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一种双赢的施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南京晓庄学院教科院进行了一项施教模式改革尝试,把本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三本科生派到农村小学进行为期3周的短期实习,同时接受那些被顶替岗位的小学教师到南京晓庄学院进行为期3周的免费脱产培训。这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了师范生,又培训了小学教师,得到了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顶岗实习评价是保证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运行及目标实现的一个必要的过程与环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顶岗实习评价问题及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短期顶岗实习、长期顶岗实习为主干线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为开展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建立了顶岗实习组织机构.制定了严密的顶岗实习计划,注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保障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5.
包世萍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7):151-152
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参加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根本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推进顶岗实习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旅游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汝继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116-117
高职旅游院校顶岗实习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旅游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去,并通过这一工学结合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和提高其工作能力,达到从业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针对目前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完善顶岗实习的课程标准建设,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培养目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从管理监督和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办法,本文力求从激励的视角探寻解决之道。通过对酒店顶岗实习生的调研和分析,探讨了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结合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反面激励和负激励等全面的激励因素来激发顶岗实习生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职学校能切实贯彻中央部委有关指示精神,在校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单位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大致相关;劳动时间和强度基本符合有关规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提高了中职生就业率。然而.实习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部分私营、外资企业中学生实习时间每天超过8小时;一些中职生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凸现;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鉴于此。中职学校必须切实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建立一支专职负责的实习管理教师队伍;完善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建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学生顶岗实习时间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9.
陈长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35家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接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等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集中式、分散式、自主联系式三种顶岗实习的模式出发,分析这些模式的优劣,提出高职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吴娜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4):35-36
目前,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出现新特点,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生物制药方向的人才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手头工夫和实战经验。这一论文对于指导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办学,尤其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以及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理念的“强理论、重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在突出“社工人”理念的前提下构建起来的。在强调专业知识及理论功底深厚、扎实的基础上,侧重实务与训练的专业人才培养。该模式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姜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5-17
文章针对目前成人教育的现状和就业的前景,认为成人教育中应该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1.5+0.5"的培养模式,认为在课程设置中应围绕职业能力这条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从而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切入点,对开放自主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从教学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实践教育践行平台的构建。介绍了校企协同、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构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介绍大学生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心得,深入讨论了“分层递进、持续发展”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尤其指出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分析了立足大学生科技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创新实验室建设思路、“分层次,可持续”的运行方式以及相应的管理理念,以创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葛仲夏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加强在校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入职发展力。文章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探讨我国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及艺术类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杜天笋 《教学研究(河北)》2008,31(1):24-27
从“现实视角、社会视角、发展视角”的理性审视,探讨了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田野调查不仅是人类学研究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在探索研究生人才培养路径上,发挥区域优势,立足田野基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