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51):24-25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翻译话语。即便是在拥有完备的语言学体系的西方翻译思想的冲击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以其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对严复与"信、达、雅"、"信、达、雅"与中国传统译论、西方译论、传统文论的关系以及前人的批判五个方面对"信、达、雅"做一个多方位的分析,试图来阐释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尽管同属于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和奈达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各自的翻译理论,同是"对等"翻译理论却在两种译论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理论来源、内容、贡献、局限以及社会反响等角度清晰把握和辨别同名而不同质的两种"对等"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翻译理论认识,扩大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发表在《当代世界文学》(英文版,2007.5-6)上的《拉丽贝尔·阿莱格里亚,纽斯塔特文学奖和"世界文学共和国"》一文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两点体会:一是加深了对"信、达、雅"标准的认识;二是对"不可译性"阐述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新近搜集史料,从目的论视角重寻严复“信、达、雅”之“本意”.“信、达、雅”与“目的论”存在许多契合点.“达”即“达旨”是翻译之目的,是严复三字标准的核心概念,类似于目的法则,是最高准则.“信”,并非全信于原著,而是取信于读者,与忠实法则类似.“雅”即可读性,类似于连贯法则,是服务于“达”的;“信”从属于“雅”.而“信”和“雅”均为译者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某种特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7.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根据"信、达、雅"的理论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直译"和"意译"。本文将通过对《一座长桥》的两个英文译本在"直译"和"意译"方法上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对严复倡导翻译的三个原则——"信、达、雅"的理解,尤其是"雅",学界理解较为分歧。文章从严复代表性译作《天演论》的吴汝纶序、自序和译例言分析入手,认为在翻译中,严复最关心的是在"信"的基础上达到"达",而翻译像《天演论》这等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不仅能达到"达",而且还能行远。既符合汉以前字法、句法的文体,又能表达精理微言者,非先秦诸子文体莫属。所以,严译三难中的"雅",其确指为先秦诸子文体,至为明确,学界不应概以"文雅"模糊掉他的本意。当然,以先秦诸子文体之雅言来翻译,针对的是有"精理微言"类的著作,而严复毕生所翻译的八部作品,均属此类,也是需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9.
严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翻译的先驱。他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本文介绍了严复的背景情况 ,并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内涵 ,地位 ,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杰辉 《文教资料》2008,(30):60-61
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自提出后,雄霸中国译界百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的深入讨论,尤其是"雅"的讨论,以求使读者全面地理解"信、达、雅"和严复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其基本事实就是用译入语来传达源语言所隐含的意义,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翻译理论从本质上是模糊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在中国译界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二者都对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精确描述,而是通过模糊表达指出了翻译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3.
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一直以来备受翻译界译者们、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争议也颇多,有学者认为严复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我们现在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大部分学者们都承认严复翻译标准的合理性。本文站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上来阐述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严复、功能翻译理论以及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选取《天演论》中的个别段落详细分析该标准的合理性,得出严复翻译标准与严复本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该标准非常具有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严复翻译标准,取其精华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具有语言客观、简洁,语义明确,措辞合理的文体特点。由于其专业性、规范性与现实性均很强,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信"和"达"的标准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信、达、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思想。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通过对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的两种译文《人生三愿》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分析与评鉴,探究了不同译者在“信、达、雅”理论观照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王睿 《文教资料》2009,(9):39-40
自严复先生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以来,我国译界就从未停止过对此的争论。有人将其奉为圭臬,认为它言简意赅,客观全面;有人却认定它一无是处,将其部分甚至全面否定。本文以英汉诗歌自译为切入点,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信、达、雅",客观地权衡其利弊是非,肯定合理性,指出局限性。并基于对此翻译原则的讨论,提出切实有效补偏救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严复先生的"信、达、雅"引起了国内外百多位学者的争论,在一百多年的争论过程中,"信、达、雅"的内容和涵义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很多学者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为此,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以构建适应我国现实且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肖普勤  黄凤枝 《文教资料》2005,(24):179-18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通过介绍、评述奈达的翻译思想,研究他翻译思想根本转变的原因和中国翻译研究者对其理论的反应,使中国译界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和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要求。以在我国热播的几部美剧的字幕翻译为例,结合美剧字幕翻译的特点,探讨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对美剧字幕翻译的借鉴意义,认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可以成为美剧字幕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