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本文探讨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文化观和列宁的文化观,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自己科学文化方针的指导思想。作者通过对马列经典文献的梳理,意欲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泛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也就是毛泽东称之为“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其涵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科学等等. 文化观,即对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生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持何评说。本文主要研究毛泽东对精神财富即观念形态的文化的评说。毛泽东文化观可谓博大精深,他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革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哺育青少年,使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更主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去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特定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不仅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文化自信更加是一个国家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所证实的正确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思想指导。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思考,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观点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构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期提出建构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继承观、科学的文化创新观、科学的文化传播观。  相似文献   

8.
杨明斋是中共建党时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五四新文化时期,他积极投身于中西文化论争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中国问题,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科学阐明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并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思想。杨明斋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化走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认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更展现出了超越以往的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解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挥统领作用。探索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先进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改进和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先进文化为导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先进文化相融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政治或经济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是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可以说,梁漱溟的经济思想是在文化观指导下构建的,其文化观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而经济思想是其文化观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呈现。梁漱溟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视野独特,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在对文化层面理论的剖析过程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立足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要价值,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整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化观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1935年,是有选择地批判传统文化阶段。第二阶段,从1936年至1940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形成了比较明确的传统文化观。他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清算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辩证法因素,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三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阶段。在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指导下,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阐明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辩证关系,解决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前途、文化主体和文化理想、文化方法和文化模式等重大问题,揭示了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主张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解决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仍然要继续高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旗帜,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达到社会主义原则和民族特点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目标而贡献其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底蕴,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题,把它们置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这就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体系轮廓,它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针,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求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内容为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既合目的又合规律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是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逻辑的历史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是继承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与科学发展观有关内在的联系,和谐理念的升华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则确立了和谐文化观的价值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深入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厘清其涵义和内容,才能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