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女诗人、女词人沈鹊应是近代“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其词反映了她在丈夫殉国前后的曲折经历和思想感情。沈鹊应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其地位和影响显得十分突出。至目前为止,对沈鹊应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有待研究者从词学、美学、语言学等方面深入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沈鹊应的诗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鹊应是福建近代同光派闽派女诗人,由于她独特的家庭背景,特殊的人生遭遇,以及同光派闽派首领陈衍及其伯兄陈书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她的诗词作品在内容上、艺术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而奠定了沈鹊应在福建近代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别枝""惊鹊"令人费解。"别枝"一词应解释为"另一枝"。对"惊鹊"一词深入分析,得出词人夜行到来,才是乌鹊惊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收入六年制小语第五册24课的《喜鹊》一文,介绍了喜鹊的外观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说明喜鹊是人类的好邻居,选材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较为粗疏,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推敲。本文开头第一句“鹊,又叫喜鹊”,就存在两个问题:①从知识内容看,鹊是一个大概念,喜鹊仅是鹊类中人们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灰喜鹃、红嘴蓝鹊等,可见鹊不等于喜鹊;②题目既然是“喜鹊”,那在文中就应以此名为主,其他的一些“又  相似文献   

5.
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使得鹊华景观声名远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们心目理想中的鹊华世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鹊华意象的深刻内涵,鹊华意象的价值对济南这座城市意义重大,鹊华意象的打造也成为当代乃至今后济南城市建设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6.
阅读《说"雀"道"鹊"》一文,完成1~4题。说"雀"道"鹊""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都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忆君 《良师》2010,(1):15-15
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笼鸟,体长约680毫米,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鸟。 前阵子在庐山景区,“神鸟”红嘴蓝鹊曾大发了一阵“神”威。  相似文献   

8.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  相似文献   

9.
丁郎孝母     
从前人个叫丁郎的人,原本对他母亲不好,是个不孝之子。有一回,丁郎上山,天热得很,走了一阵,找棵大树歇荫凉,可巧有个老汉也在那里坐着扇蒲扇。树上有个雅鹊窝,小鸦鹊打食老鸦鹊等着吃。丁郎觉得新奇,就问身边的老汉:“光听说大鸦鹊打食小鸦鹊吃,怎么这里少的打食老的吃呢?”老汉说:“这叫反哺。老鸦鹊把小鸦鹊孵出来,又打食把它们养大了,自己累得脱光了毛,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的“增长极”、“点一轴”、“区域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等四种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登鹳鹊楼①王之涣白日②依③山尽④,黄河入海流。欲⑤穷千里目⑥,更⑦上一层楼。注释:①鹳鹊楼——故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城上。其地势本来就较高,加之楼有三层,“前瞻中条(中条山),下瞰大河(黄河)”,是登临凭眺的好地方。鹳鹊,水鸟名,鹊,  相似文献   

12.
鹊尾香炉     
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双手或合十,或持莲花,或捧花盘、香炉,持物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香炉,柄很长,今人不识其具名,实是古代的“鹊尾香炉”,因其形状长如鹊尾而得名。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7“鹊尾香炉”条云:“东坡诗有‘夹道青烟鹊尾炉’,按::《松陵唱  相似文献   

13.
唐人无名氏有《蝶恋花》一词。灵鹊送喜本是人为的附会,词中的少妇却为送喜的真假而时恼时喜,并迁怨于灵鹊,“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借灵鹊之口,呈现出少妇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的各个层次:独守空房的抑郁幽怨,灵鹊来去的恼怒厌烦,虚拟的征夫归来的狂喜不已。这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迁移”,在小说和戏剧作品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我的新朋友     
我有两个新朋友,她们叫火燕和金鹊。火燕长得很可爱,她的眼睛大大的,穿着一件金色的衬衫和一条镶着白纱的金色裙子。她胆子很小,喜欢躲在金鹊后面。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2003年第1期·课文背景知识·鹳鹊古楼今何在在教古诗《登鹳鹊楼》时 ,学生们朗朗诵读了“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突然有人问 :“老师 ,鹳鹊楼在哪?如今还在吗?”就是 ,鹳鹊“楼”到底在哪儿呢?雄伟的风光是否依然如故呢?原来 ,这“鹳鹊古楼”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北的古蒲州城遗址上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鹊楼)之一。它由南北朝时北周(公元557至581年)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 ,一直到唐代宗大历(公元776年至778)年的二百余载间成为“独立于(黄河)中州的历…  相似文献   

16.
喜鹊洗澡     
“鹊!鹊!鹊!”天才蒙蒙亮,喜鹊大娘就急匆匆地起了床。她看小麻雀还在傻乎乎地睡着,就说:“唉,贪睡有啥出息,跟大娘去洗澡,把身上洗得清清爽爽的,多痛快!你去不去?”小麻雀听说要洗澡,就爬起来跟喜鹊大娘飞走了。  相似文献   

17.
银鹊树的树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银鹊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的观赏价值,并对其繁殖方法进行了初步试验与探讨,为开发与利用银鹊树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诗现存各种版本中,王之涣《登鹳雀楼》又写作《登鹳鹊楼》,注释各异,莫衷一是。历史文献检索表明,用"鹳雀楼"者约占八成,而用"鹳鹊楼"者不到两成;唐宋元诗文皆用"鹳雀楼"写法;明清以后,始有"鹳鹊楼"之称。考该楼原为黄河岸边一座军事瞭望台,年久失修,鹳雀聚栖,因得其名。鹳雀是唐人对鹳的一般称呼,非鹳与喜鹊之集合。明中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是误植"雀"为"鹊"的肇始者,由此引起后人混乱。  相似文献   

19.
<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有"明月别枝惊鹊"句,对于它的意思,向来是众说纷纭。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鸟鹊被惊动,飞到另一枝树上去了",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鸟鹊被惊动,飞离了树枝",更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渐渐远离树枝,鸟鹊被惊动"。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其实,会对这句诗的意思产生错解,主要是因为对"别枝"一词不够熟悉。"别枝"一词的出现总是和鸟及昆虫的飞动有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鹊楼》诗中,有一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人把它制成楹联,悬于鹳鹊楼的台柱上,该楼由此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