其称为“抢”新闻,有时这些有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行为,却极有可能造成对被采访的干扰甚至伤害。我们先来看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形式,越来越多地为新闻记者所采用.由于隐性采访是秘密性采访,触及被采访者隐私权的机会要比显性采访多,这就涉及如何保护好被采访者隐私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记者要采访各种人,而这些人多数是陌生的,采访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些陌生人敞开思想,道出肺腑之言?我认为,理解被采访者,是尽快打开被采访者心扉的钥匙。你真正理解了被采访者,他就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从而在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被采访者就会毫不隐讳地把心里话告诉你,使你达到采访的目的。 1986年春天,我到衡水汽车站采访车站服务人员和乘客打架的事件。这是一篇批评报道,而且时过境  相似文献   

10.
心灵通,则视之为己出,无话不谈;心灵不通,则拒之千里之外。记者和采访对象无论是在语言交流上还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绝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把自己看成是无冕之王。记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不仅深深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广东台算是办这类节目比较晚的,去年11月15日才开始办,叫《民声热线》,是和省政府纠风办共同举办的,一个星期有一个厅局上一次节目。根据工作热点,一月形成一个专题,一个月之内把这个专题做透。但是我觉得越做越苦。我们觉得比较苦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月一个专题,厅局又不能天天上线,只能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线索,然后就是反馈,类似于新闻调查的路子。厅局上线的话处理听众的问题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12.
孔声 《新闻世界》2008,(10):52-53
对于记者而言,要想做好采访工作通常要取得被采访对象的信任。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常常有被采访对象不愿多谈的情况,往往是你问一句,他只回答一句半句,甚至干脆不回答。除了不善于表达之外,被采访对象不愿意表达的情况更应当引起重视。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种“不愿意表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被采访对象对记者不信任。本文结合自身采访经历,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沉默”有两个意思:一是“不爱说笑”,二是“不说话”。本中所说的“沉默”,是指在新闻采访中,被采访一言不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有一个潜在的“契约”,这个契约从默认到履行,双方都很少注意,并且也很少发生违背契约的法律诉讼,但与此相关的纠纷还是有的——被采访者状告采访者曲解其说话原意或声言对其所说的话进行了断章取义,实际就包含着被采访者对采访者没有履行契约的指控。  相似文献   

15.
这段时间我的感触较多,先是体验艾滋病,接着又和重度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如果我的采访体验有一个关键词的话,这个词应该是:态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旧金山有一个“探索宫”,里面有一张挂在壁上的奇妙画片,画面是几十个颜色深浅各异的方块。当观赏者同这张画片保持一个适当距离吋,会突然发现,画片上居然出现了林肯的头像:五官清晰,眼睛特别有神。研究美学的专家们解释这种现象时说,是距离给欣赏者带来了美感。“探索宫”奇异的画面使我产生了奇异的联想:新闻采写过程中不同样存在着一个距离问题吗?简言之,这个距离就是新闻记者调整自身与被采写的人或物之间的“焦距”。这种文字报道的焦距同摄影艺术的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新闻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南阳日报在实践中注意抓好4个方面:①注重选题,形成上下共识———选择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形成重大选题审批制度。②证据充分,不怕无理纠缠———采访人员要注意做好笔录、摄影或录音,事实取证准确、充分,既是采访扎实的需要,也是随时应对官司的需要。③加强沟通,寻求部门支持———加强同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督促有关部门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④系列编发,促进问题解决———调动新闻写作的各种手法,做到问题不解决稿件不停发;督促报送处理结果,并在报上公布。把握上述4个方面,有利于在舆论监督工作中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很好地统一起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体现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李贵华 《大观周刊》2012,(17):173-173
小学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二 《青年记者》2010,(4):59-59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